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文企路径

时间:2022-09-18 01:41:33

大数据时代的文企路径

大数据是未来一切商业活动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未来是一个由“大数据”推动的时代。

近年来,“大数据”一词使用频率非常高,国外一家媒体把2013年定义为“大数据元年”,同时对于2013―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了一个清晰的描绘。可以看出,大数据已成为一种趋势。现在我们注意到,许多企业都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积极布局或者进军大数据领域。作为文化企业,如何把握住这样一机遇,把大数据的发展趋势转化为一种合理可行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理念

大数据是未来一切商业活动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未来是一个由“大数据”推动的时代。我个人以为,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理念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关注。首先,一切都可以数据化,包括有形的物质、无形的物质。比如某一个人可能通过全息扫描的方式变成一堆数据,然后可以分析他、挖掘他,甚至是人的情绪的变化、态度的变化、意愿和梦想也有可能进行数据化的处理。

第二,数据既是技术,也是内容。作为一种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的时候,它是一种技术;当它变成结构化或者系统化的信息时,就是内容。现在很多人发微信、发微博,大多是林林杂杂、支离破碎的,这些可以理解为比较零散的数据,当它经过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比如十年,做一个整合化处理,可能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随感录、随感集,也有可能若干年之后把自己的微博整理一下,成为一个非常畅销的个人自传体的小说,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内容来源。

第三,大数据时代改变了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受的是科学教育,什么是科学?简单的说,科学就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其实,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信念――一种对于因果关系的信念,就是说,凡是一种现象,都坚信背后有一个原因,科学研究就是想方设法来寻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建立某一种稳定的联系,形成所谓的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等。而事实上,世界各个事物之间的关联,因果联系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偶然性的、随机性的、可能性的联系,我们可能不必知其为什么,可能就是把握好“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就足够了。这一点对于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基本思路。

大数据时代对于文化产业转型的影响

第一,大数据将大大丰富文化内容的内涵。现在有一些文化内容是文本、图片、图像等,随着大数据的扩展,可能像很多微博、微信、微电影、社交网站的信息、位置的信息、基因的信息都有可能转化为内容。同时,人人成为内容生产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在自媒体时代是比较突出的,每个人都可以讲述和传播“自己的故事”,并形成一定影响力。另外,内容产品越来越趋向于活态、在线、互动,像一些在线的游戏、在线的点播,这一特点越来越凸显出来。由此,内容产品的体验性、互动性越来越强,相应的升级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第二,大数据使企业资产越来越轻盈。大数据使企业的资产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总体倾向是越来越轻盈。由于大数据的推动,将来整个企业核心的资源可能逐步变成数据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建筑在拥有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和传输数据的能力上。文化企业最重要的是创意,创意丰满化、集成化形成内容,内容经过法律注册成为知识产权,这些创意、内容、知识产权都是一些轻资产,并且会越来越轻。

第三,围绕大数据的并购整合开始加速。前有腾讯入股华谊兄弟,后有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还有百度收购PPS。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并购整合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常态性的商业模式。但是对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购整合外在的呈现当然是一种资本的运作,实际上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则是一种数据资源的打通、共享以及数据资源的扩展(包括数据传输平台的扩展)。我们从阿里巴巴注资新浪微博就可以看得出,怎么把双方拥有的数据资源扩大、把平台扩大,然后使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更大的机会。由此再看所谓的并购整合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有一种新的理解,并购整合不一定都是原来咱们理解的“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大鱼吃小鱼”,可能有一些并购整合就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这种情况将来会越来越多。

第四,文化企业的范围将大大扩展,可能文化企业将来会重新定义。原来比较典型的文化企业是内容企业,现在当然也包括平台和传媒企业,下一步凡是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或者是有比较宽阔的数据传输平台的机构,都有可能转身成为文化企业。包括IT企业、电信企业,甚至一些连锁服务企业、一些咨询类企业,拥有数据资源或者数据传输平台之后,转眼之间成为一个文化企业,这将不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第五,内容领域的数字化进一步加速。因为大数据要真正变大,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数字化,《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的作者维克托曾经做了一个研究认为,现在所有的数据里存储于报纸和书籍等媒介上的仅占2%,言外之意,98%是以电子或者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的。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得出,数字化成为大数据的普遍存在方式。当前像新闻出版、互动娱乐、社交内容的领域数字化明显加快,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第六,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大数据一个方面带来内容资源越来越丰富多彩,另一个方面则是优质内容快速的复制与传播,可能短时间有一个好的内容了,许多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争相利用这个内容,这时候就出现内容的同质化。

同时,作为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支撑是网络化,总体来说,网络化使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通畅、越来越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企业如何来评价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知识产权,可能变成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举例来说,原来自己有个好东西,可以拿出来以后变现卖钱,现在在网络化的时代,你不一定要把这个完整的东西变现,必须有些部分要让渡出来,通过免费试听、免费试看等方式拿出一部分作为免费享受的公共品,剩下那一部分进行收费,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评估一下知识产权的结构。当然还有一些平台免费,比如孩子宝公司推出的《变形金刚》本身就是一个营销产品,其盈利模式是随后推出的玩具销售。另外,企业有一些业务模式将发生变化或中断。

大数据时代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企业应致力于为顾客创造体验价值。体验价值是建立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譬如设法研发或者营销某一种东西,能够达到好看、好玩、有趣,能得到好评,能吸引口碑就算成功了。内容的体验价值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它可能是一种情绪(如Nobody),可能是一种情境(如音乐选秀),一种生活方式(如《中国合伙人》),关键是引发顾客的情感共鸣,不必追问为什么。总体来说,只有为顾客创造了某种体验价值,企业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有根植的空间。

第二,以个性化定制来推动转型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更加关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注重快节奏、简约化、时尚化、参与性、互动性等娱乐消费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研究消费者个性化偏好,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由此,个性化定制成为一个主流的商业模式,如针对特定使用者的需求而定制手机可能更受青睐,针对不同的玩家设计不同的游戏可能会大大拓展产品线和盈利空间。

第三,提升企业专业化经营能力。拥有了庞大的数据资源或者内容是基础,但是关键是对于内容怎么进行专业化处理,然后使内容增值。现在很多文化企业都在做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平均用力,实际上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运作全产业链才可能是成功的。比如,一些影视公司进行全产业链经营,但是只有它们有自己的专业化的业务或者龙头的带动,才使整个全产业链龙身舞动起来。

要实现专业化的经营,既需要专业化的内容提供,又需要专业化的数据处理体系的支撑。这二者后面最根本的是有专业化的人才作为支撑。由此,如何通过价值分享或者增值的方式来吸引留住人才,是文化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上一篇:《青蛇》:法海到底懂不懂爱 下一篇:资本激活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