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如何为社会带来公平正义?

时间:2022-09-18 09:44:13

法治如何为社会带来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论人与自然、人与人还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并经法律调整成为法律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在人们追求公平正义这一普世价值的道路上,法治有其独特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治与公平正义之间这种近乎天然的、如影相随的关系,是由法治本身的性质和法治的使命所决定的。

先来看看东西方文明中有关法律的“图腾”吧!西方文化中,用来表达法律的“图腾”通常有两件,一件是传说中的正义女神,通常在诸如法庭之类的建筑物中能够见到她的“尊容”,正义女神手持一把长剑,这把长剑既是权力的象征,也寓意着“惩恶”的含义,因而表达出“正义”的意义;正义女神还总是双眼蒙着一块黑布,据说这意味着她“执法”的时候对谁都一视同仁,表达出“平等”的含义,诠释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个古往今来法治的基本原则。另一件“图腾”则是天平,在法庭和有关的标志上经常见得到。天平一方面蕴含着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以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正义的含义;另一方面天平本来的功能就是计量器具,比起一般的秤来更精确一些,也正好表达出通过对每一个哪怕最微小的利益的保护来实现社会正义,也还包含着用最敏感的计量器具来丈量,以期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之间权利义务平等的含义。总之,这两个 “图腾”都充分体现了法律的本质要求。

无独有偶,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律的理解跟西方存在惊人的相似。在汉语中,“法”字是由“”字简化而来的,它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能明辨是非曲直,每每以他那支独角去攻击纷争中没有道理的一方,寄托着古代人们对正义的期盼。“去”字所要表达的也大致是铲除邪恶的意思,同样也有正义的含义。水字边,表达的则是“法平如水,水平如镜”的意思,表达出人们对法律“公平”属性的期待。从这个象形象意的“法”字中,人们不难看出东方文明尽管与西方文明迥异,但在对法律所寄托的“公平、正义”的期待方面,则与西方文明惊人的一致。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公平正义”作为法治的核心价值。

那么,法律及其运行是如何给社会带来公平和正义,及由此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协调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过程中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的关系,是围绕着与自然的友好相处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横向看,是此地人(比如资源匮乏地区)与彼地人(比如资源丰富地区)的关系;从纵向看则是古人、今人与后人间的关系,尤其是今人与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正是通过调整纵横两个方面的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在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公平和正义,借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经济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基于一定的物质利益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也包括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与人(这里指的“人”包括法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无论从保护财产权利的角度,还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竞争秩序,实现有序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角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致都表现为具有一定财产内容的关系,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只要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薪”,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就可以共享,社会公平正义就有了寄托。同样的,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才能做到主要依靠市场方式配置资源,才能实现市场最公平的选择,也才能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法律正是通过对各种财产关系的保护和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来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

在社会化大生产日益发达、分工日渐细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日趋紧密的条件下,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方面。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确实不时出现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他人权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个人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时冲撞自由的边界甚至越界行事,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更多的时候则表现为社会,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时,损害个人权利和自由,造成公权力及其行使机构和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冲突,有时甚至是严重的对立乃至对抗。因而通过透明而又事先公之于众的法律,为老百姓享受其权利和自由明确边界,使之有所自我约束,同时为公权力行使设定明确的规范,使之行使充分而有度,并对之进行强有力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形成老百姓拥有权利和自由,安居乐业,尽享法治阳光,政府严格依法对社会实施有效的管理并受到严格监督的大格局,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形成以公平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有序管理和运行的状态,实现社会和谐。

社会上客观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法律禁止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利益和他人权利与自由实施侵犯,无论是对他人生命财产权的侵犯,还是自身超出自由的边界行事,或者对现存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进行破坏,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挑战因法律的存在和运行而形成的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破坏因法律的存在和运行而形成的,总体上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人与人关系的现状,必然以颠覆公平正义的方式对社会和谐构成毁灭性的损害。因而发挥法律惩“恶”的功能,通过对各种犯罪行为进行打击,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向违法犯罪分子索回其因违法犯罪的“不当得利”,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公平正义,修补因违法犯罪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损伤,重建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的重要使命。

和谐总是相对的。在和谐背景下,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在法律上就表现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各种纠纷。因而以恢复因纠纷扭曲了的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通过各种诉讼和非诉讼机制如调解、仲裁等的运行,制度化地依法解决政府与老百姓之间、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各种纠纷,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减少冲突,一方面恢复因矛盾和纠纷而流失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基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作用,也由于我们的改革开放的一些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不尽完善,在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同时,由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条件不同,把握机遇的能力不同,资源占有的数量、质量状况不同,往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差异,在效率为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实行过程中,一些阶层间以收入差距为主要内容的分化现象开始出现并日益严重,有的地方、有的方面还相当严重,并已经引起了某些冲突。因此,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和原则,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法律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相应法律制度建设,真正从制度上、法律上、程序上保证弱势群体获得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借以减少不同阶层间的矛盾和纠纷,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上一篇:宴席上的座次 下一篇:执政为民的政府,没有不可为人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