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技巧

时间:2022-09-02 05:48:23

浅谈课堂教学技巧

课堂教学,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依然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其机智与创新是使课 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的变化,抓住展示教学技巧的契机,及时找出巧妙应对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的挑战。

(一)正视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对于一些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实质,提升教学品味,展示教学技巧。生活往往是这样,成年人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的事务,学生却可以说出一些全新的道理来。这让那些缺少精神准备的家长和教师常常不知所措。

(二) 面对突然出现的师生矛盾,教师应理性处理,机智对待。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成互教互学的教学共同体,而互教互学过程中,实质上是师生交往和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教学是交往和对话,那么,在课堂上,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势必引发一些不可预知的矛盾冲突,此种情形,既是对教师的考验和挑战,也为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展示教育技巧提供了机会。某老师正在认真上课,非常投入,某学生突然大声冒出一句“无聊重复”。对这突如其来的鲁莽过分的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老师毫无戒备,闻听此言,尽管心中极为不快,但他还是稳住阵脚,平心静气,将错就错,引申开去,面向全班学生说,“对,无聊的重复”。 进而说明无聊重复的好处,诺贝尔一次又一次的无聊重复实验终于研制成功了火药,达芬奇经过无数次的无聊重复画鸡蛋,终于成就一名美术大师,这些重复最后都以最后的巨大成就而见证了重复的价值。进而得出结论:温故而知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避免因遗忘造成太多的失误,我们必须进行一些无聊的重复!这入情入理的交流和对话,既避免了师生双方因互相攻击而带来的尴尬,又让学生领悟了一个学习的道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可见,一位优秀的教师能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次师生矛盾和思维碰撞,既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本领,又让他们领悟学习的真谛。

(三)理性看待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取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体现教学技巧。高质量的教学、高水平的教学往往是互动参与、互为人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或命题,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于教师的独特的观点或答案,如果教师及时抓住了这种独特,课堂教学往往充满了智慧的探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四)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谁都知道,从来如此的观点,喋喋不休的说教,学生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无动于衷,心生厌烦,乃至产生逆反心理。面对这种问题,来个逆向思维,往往出奇制胜。

(五)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确立科学的批判观,在对教材,教参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技巧。新课程主张教师“用教材教”,强调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范例或文化中介。这为教材拓展和教材超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就曾教育他的学生要破除“迷信”。要求他的学生破除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对教材教参的迷信。

(六)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在开放到教学形态中,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教师难以预料。对于猝然而至的教学情境,教师怎么对待和处理,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某教师讲解英语日常用语Excuse me ,就在这时候,一名迟到的同学目中无人进入课堂,众学生一致目光聚向这名学生。片刻的惊疑后,教师回过神来,索性顺水推舟,针对Excuse me,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用到这个短语呢?”学生就此展开讨论,结果得出结论:这个短语一方面用于引起对方注意,另一方面用于自己给对方增添了麻烦而表示歉意。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走近迟到的学生,弯腰和蔼地问了一句:“你说大家说得对吗?你认为在你刚才进教室之前,是不是应该说声Excuse me呢?这位同学一下子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也会心的笑了起来。这一个低头,几点笑声,体现的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神奇。课堂上教师当然有责任把课前预设的问题让学生明了,但更有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若干年后,也许不是每位学生都能记得你这堂课的书本内容,但对教师的就Excuse me而做出的对那名迟到学生的提问及就此而受到的教益,恐怕是终身难忘的。我们看到,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往往缘于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一份份意料之外的收获,缘于教师一次次出其不意,水到渠成的教育智慧。

(七)及时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从一些细小的地方找到教育的切入口,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文教育的魅力。课堂上某些事情,看起来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往往教育无小事,如果教师处置不当,也会闹出误会。

总之,新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技巧的锤炼和养成,不是可以教出来和学出来的,而是在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中品出来的,悟出来的。有赖于教师艰辛的积累和创造。一个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勤于思考,敢于超越,才有可能与学生一次次的心灵对话中理解“教师”二字的分量,领悟教育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

上一篇:努力创设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下一篇:生物初高中衔接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