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技巧

时间:2022-09-18 07:43:35

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技巧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革命,是对“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彻底重建。自课程改革启动以来,一种富有民主、科学、开放、创新的新文化气息逐渐弥散于义务教育的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终身发展的育人观深得人心,绝大多数教育者都不遗余力地准确把握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定位,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协调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技能的实践者。因此,课堂小组讨论这一生成性教学形式倍受老师们青睐,在教师与学生个体及群体就相关课题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课堂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开放的课题开放的师生,使课堂时时泛起层层涟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是,由于小组的分散性、发言的自由性,教师不可能全过程参与每一组的讨论,无指导的讨论很容易转移到无关紧要的话题或者随便发表议论的水平甚至闲聊上。这往往还给人一种课堂气氛热烈的假象,其实,这严重影响学习目标的实现,很难生成新的资源。为此,我们必须注意组织课堂讨论的技巧。

一、讨论小组的划分

分组时以前后两排相临的四人一组为宜。这是一种随机组合,避免了纯合的单一性,使小组成员具有多向性。自由组合的小组虽然相容度提高,但由于组合的互选性,可能有人出现多次组合,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势必把课堂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组合上。况且,自由组合的成员,往往有一定的默契,或性格相似,或爱好相同,或认知水平接近……有时甚至出现纯性别组合。这有可能使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具有同向性形成一孔之见,甚至群言堂。发言不能包括一定范围的知识和见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自由组合也可能组合掉个别学生,这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二、讨论问题的提出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讨论也应做到“不愤不议”。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也认为:学生的认识水平分为两个阶段——目前认识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能独立理解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达到的认识水平)。因此课堂讨论就应该杜绝表面活跃热烈的教学作秀。问题的提出就必须做到有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封闭性的课题。如果问题是封闭性的,这无异于重蹈传统预设性教学的覆辙,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显然,这将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所讨论的问题应是开放的而且有较深层次,符合篮球架高度原则。在讨论之前,学生应该对题目的内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但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切合实质的看法,离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三、讨论气氛的控制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疑课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对话平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载体,带着富有个性色彩的经验感受、见闻知识、思想灵感,兴致勃勃的参与活动,他们在相互的心灵沟通、思想交流、智慧碰撞中,得到各自的吸纳、丰富和提升。因此,小组成员就学习的意义来说,其地位是平等的。我们鼓励各抒己见,欢迎创新思维。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避免那种尖锐的对抗性活动,使他们坦诚相待,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大家学会倾听别人发表的意见,学会批评,尤其是自我批评。让学生懂得:苹果与苹果交换,双方得到的仍然是一个苹果,而思想与思想交流,双方得到的不仅仅是两种思想,还有他人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思维逻辑等。

四、讨论方向的稳定

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其目的是为了出色完成学习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示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正如叶澜教授说的那样,“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新思想、新创意”,“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正是教育者所期待的,无疑是积极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如果讨论目标转移了,学习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同学关系协调的小组,讨论比较随便,很容易转移话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闲聊,天南海北的侃大山,或者是肤浅的讨论。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约束。如有时邀请别组一人参加讨论,讨论后陈述别人的发言。或者在时间上加以严格的控制,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看法,但不一定是统一的意见。

毫无疑问,小组讨论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恰当的运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学生学习质量会受榜样和别人成绩的影响。所以,讨论小组成员不宜长期固定,有些需要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也不宜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沈雪敏 河北省宁晋县孙家庄学区 055550)

上一篇:构建情趣兼备的写字课堂 下一篇:山东省高校专职对外汉语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