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18 09:01:55

新时期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衡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还相对滞后,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构建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89-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王静(1978-),女,山东青岛人,会计师,从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在单位内部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规避或降低各种风险,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所属单位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

一、新时期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部控制效果不佳。部分单位领导目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仍不足,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不高,致部分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虽有制度但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主要用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导致有关业务不能按按章办理,开支标准过高、违规支出较多、浪费现象严重,财务管理相对混乱。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实施不起来的问题。许多单位迄今为止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仍用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财务人员的经验以简单的控制,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规范,执行也是没有力度,根本起不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3.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都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制约,出纳兼审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

4.预算控制不到位。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没有按当年的实际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新时期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1.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素质,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还需要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2.严格控制财务收支。财务收支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财务收支权限的控制应当是收支的重要控制点。(1)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责任。(2)权限统一。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否则,失去控制的有效性。(3)职权分离。是指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必须职务分离。严格控制财务收支。财务收支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财务收支权限的控制应当是收支的重要控制点,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责任。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否则,失去控制的有效性。职权分离是指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必须职务分离。

3.加强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对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单位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指标的分解方式、预算执行责任制的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的特别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审批要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与预警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严格执行。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当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单位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或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预算目标的全面完成。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报经原预算审批机构批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分析与考核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审计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确保预算分析科学、及时,预算考核严格、有据。

4.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财政机关要及时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财务管理水平,切实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要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发挥会计系统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凤阁.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公用事业财会,2013,(3).

上一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