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审前羁押制度

时间:2022-09-18 02:15:59

【前言】浅析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审前羁押既是一种通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被追诉人人身自由以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诉讼保障制度,更是一种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免受国家公权力不当和恣意侵犯的人权保障制度。此次刑诉法修改从条件和程序两个方而对审前羁押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

浅析我国审前羁押制度

【摘要】羁押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运用得当。对待羁押制度必须持谦抑、慎重的态度,需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全面审查,以尊重和保障其人权和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从条件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审前羁押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尊重保障人权原则,防止不应当或不必要的羁押。因此,为了维护被羁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对我国现行审前羁押制度进行改革,以实现其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职能之间的平衡,推进我国司法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审前羁押;司法救济;替代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77-02

审前羁押既是一种通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被追诉人人身自由以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诉讼保障制度,更是一种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免受国家公权力不当和恣意侵犯的人权保障制度。此次刑诉法修改从条件和程序两个方而对审前羁押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尊重保障人权原则,以保证审前羁押适用的审慎性及扩大羁押替代措施的适用。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审前羁押制度的现状做简要叙述,然后对本次刑诉法关于审前羁押制度的修改加以评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措施提出具体设想,以期对审前羁押制度的科学合理构建有所帮助。

一、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现状

曾经轰动一时的“躲猫猫”事件,以及“喝凉水死”“做梦死”“洗脸死”等监所死亡事件的接连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广泛质疑,造成了恶劣影响,改革审前羁押制度的呼声再次响起。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而:

(一)滥用羁押措施,羁押率过高,成为了一种常态

前来看超期羁押、变相羁押逐步成为了我国刑诉中的一大顽症。多年来,审前羁押率偏高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变相羁押等情况。根据国际刑事司法规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的常态手段,羁押是一种例外保障措施。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却恰恰相反,羁押成为一种常态措施。

(二)超期羁押现象严重

侦查实践中,侦查机关尽可能多地利用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身处的恶劣环境和由羁押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侦查优势,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证据。由此造成实践中侦查机关对嫌疑人、被告人超期羁押。超期羁押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不单单侵犯了在押人员的人身自由,还可能腐蚀法院独立的司法权。

(三)羁押过程中的人权虚无化

客观来说,我国新刑诉法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方而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明文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自我辩护权和获得律师帮助权等等。然而,由于司法实践中相关操作配套制度措施的缺失,这些“纸上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并未真正得到落实。

(四)缺乏司法控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一种逮捕与羁押合一的制度,这便导致了刑事羁押没有有效的司法来控制的局而的产生。因为在审判前负责刑事羁押的是由负责刑侦的机关来决定的,这就形成了“自己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自己审查”的奇怪现象的发生。

二、新刑事诉讼法对审前羁押制度的修改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就是对包括审前羁押制度在内的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完善,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顺应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对审前羁押制度的修改主要体现在条件限制和程序规制两个方而:

第一,在羁押的适用条件方而,新刑诉法关于逮捕条件中“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规定细化为:(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3)第二,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第二,在羁押的适用程序方而,新刑诉法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第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第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而陈述的;第二,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如果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第二,确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新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入、被告入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从修法目的来看,本次刑诉法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止羁押滥用的效果。但是,此次修改也并未触及到审前羁押制度的一些根本性缺陷。

三、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

通过以上对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分析和阐述,笔者对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措施提出一下具体设想。

(一)建全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

第一,由检察机关担任羁押审查主体,符合我国《宪法>关于检察机关享有逮捕批准权的规定;第二,检察机关具有专门负责审查批捕的机构和人员,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经验等方而都有进行羁押审查的良好基础。

(二)完善审前羁押的审查程序

根据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审前羁押的审查与批准应当包含二个方而的内容:第一,检察机关对逮捕的审查批准。检察机关在收到公安机关的逮捕申请之后,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逮捕要件进行书而审查。经审查决定批准逮捕的,检察机关应当签发逮捕令状并交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令状应当明确被逮捕人、逮捕事由和执行时间等相关事项。第二,逮捕后对被逮捕人是否予以羁押进行审查。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之后,认为需要对其予以羁押的,应当在逮捕之后的法定期限内向检察机关提出羁押申请。检察机关应当对羁押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和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第三,羁押后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定期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三)强化审前羁押的救济性程序及完善刑事赔偿立法

观察国内外有关羁押救济程序的相关规定,我国台湾地区针对羁押设置的“准抗告”制度值得我们借鉴,即建立对羁押决定的救济程序。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临时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在诉讼程序结束时不予、免于处罚或无罪释放的决定已经确定,而且羁押给他们造成了显然不正常的损害或特别重大的影响的可以给予赔偿,同时司法机关有义务通知被羁押人有要求赔偿的权利,并与其确立全部赔偿的原则。

(四)丰富审前羁押的替代性措施

未来在对我国羁押替代措施加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针对不同情形,创设不同的羁押替代措施。例如:定期报告行踪、限制从事特定活动、强制接受医疗检查与治疗等,并实现羁押替代措施的权利化改造,即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以外,被追诉人都有权向公安司法机关申请适用取保候审等羁押替代措施以不受羁押。

(五)改革现有的公检机关工作评价机制

针对公安机关,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客观地评价公安机关人员的工作,对发生刑讯逼供事件的直接负责人,要对其进行处罚,从源头上消除刑讯逼供现象。针对检察机关,我们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其行使逮捕、公诉和法律监督等职能方而是否严格遵守了刑事诉讼法律程序,以及人权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考核指标的正而激励和督促作用。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司法人员的素质,使他们真正树立现代刑事诉讼的理念和人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卞建林.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J]当代法学,2013(3).

[2]陈晓霞.监禁的合理与文明――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解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8).

[3]孙谦,刘立宪,检察论丛(第2卷)[M].法律出版社,2001

上一篇: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下一篇:知名商品保护的相关问题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