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苏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时间:2022-09-18 08:55:47

提升江苏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渐强大,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业绩。同时,诚信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又使民营企业在进一步提升活力上受到明显的制约。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保证民营企业在扬长避短中提升活力。

民营企业在与市场机制共生演化中初显活力

民营企业的总体实力持续提升。在2011年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民营企业占129家。129家上榜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4913亿元,占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31.5%,上榜企业资产总额达10393亿元,占500强企业资产总额的26.7%。这两项指标的绝对值和占比均为全国第一。在民营企业100强中,江苏有35家。其中沙钢集团、苏宁电器集团分列第一、第二位,雨润集团排第七位。在“民企服务业前20强”中,江苏有8家企业入围,位居全国第一,表明江苏民营企业除了在一、二产业上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外,正积极向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拓展。在江苏现有的200多个“中国名牌”中,民营企业拥有90%以上;1731个“江苏省名牌”中,民营企业拥有1587个,占91.7%。

民营科技企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1年,江苏民营科技企业已达36912家,全年实现总收入29940.9亿元、净利润2434.9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851.9亿元,吸收从业人员437.4万人。民营科技企业整体增速稳步提升,总体实力不断壮大。江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出大幅增长,2011年共申请专利17.4万件,授权专利9.8万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5.9万件。民营科技企业已逐步成为江苏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

民营企业成为上市主力军。在全国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约50%,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分别占比约为33%、80%和95%。江苏作为资本市场大省,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已占上市公司总量的70%,成为上市主力军。2011年江苏上市民企实现营业总收入4,776.28亿元,占全省GDP近10%,净利润249.36亿元,平均净利润1.55亿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8%,161家民营上市公司中有158家公司盈利,盈利比例为98.14%。

民营企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2011年,全省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5767.6亿元,同比增长11.5%,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2.8%提升至53.0%,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较快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对税收和吸纳就业的贡献突出。从税收贡献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江苏民营经济的贡献份额近年来持续增大。2010年江苏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为1413.38亿元,税收增速高于同期全省税收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3.5%。从吸纳就业的贡献看,近年来江苏民营企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万个,越来越表现出强劲的就业吸纳能力,成为全社会就业压力的减压器。在江苏所有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排序中,苏宁电器以11.4万员工就业位列第二,雨润集团以6万员工就业排名第六,南通三建、江都建工、南通二建分别以5.6万、5.2万、5.1万员工就业位居第八、九、十位。

诚信欠缺等问题阻碍着民营企业的活力进发

虽然江苏民营企业的贡献和活力都在增强,但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的诚信欠缺等问题却明显地影响着其自身活力的进一步进发。

文化积淀少、思想道德建设落后。与全国一样,江苏民营企业发展只有短短30多年的历史,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道德建设远远落后于经营业务的发展,这就必然降低民营企业的诚信水准,影响其活力的充分进发。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关于对民营企业诚信问题的统计指标显示,在中国民营企业诚信50强的排名中,浙江省入榜数为26家,江苏省入榜数仅为9家。这说明江苏民营企业在诚信方面明显不如浙江民营企业。

质量诚信意识较为淡薄。由于民营企业大都是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它们之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往往会形成一种“唯功利性”的企业价值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搞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违约毁约。在江苏境内,近几年来就有“陈馅再加工”、“溶肌小龙虾”、“化学紫砂”、“化学火锅”等各类轰动全国的民营企业诚信缺失事件。这些,必然加剧社会对整个民营企业的偏见与误解,阻碍民营企业活力提升。

经营管理不规范。不少企业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科学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有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制度,存在潜在的决策和管理风险;有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治理家族化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这些,都会从根本上制约民营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活力。

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活力需要采取多重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应该按照扬长避短的逻辑要求,积极采取多重有效对策。

引导民营企业努力积淀诚信文化底蕴。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先进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为了改变部分民营企业思想道德建设落后的状况,必须积极引导企业形成由出资人带头倡导、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富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经营信条,并且通过企业家诚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效积淀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底蕴,从而为提升江苏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构架起强力的道德支撑。

加强信用管理。民营企业诚信文化底蕴的沉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加强民营企业诚信水平必须依靠政府和民营企业两方面的力量。从政府方面看,江苏在政府加强信用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政府已成为江苏民营企业诚信品牌崛起的重要推动力。根据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活力的要求,政府应该在全社会尽快建立完整的、健全的信用机制。一是要建立信用公开机制,政府要全力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二是要建立信用产品供求机制,要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用户意识,培育和形成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三是建立信用的褒扬机制,政府管理部门应通过管理,严格关注和处罚有失信行为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减少因诚信缺失而提高的交易成本,并加大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进行披露和曝光的力度。从民营企业自身看,要将企业家诚信意识贯穿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建立从原材料采购控制、内部质量审核控制、财务审核控制,到售后服务控制等全程信用管理系统,使企业每一道工序都参与到全程信用管理系统中来。

促进民营企业转变经营理念。让民营企业将“利润最大”变为“以民为本”,广大民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产品的对象是百姓,企业的利润亦来自于百姓。如果以“陈馅”、“溶肌小龙虾”、“化学紫砂”、“化学火锅”等失信于百姓,民营企业将失去利润的来源。民营企业只有做到“以民为本”,才能实现自身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将诚信理念贯彻到全体员工的思想中去,真正把打造诚信品牌作为经营的重要抓手。

优化民营企业内部管理。首先,创优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实现由家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个体分散经营向集体、规模经营转变。其次,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在目前的外在“倒逼”机制下,江苏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创新人才机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建立良好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机制。

上一篇:我国呼叫中心人力资本投资路径初探 下一篇: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