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18 08:32:52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初探

摘 要: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概述,侧重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化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自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新课改的工作中也不断地取得进步。就中学化学这门学科来说,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在对中学化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怎样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这些都已经被教师所关注。

一、教学策略的概述

1.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选择实施的相关行为。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灵活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教学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

内涵:

首先,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环节的重要内容。其次,在对教学策略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习对象和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学策略既受到传统观念的驱使,又必须可以进行操作,可以在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之间进行所需的转换。

2.教学策略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

(1)以教学策略的组成要素为基础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形式型策略、综合型策略、内容型策略和方法型策略。其中内容型策略又可以分为问题化策略和结构化策略。形式型策略又可以分为小组教学、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方法型策略主要是指以教学技术和方法作为中心的策略。综合型策略可以分为内容、形式和方法三种类型。

(2)以教学经验为中心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和内容限制性策略。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系的为内容限制性策略。非内容限制性策略主要分为课堂管理策略、师生间的合作策略和课堂教学策略。内容限制性策略主要观点认为教师的教学实际上是以口头、符号和笔头等来进行表达的一种活动,以分析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行为为重点。

二、针对中学化学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

针对中学化学的基本特点,以教学效果和教学实施为重点来分析相关的教学策略。

1.人文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教学因素的渗透,进行深入的挖掘。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人文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首先,可以对定律发生的背景进行说明。俄国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一个密封性很好的容器里对锡进行煅烧,最后容器里会得到氧化锡,它的颜色为白色,但是通过对容器里的物质在燃烧前后进行的称重对比可以发现,物质的总质量并没有变化。时隔二十几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相同的实验,燃烧前后的质量同样没有发生变化。直到此时,质量守恒定律才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教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进行一番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加理解科学家们严谨的态度,科学发展的曲折,与此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熏陶,得到一些启示。

2.探究化的教学策略

在探究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把探究性的学习看做是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根据已经积累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根基来筛选信息的,并由此来得到推论,然后由推论来获得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则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学生相互的交流和团体的合作中,不断地完善和加深自己对知识和整个世界的见解和认知。

3.情境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以教材中的情境因素为参考,再加上化学史料、化学实验和化学故事等来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称之为情境化的教学

策略。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把两个高低不同、质地不一的蜡烛点燃,然后用两个相同烧杯罩住两个蜡烛,把一个鸡蛋和生石灰放入烧杯中,然后让学生来观察,通过观察烧杯中的现象,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地表述出来。

对广大化学教师而言,中学化学的新课改不仅意味着一次挑战,而且意味着一次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此次的新课改,广大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在教学中坚持总结教学策略,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学校也要大力支持化学课程的新课改,对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新课改的精髓,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更加游刃

有余。

参考文献:

[1]杨秀英.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多位一体的中学化学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3.

[2]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