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歌教学充满情趣

时间:2022-09-18 05:22:55

让古典诗歌教学充满情趣

古典诗歌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之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诗歌语言简洁凝练,距离现在存在较大的的时空差异,再加上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致使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一般不高,效率低下,每次在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都不是很高。针对这些状况,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诗歌鉴赏的能力呢?不妨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音乐,激趣

古人云:“泛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借助音乐来体味诗意,学生一定会感到趣味无穷。如,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可以听一听杨洪基唱的《满江红》,在激昂雄壮的音乐中,感受岳飞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结合名曲《春江花月夜》进行朗读。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配以相应的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中,感受诗歌所蕴涵的音韵美、意境美,进而充分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朗读,激趣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分析轻感悟,重讲解轻朗读。有价值的语感教学,往往被诸多时髦的理论和教法所架空。洪宗礼先生曾说过:“读书不能只停留在字音和表面字义上,要在读中精思、悟神、明义,这样才能真正读出书中之‘味’”。古典诗歌,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之味,悟出其中之义。所以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根据作者的感情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充分把握诗歌的节奏感,让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通过对诗歌的反复朗诵,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诗歌的鉴赏解读。

三、借助想象,激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想象是审美实现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对古典诗歌学习时不能借助想象,便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更谈不上对作品进行审美体验了。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江东送客时的场景,枫叶、荻花、秋夜下的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构成了清晰如画、萧瑟苍凉的意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离愁别绪。

四、 借助问题,激趣

设置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 设计出高质量、富于技巧性的问题,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极大地提高诗歌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读出主人公是谁了么?2.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3.昭君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她应该是最幸福的那个女人,她怨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4.这首诗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拔,学生不仅掌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还掌握了古典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五、借助典故,激趣

用典,是古典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学生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许多诗歌的背后都蕴涵着一个有滋有味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

六、借助改写,激趣

由于古典诗歌语言简洁凝练,言近旨远,学生有时很难准确地把握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再加上中学生社会阅历不甚丰富,知识水平有限,有时很难把握诗歌深远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或者是扩充为写景叙事性散文。学生通过改写,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扩写语句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上一篇: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第二次” 下一篇:解读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