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8 07:05:2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针对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PLC教学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继续教育的应用策略,并指出在继续教育中具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继续教育 PLC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44-02

一、继续教育与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继续教育现状

据统计,在几乎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年龄阶段, 参加继续教育的员工其收入水平明显高于未参加继续教育的员工。加强继续教育是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实现全民学有所教、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无论数量或质量上距离社会和学习者发展的需求都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学历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存在“教”与“需”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针对不同行业、专业和对象的继续教育缺乏个性,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等,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在继续教育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将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培养密切结合起来,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向注重“学法”转变。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行动导向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继续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法重在学,强调学生学,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中,教师应考虑的是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机会,突出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引导的思想。以学生为第一要素设计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案。对继续教育学员而言,学生真正的身份是各行业的学徒、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是受尊敬而且是行业极需要的人才。接受了继续教育,意味着有希望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取得更高的薪酬。因此,选择继续学习的学员,他们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去做,然后总结得出理论知识。在PLC教学方案设计中,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明白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增强教学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互信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到学习积极性。要开展好行动导向教学,前提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教师在现场时,学生表现出很认真学习,教师不在时却是另外一翻景象。教学中,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品质来影响、吸引学生。不少老师也许发现一种现象:有些老师上课时,很多学生经常缺课,而另一些老师上课时很多同学却从来不缺课,继续教育的学员此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问一些学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很多学员都表示,上某些老师的课,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不来听课损失可就大了。

而另外一方面,教师对学员要有充分的信任。教学活动只是提供学生学习的一种机会,至于学员用与不用,不是强迫的,而是自愿的。学员几乎都有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学习与工作矛盾一直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信任学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员选择继续教育学习,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自身的学历的同时使本身的技能也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也可以更广泛地结交同行,方便交流。老师要信任学员,针对继续教育,教师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权威。对学生而言,学校就是学习理论和技能的场所。

(三)以需求为原则,用好教学条件

学员通常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岗位,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学校的教学条件很难满足每位学员的学习需求。用好学校的条件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教师和学员充分探讨学校现有条件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共同点和区别,建立共识。以在PLC的教学为例,市场上PLC有西门子,施耐德,AB(罗克韦尔),GE和三菱等各种品牌,根据不同PLC的自身的特点,它们在相应行业企业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学校很难配齐各种品牌各个系列型号的PLC。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和学的目标一致,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而不是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最后四不像。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转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依赖老师的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过渡。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学员,很难有一种教学模式能使100%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PLC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教学的知识由老师掌控,比较容易实现系统化知识的传授,缺点是学生不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老师引导。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44页)过程中,只有学生在实施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老师才进行干预,单纯是技术性问题,老师是不能进行干预的。针对个体差异较大的继续教育学员,显然自主学习模式会更加适合。

(二)保持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采用更好的途径以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一个有积极性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学到知识,他的积极性会极大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家庭、同事等社会活动中。单一个体的学习是自学,不是教学活动,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和学构成的团队活动。团队要共同思考教学目标、思路、职业认同感、忠诚度等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不要出现教师单方面认为重要而学生认为不重要的情况,否则就会出现一边是教师自以为把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学生,一边是学生在开小差。

(三)合理安排复习

继续教育学员授课时间相当有限,在教学环境设计时应该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目标设计布局。教师要及时复习关键的内容,然后加上其他内容随机抽查。提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复习检查手段。提问时也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会答,就直接回答,这是老师最高兴的;另外一种是学生不会答。对真不会的学生,先放一放,因为学生不单纯是学生,而是社会的一员。学生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复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复习所授知识,而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四)正确对待学员

教师不要拿自己的标准要求继续教育学员。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的老师。要求学生达到唯一答案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现实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每种答案都有独特之处,甚至比老师设置的答案更优秀。

【参考文献】

[1]李湘萍, 丁小浩.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4)

[2]李景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3]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作者简介】黄守宁(1974-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及应用。

(责编 丁 梦)

上一篇: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系统化建设的探索 下一篇:新型货车提速转向架结构改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