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

时间:2022-09-18 01:24:00

教育局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工作思路

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学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和提升了现有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为教育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力工具。

20*年,在区教育体育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一、调整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年级分管领导,各科室主任,信息中心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间常交流,常沟通,以学校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做到为管理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构建数字校园基础

随着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们对于学校办公电脑和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教师、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学校按照本校实际,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硬件水平,改善校园网络。目前,学校为新进教师和华墅校区老师全部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并且积极应用于教学中,为教学服务。同时,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对无线网络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基本做到了学校内各区域均可以连入互联网络,极大方便了教师的信息获取,提高了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在教室多媒体方面,今年学校为所有的教室安装了投影机或者背投,并且更换了部分教室的投影机灯泡,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投影机进行了维修,保证了教师可以正常开展电化教学,学生能够在课堂内接受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学校还根据实际,改造了学校广播系统,保证了学校集会的效果。为了提高学校实验水平,申报浙江省示范性实验室,学校还为一个实验室安装了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设备。同时,学校还添置了SONY摄像机等多媒体设备并投入到使用当中,为学校的各项活动正常开展提供了设备保障。

目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陈旧设备进行了维修和改造,重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如,我校对老机房(55台2000年投入使用东海计算机)进行了改造,通过更换内存,拆换主板,有用零件整合等方式,组装了近50台可以正常开展教学的计算机,发挥了老设备的余热。

三、积极发挥网站作用,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学校进一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首先,学校办公系统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目前,我们根据需要对上级部门的文件通知进行了电子稿办公系统内转发,纸质存档的做法,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其次,我校全面实行了学生学籍管理电子化,初一新生入学后即进行学籍登记,教师对学生的品行记录,学业评价也是电子录入,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站的作用,每周的班级行为考核,学校活动通知,各科室的工作安排等都进行了网上公示,让广大师生能够透明清晰的了解学校相关信息。

今年,我们学校还开通了电教设备网上报修系统,改变了原来的打电话报修,修了走人的方式,做到维修有记载,维修有反馈,对需要送外面维修的设备也进行了登记跟踪,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

在学生成绩管理上,我们继续推行电子化管理的方式。目前,在学校的校校通系统内,已经能够检索到自05学年到今年的所有成绩档案,并且做好了各次成绩的备份管理。

今年,我校还开通了班级网站,目前,我们做到了班班有网站,网站有内容。在各班网站里,有班级概况、班级动态、学习园地、班级相册、家校联系等内容,如初二(3)班的家长交流,初二(4)班的资源下载,初一(17)班的学生天地等栏目内容都非常的有效而新颖,为师生交流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为家校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而且,就使用情况而言,我校班级网站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好评。

我校还在FTP上设立了“学校图库”专栏,集中存放了学校每次活动的照片,并有权限的允许教师浏览、使用,更大程度上汇聚了学校的相关图片资源。

在今年柯城区组织的学科网站评比中,我校网站群中的“信息学奥赛”网获区二等奖,“柯城区中小学科学网”获区三等奖。

四、交流教育心得,共享优质资源

我校特别重视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库能够极大方便教师优质资源的获取,减少重复性劳动。目前,在各学科的FTP内,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优质课件和教学设计等资源,还有很多的教师参加校外教学活动的资源,并做到了资源分类整理,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也都进行督促和检查。

我校还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要完成一篇学习心得,并放到校园网上进行交流,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成果。

学校教师还积极书写教学反思和心得。在*中学教师发展专业平台上,已有注册成员137人,发表日志一千余篇,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分享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人的教学理念,可以为教师自己的发展添砖加瓦。并且我校的教科研量化考核中也将日志的发表列入其中。

我校还设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并为青年教师开通了QQ群,用以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互的交流获得共同进步。

五、网络教研模式普及,教师专业成长加速

我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推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方式创新,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20*年,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上成果显著。

20*年6月,我校被确定为浙江省“网络教研实践模式研究”实验学校,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网络教研专项课题,7月开始制定浙江省“网络教研实践模式研究”子课题方案《利用网络教研实现“一校两区”教育教学同步的研究》。2007年的市电教课题评比中我校余桂花老师主持的课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再构建的研究》获市三等奖;今年,我校又有两个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科最优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及《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在市*年电教课题系列中立项;《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次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在区电教课题中立项。电教课题的开展对于学校网络教研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在今年浙江省的网络教研论文评比中,我校汪海田老师的论文《谈网络教研在开展课例研究中的应用》获浙江省一等奖;在柯城区基于网络教案评比中,我校有一篇获二等奖,两篇获三等奖。今年我校通过网络教研,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三项评比中成绩斐然,徐勇老师参加省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尚永涛老师获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二等奖,陈双英老师获市劳动与技术比赛一等奖,并代表衢州市参加省劳动与技术评比获二等奖。社会、科学、体育参赛的教师均夺得市一等奖的桂冠。*年参加省市区三项评比中论文案例获奖数达百余篇。

六、信息技术教育成果显著,师生信息素养有所提高

20*年,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学校网络建设,计算机维护,多媒体制作等工作的同时,不忘本职教学工作,努力专研信息技术教育,交流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年,我校承担了区级、市级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比工作,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获得了领导的好评。尚永涛老师荣获柯城区,衢州市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送省参赛,获得浙江省二等奖,崔迎光老师荣获柯城区二等奖。在浙江省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中,尚永涛老师的《教研活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获省一等奖,彭晓慧老师的《两个人的教研-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获省二等奖;崔迎光老师的《浅谈Moodle技术在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获市电化教育论文三等奖,区一等奖,彭晓慧老师的《“欠缺”的课堂也是一种学习资源——谈信息技术常态课下的点滴体会》获市三等奖,区二等奖,张双老师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获区三等奖;汪海田老师的《电脑游戏猛于虎?——谈电脑游戏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获区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尚永涛老师的《对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反思》获二等奖。

20*年,我们还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了多次信息技术培训,让学生和老师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通过开展学校教室多媒体设备、网上保修系统的使用和班级网站的建设等培训,提高了师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我校徐月琴老师的《春》获浙江省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二等奖,倪香琴老师获衢州市非专业组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二等奖,崔迎光老师获专业组三等奖;洪振柯同学获省中小学电脑作品评比二等奖,郑梦蕾获省三等奖。在区组织的信息学系列竞赛中,我校也有三人次获二等奖,二人次获三等奖。

七、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一样面临着很多问题:

1、计算机设备老化

目前我校计算机房中有一个是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的,陈旧的设备完全跟不上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在维护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教师意见较大;

2、多媒体设备维护费用昂贵

现在学校使用的班级投影机中大部分系2004年,2005年投入使用的产品,已经过了保修期,设备的故障率较高,维修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可能影响正常教学;

3、网络存储设备不够用

目前学校的服务器空间只有140G,需要放置的内容有学校网站,FTP(教学资源、软件资源、图片库等)、办公系统、班级网站、校校通等,空间已经捉襟见肘;

4、网络故障率较高,缺乏应急措施

目前学校中连入网络的计算机数较多,部分计算机中的木马、病毒导致网络不畅,影响正常网络运行,需要改进学校网络监控手段,更新部分网络设备,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5、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培训

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老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目前,在对老师的信息技能培训上需要加强;由于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所以也需要领导开展对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

6、学生竞赛方面尚需要加强

2009年*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2009年,我校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建设数字校园的目标,立足于均衡发展,立足于特色发展,立足于内涵发展,真抓实干,促进学校网络建设、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力和网络教研模式的不断发展,切实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真正使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促进和支撑作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信息化基础设备的更新和建设,力争淘汰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计算机房,更新部分计算机网络设备,解决目前学校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加强学校电子档案建设

学校电子档案的建设能更好的保存多种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检索,电子档案的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可以分阶段、分步骤的予以安排和落实完成;

三、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更好的为学校服务

根据教学需要,丰富学校网站的功能和资源,构建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强化班级网站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作用,加强学校信息的宣传力度,提升学校品牌;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探索新型的网络教研方式;

四、加强学校电子财产登记

目前,学校电子财产的分类登记工作还需要加强。维护好现有设备,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完善学校电子设备使用登记,对需要淘汰设备、经维修尚能使用设备(参考维修金额)、基本能够正常使用设备、能正常使用设备进行登记;

五、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对新进教师的学校网络使用培训,班级多媒体使用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六、做好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竞赛辅导工作

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竞赛开展情况不能与我校的地位相适应,加强信息学竞赛、学生电脑作品、班级网站等辅导工作,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推进素质教育。

上一篇:小学年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下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