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HIV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时间:2022-09-18 12:47:15

手术室护理人员HIV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

【摘要】 艾滋病作为人类健康一大杀手,是只可预防不能够治愈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意外地被艾滋病患者的体液、血液感染到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的针头以及其他尖锐物品刺伤,而导致感染的情况。由于手术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人员逐渐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进入了高发期且目前并无治愈办法。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高,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也相应增加,存在着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危险。本文主要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对策来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

【关键词】 护理人员;HIV感染;预防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综合缺陷症,这种病症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只可预防而没有治愈的方法。手术室护理人员随着职业暴露的机会不断增加,使得其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HIV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

1 未发生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护理人员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有:手术配合中被含有艾滋病毒的锐器刺伤,例如手术刀、针头、手术剪,手术中力量性操作,如咬骨钳、线锯、吻合器等的使用,由于器械以外脱落,造成护理人员皮肤、眼睛等受到感染;还有传递器械时受到误伤等原因。针对这些情况,以前提出几点建议。

1.1 加强无菌操作 首先要针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设计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对于这些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医护人员对于无菌操作的意识进一步的加强。这些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要将口罩、帽子以及一次性的隔离衣和一次性的手套等配戴。同时还要注意到一次性的注射器使用之后,不要将其塑料帽套回针头,因为回套的单手操作,可能会以外刺破手指。对于用过的锐器,应当放入锐器盒且不能将盒子放满。对于沾有艾滋病病患血液以及体液的相关医疗垃圾要严格的遵守医源性垃圾分类的规定,将其装入双层塑料袋中,与此同时要配备专职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定地点的运送和集中处理。还有接触每位患者前都应当洗手,如果身体某部位沾染了艾滋病毒,应立即用肥皂清洗干净。如眼镜或口腔黏膜受到污染,则要用大量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反复清洗。

1.2 创造无菌环境 每天都要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包括工作台、地面等日常接触的物品。每天早晨和下午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洗物品表面,与此同时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要加以紫外线消毒。在手术室门外可以配置一位专职的护士,对于手术室内所需要的物品以及对等候病人的秩序维持等,都由门外的护士进行负责。使手术室内的护士尽量没有太多的走动,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对病患进行注射等工作,这使得锐器误伤有所控制,从而防止艾滋病毒的感染。

1.3 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学习 虽然艾滋病在当下是不能够被治愈的,但是却可以进行预防,所以要想使感染的发生减少,那么防护工作要做到位则成了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所以要对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有完善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还要使其对于这样的观念牢固地根植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使其有很高的安全意识,对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也要有充分的认识,使得这些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防护措施以及操作规范予以自觉的遵守。据统计,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防护意识是不相同的,有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消毒隔离观念不强。因此,医院可以定期对医护人员组织培训,利用举办讲座、播放电影等宣传形式,加强护理医源性传染病知识宣传。制定医院消毒隔离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此外,艾滋病患者护理人员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执行规章制度,还是手术配合中,都要做到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精神对于预防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也具有积极意义。

1.4 做好模拟训练 日常定期的模拟训练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时顺利操作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进行这类训练操作时,要求参加人员必须进行自我检查,要求前臂以及双手不能够有皮肤破损,否则不能参加培训。由一名护士负责提供药物,参加手术的人员一律佩戴双层帽子、手套、防护镜和防护口罩,穿专用鞋子和鞋套。露趾的拖鞋、凉鞋是被禁止使用的。手套、口罩、帽子等一旦被污染或者有破损,一定要及时更换。在传递剪刀、针头等锐器时一定要使用非接触技术,把锐器放入肾形弯盘中,通过传递肾形弯盘来拿取器械,要做到眼随手动。要求手术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和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相互提醒,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2 发生职业暴露时的措施

手术前,严格实行手术前的访视制度,全方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手术时也要按照平时训练所要求的操作规范来严格执行。对于那些急诊手术,检验结果还未出来的也要按照感染手术来处理。

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将所需的药品物品一次备齐,对于手术室内也应力求简单,限制人员随意进出入,谢绝外人参观。手术结束后,参与手术人员应脱去手术衣、手套和手术帽,放入指定的垃圾袋中,并用碘水消毒也将双手浸泡才可离去。防水袋要扎紧袋口及时进行焚烧,对于针头等锐器要置于耐刺溶液中然后再销毁。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手术护理人员被带有艾滋病病毒的锐器误伤,那么在此时不能慌乱,要保持冷静和沉着,将手套迅速地脱下,同时将被带伤的上肢往下垂立,同时要按照从近心端向远心端的方向,不断挤压受伤处,使伤口残留的血液被挤出,然后再用大量的流动水进行冲洗,当冲洗过后还在伤口处用乙醇或是碘伏进行反复的消毒;如果当眼睛或是皮肤上不慎使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是体液溅入,那么应当立即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者药皂进行清洗,再用消毒液如碘水来清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在发生了上述的职业暴露后,必须接受医疗观察和预防措施。一般建议在两小时内接受药物治疗,并且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定期做抽血检查观察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

据统计,由于接触污染了的血液或者针刺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概率是百分之三。而发生锐器刺伤主要是是医护人员,也大部分是针头刺伤。如被含有污染了的体液、血液等感染之后,应当立刻挤出伤口里的血液,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处理。此外,在四十八小时内做报告,填写意外刺伤经过。根据医院有关意外伤害的规定,在病人同意之后抽取患者血液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检查,同时医护人员应当注射抗乙肝病毒抗体和乙肝疫苗,或者根据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来给予预防性治疗,且要在三个月内进行复查跟踪。

3 其他防护措施

3.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 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应给予重视,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合理地安排和配置护理人员。为医院护理人员提供定期的在职培训是较少HIV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据有关资料,定期的进行在职教育或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心理素质,可以全面地预防此类职业暴露的发生。例如,医院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持,将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制度化。可以利用课程培训并最终进行考核的方式来宣传锐器伤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了解各种医源性传播疾病的途径和危害,以及遭受职业暴露后的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

3.2 急诊物品的管理 在手术室内,任何地方、任何物品表面感染到污染的体液或者血液时,应当就地消毒之后再做表面清洁处理。有时手术室的患者经常要抽血做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在没有确定阳性之前,护理人员也要将血液标本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并将其放在固定的稳妥地点,并且给予醒目的标注。医护人员用手拿血液标本时要佩戴手套,在盛放和送去检验的过程中,使容器能够保持不被污染的状态,同时标本与检验单之间要保持隔离,不进行直接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护士的操作一定要稳要准要轻,使这些体液以及血液标本尽量避免污染地面。如果一旦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污染地面的情况,那么立即要用一次性的吸纸对其局部的体液或是血液进行清理,再用过氧乙酸进行局部清理。一般手术患者或者疑似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用的拖把、便盆等物品要专用专管,使用后一定要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患者的排泄物也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之后再倒入厕所。而对于患者所使用过的生活垃圾,以及被患者所接触过的一些感染性垃圾等物,都必须要用专用的黄色塑料袋进行袋装,同时要做好明显的标注进行焚烧,患者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被子也要对其进行相应喷雾消毒,通常使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后再用专用的黄色袋子进行袋装,同时做好标记后送往洗衣房。病房内也要对其进行空气的紫外线消毒。进行过手术后使用过的相应器械,先要用过氧乙酸进行浸泡,浸泡过后再用清水清洗,最后进行高压消毒的环节,而在手术中使用过的一些一次性污染物则要进行相应的封闭,同时要做好明显的标记送往指定地点进行销毁。

对于手术室也要进行相关的环境处理。只要是在手术室内,只要是被血液或是污染体液污染了,那么无论是什么地方都要进行处理,先要用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消毒,之后再配戴橡胶手套进行清洗。在患者入院或是出院之后,要对其室内地面进行过氧乙酸消毒液清洗工作,同时要将所有的覆盖物进行拆除,拆除后将其装入专用的黄色塑料双层袋中,送往指定地点进行相应专业的处理。患者病房中的一些常用物品,要用过氧乙酸进行加热熏蒸处理,最后将窗户打开进行通风,并做彻底的卫生打扫,进行相应的空气培养。患者用过的推车也要送回手术室后用过氧乙酸擦拭后熏蒸,车上的被子、单子用高压灭菌后清洗备用。

参考文献

[1] 李莉莉,卢爱工,柳淑杰,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干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19.

[2] 刘小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HIV 的防护.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2):114-115.

[3] 叶磊,刘敏.急诊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11期.

[4] 王晓,张世清,王维.手术人员对职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的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97-299.

上一篇:“数字渠道”重塑IT 下一篇: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时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