浅谈中药制粒技术的多方位探讨

时间:2022-09-18 09:23:57

【前言】浅谈中药制粒技术的多方位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湿法制粒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制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应用最多。与现在制剂发展的要求相比,湿法制粒的传统工艺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所用辅料常局限于糖粉、淀粉、糊精等。其中糖粉有明显的吸湿性;淀粉遇酸、碱,或在潮湿及加热状态下,均会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

浅谈中药制粒技术的多方位探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26-01

【摘要】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不论中药制剂还是西药制剂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制粒过程,制粒工序或制粒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颗粒成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多方位,制粒机,制粒技术

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通则为:选料去杂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为了提高颗粒成品的质量,确保临床使用的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如在制粒工艺方面,工作人员通过选择更优良的辅料和改进工艺条件,来提高颗粒的质量,改善其性状。在辅料上,除了糖粉、糊精、可溶性淀粉外,还选用麦芽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等;在工艺上改变了传统工艺干燥时间长、药材中热不稳定成分损失较多之不足,采用动态提取、真空低温干燥或瞬间喷雾干燥、干法制粒、高速搅拌制粒等新技术。实践表明,上述制粒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中药颗粒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

一 湿法制粒技术 技术分析

湿法制粒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制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应用最多。与现在制剂发展的要求相比,湿法制粒的传统工艺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所用辅料常局限于糖粉、淀粉、糊精等。其中糖粉有明显的吸湿性;淀粉遇酸、碱,或在潮湿及加热状态下,均会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由于糊精对某些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干扰,故有时不宜作填充剂;传统工艺常以对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的经验性判断来确定辅料用量,影响了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吸湿性药物与辅料,若用湿法制粒技术制备颗粒,颗粒会被挤压在一起,出现黏连、条状软材、黏网等现象,制得的颗粒过硬而溶解性差,质量不稳定。 技术发展:国内研究人员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降糖冲剂(无糖型颗粒剂)所运用的可溶性淀粉作赋形剂、甜蜜素作矫味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认定,以中药清膏∶可溶性淀粉∶甜蜜素为1∶2∶0.025的配比方案为最佳制粒技术参数。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生脉饮颗粒的处方工艺,结果表明,以稀释剂为乳糖-微晶纤维素-三硅酸镁(12∶5∶3),黏合剂为5%的聚维酮(PVP)溶液,搅拌时间为150秒为佳。同时,以吸湿百分率为指标,筛选不同的辅料,并进一步对其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进行评价。结果认定:选用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成颗粒,不但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也提高了该胶囊的溶出速度。 研究人员还发现,将动态、静态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即二步干燥法运用于湿法制粒的干燥工艺中,可使制得的湿颗粒干燥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其做法为:第一步动态干燥、整粒,用通有热风的混腾干燥器将湿颗粒流化干燥约20分钟,整粒;第二步静态干燥,将上述颗粒放入热风循环干燥箱中烘干即可。

二 干法制粒技术 技术特点

干法制粒工艺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制粒技术,目前普遍采用轮转式干压机或滚筒平压制粒机完成。其优点是在中药浸膏粉中添加适量辅料后,可直接制粒,无需湿润、混合、干燥等过程,工艺简便,能有效保证中药质量。 技术发展:近年来,科研人员针对不同制剂成功开发出预胶化淀粉、甘露醇、乳糖、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及纤维素衍生物等辅料,且在干浸膏与辅料配比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收效良好。 技术人员对板蓝根颗粒剂的干压法制粒工艺中要求的温度、浸膏粉含水量、加入辅料量等因素运用正交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对制粒工艺的影响程度上,辅料用量>浸膏含水量>工艺要求温度。技术人员经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加入辅料糊精量为9%,浸膏粉含水量为4%,工艺要求温度为20℃。

三 快速搅拌制粒技术 技术分析

快速搅拌制粒技术是利用快速搅拌制粒机完成的制粒技术。由于该设备运行时桨叶和制粒刀同时旋转,形成三向搅拌并同时切割制粒,故物料混合非常均匀,也不存在结块现象;又由于药料与辅料被共置于制粒机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制软材、切割制粒与滚圆一次完成,故制成的颗粒圆整均匀,流动性好,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密闭、快速,污染小。 技术发展:国内技术人员通过光学显微以及吸湿率及溶解速率测定实验来研究摇摆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三种制粒工艺制备结代停冲剂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颗粒的松密度方面,摇摆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在溶解速率方面,挤压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摇摆制粒;在吸湿率方面,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摇摆制粒。综合以上各因素可以看出,快速搅拌制粒的颗粒稳定性好(吸湿性小),适合该冲剂的制备。 研究还表明,在应用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制备结代停冲剂的工艺中,可将提取后的中药制成比重为1.2~1.4的浸膏,以浸膏∶糊精∶淀粉为1.12∶1∶1的比例,经快速搅拌制粒机搅拌10分钟而得到合格颗粒。 技术人员还采用均匀设计和非函数数据处理法,对快速搅拌制粒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搅拌制粒机和物料普适性参数的最佳值。即应用KJL-50LB高速搅拌制粒机制中药抗病毒颗粒,可在中药提取后制成比重1.19~1.32的浸膏,以浸膏∶糊精+上批尾料为8000毫升∶25千克的比例进行投药。这一工艺工期为原工艺(浸膏软材真空干燥乙醇湿润制粒)的1/3,并且保证了质量。

四 流化喷雾制粒技术 技术特点

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粒。该技术为混合、制粒、干燥操作一步完成的新型制粒技术,可大大减少辅料量,颗粒大小均匀、外形圆整、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密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成品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目前多用于无糖型、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 技术发展:厂采用流化喷雾干燥制粒技术改进银翘片工艺,不但减少了制粒工序,而且制得的颗粒疏松,呈多孔状,压片后硬度高,崩解快,提高了片剂质量。 技术人员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立了小柴胡片的制粒最佳工艺条件,即选用蔗糖粉∶玉米淀粉∶磷酸氢钙为1.3∶1.1∶1.4之辅料用量比来制粒,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预混5分钟,加一定量的药物提取浸膏,用一步制粒机制粒,可得到合格颗粒用于压片。应用FL-120型喷雾干燥制粒机制备低糖型精乌冲剂,可使含糖量降低40%,规格由15克/袋降为10克/袋,且质量稳定。

总之,中药制粒技术正日益向规范化、成熟化方向发展,随着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中药制剂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全山丛,陈学静,王忠壮.降糖冲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中成药, 1999, 21 (3) : 110-112.

[2] 晏玉英,陆一霞,杨爱民.生脉颗粒剂的处方、工艺研究. 中成药, 1994, 16 (4) : 9210.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

(上接第325页)

消渴发病机制――“肝郁气滞,情志过极”

肝的生理功能体现在肝主疏泄及肝藏血两方面。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调畅全身气机,包括肺、胃、脾、肾气机的升降出入。若肝失疏泄,可致气机紊乱,郁久化火伤阴。肝体阴而用阳, 肝阴易亏, 肝阳易亢, 肝失疏泄, 气郁化火,必先耗肝阴,肝阴不足定致津枯而作渴, 阴不足或气火生发太过必致阳亢而热淫 形成阴虚肝旺的基础,根据中医脏腑整体观念,肝进而会影响到其它相关脏腑,如木火刑金,木不疏土,肝损及肾等, 临床上即表现为“三消”的症状。气机紊乱还可影响血液及津液的运行,使血液津液停滞,故临床上有人提出从痰从淤论治糖尿病。这些病理的关键还是在于“气”。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临床上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足病,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等也充分证实了糖尿病与肝脏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为从肝论治糖尿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现代研究

糖尿病为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其病机复杂, 直接与神经内分泌调节有关。在中医五脏之中, 肝的疏泄功能影响着体内其他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调节控制着整个机体新陈代谢的变化过程。从临床观察,胰岛素等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调节似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对此也找到了一些病理学依据,发现情志失调所致的肝气郁结及其相关证候与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神经内分泌失调及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肝失疏泄最主要的病理机制,这已得到共识。并且研究表明,肝郁气滞及其相关证侯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为主要特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通过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反应, 增加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的分泌, 并通过肾上腺受体的抑制和受体的兴奋调节,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并促进糖原分解; 同时还能增加肠道对糖的吸收,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从而诱发糖代谢紊乱。

从神经内分泌调节来看,肝失疏泄或疏泄太过常表现为抑郁或烦躁等精神状态的改变,而在这种情绪刺激的应激过程中, 甲状腺激素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临床观察,肝失疏泄之抑郁和疏泄太过之亢奋分别与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相似。临床研究表明, 精神抑郁患者,其基础TSH 水平升高,对 TRH 产生过度反应, 反映患者甲状腺功能轻度低下,而典型的抑郁症患者除 T4 增高和 T3 正常外,TSH 水平减低, 反映这是一个T4供给增加致垂体内T3产生增加而继发性导致血清TSH 下降的代偿过程。此与肝郁日久化火的发展趋势相类似。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而调节、 塑造人类行为, 而且与应激及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关系。这些提示:“肝调畅情志”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而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的发生、 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长期临床实践表明, 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糖的代谢有重要影响作用, 它能促进肠道对糖的吸收, 加强糖原分解和异生; 甲状腺激素还可通过 cAMP激活肾上腺受体,增强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引起血糖升高。

小结

综上所述,从肝论治消渴源远已久, 历代医家对从肝论治消渴的病因病理作了较详细而深刻的论述,中医肝实质的现代研究也为从肝论治消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从具体治法、 临床用药这方面的研究来看, 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系统性。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 应注重从临床着眼, 完善其临床证型、 治法、 方剂,使理论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对中药炮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神灯照射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