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时间:2022-09-18 06:37:21

【前言】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次贷危机的种子其实早在前些年就已经埋下。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为了应对科技股泡沫破裂引起的经济下滑,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经济政策。2001年至2003年美联储连续10多次降息,最低时只有1%。长期的低利率...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过去的一个多月,华尔街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危机。9月7日,曾占据美国房贷市场半壁江山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今年3月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至此,美国前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更多的金融巨头也相继倒下。9月16日,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告急;9月25日,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9月29日,美联银行被花旗银行收购。

这场金融危机的破坏力,从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当天全球股市的大跌可以窥出一斑。在那个“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6.2%。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把这次危机称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也认为,世界正面临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

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要求国会赋予政府广泛权力,以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防止金融危机加深。几经波折,美国国会在10月初通过了修改后的方案。这是自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已进行了四波救市,包括向金融系统注资、大幅降息、“救生索计划”以及接管“两房”等,试图力挽狂澜。日本、欧洲等西方中央银行也纷纷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以缓解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不足。10月份以来,俄罗斯、法国、巴西、比利时、芬兰等多国政府继续出台金融救援措施。2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表示中国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共同维护世界经济金融安全。

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被称作次贷危机。何谓次贷?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共分为三个层次:优级贷款、准优级贷款和次级贷款(简称次贷或次级债)。优质贷款主要面向信用等级高、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次级贷款是针对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群;而准优级贷款则主要面向介于二者之间的庞大灰色地带客户。

在房市火爆的时候,美国次贷市场的总规模一度达到了1.3万亿美元左右。各家银行为了争夺客户,纷纷降低次贷门槛,导致了在所有次贷人群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与此同时,不少金融机构搭上了住房市场繁荣的“便车”,在金融创新的名义下开发了越来越多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衍生品,其种类、规模和复杂性令人瞠目结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次贷危机的种子其实早在前些年就已经埋下。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为了应对科技股泡沫破裂引起的经济下滑,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经济政策。2001年至2003年美联储连续10多次降息,最低时只有1%。长期的低利率水平激发了房地产价格飙升,住房按揭的次级贷款衍生类产品获得惊人收益,引起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对按揭公司和银行来说,当他们把钱贷给购房人之后,就形成了一笔贷款资产,他们把各种各样的贷款资产打起包来,然后卖给其他机构投资者,自己只做一个中介,不管这种资产到底好不好。机构投资者也不傻,为什么要买呢?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次贷的收益是最高的,只要房价在涨,即使还不起款,还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机构也是不亏的。但是,到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美联储连续十几次加息,房地产市场降温,整个链条突然断裂――买房人还不起贷款,评级机构调低次贷衍生品评级,投行抛售次贷,整个市场出现流动性紧缺和信贷紧缩,次贷危机一发不可收。

美国金融系统中存在系统性缺陷,缺乏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也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银行和按揭中介没有审慎地发放贷款;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纷繁复杂的分拆打包,掩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中的风险,不仅扩大了对不良贷款的需求,而且将不良贷款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评级机构按照市场价格估值资产的会计方法,在上升的经济周期中过分抬高高风险资产信用评级,让投资者无法对风险形成有效认识;金融监管机构对于上述一切缺乏应对措施,让大量充斥巨大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处于监管真空。美国向来以严格的监管为傲;但次贷危机爆发后,连“两房”(即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资本金这么一个简单的数字,都出了问题,最后不得不动用美国联邦调查局而不是相关监管部门来调查,说明美国的监管体系有多么大的漏洞。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不同经济体影响程度不一,至少存在三种效应:一是涟漪效应。丢块石头到水里去,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对于那些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来说,危机影响不大,比如朝鲜、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一些非洲国家,他们并不会感受到金融飓风的冲击。二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于跟美国同处一个发展水平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发达国家来说,多米诺骨牌效应表现得比较明显,目前最严重的就是英国。三是蝴蝶效应。此次危机在新兴市场上产生的是放大效应。从去年4月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发生一年多,美国股市主要股票指数下跌20%,但是新兴市场股指基本上都被“腰斩”了,俄罗斯跌50%,中国更是跌了70%。

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美国股市动荡撤走资金会对中国股市造成冲击。二是投资于美国的资产受到损失。中资金融机构持雷曼兄弟债券7亿美元左右,中国平安海外投资损3%,近一两年开始“试水”国际市场ODII则损失惨重。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虽已达几十家,但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10%,对境外风险传导很弱。三是美国经济减速造成的中国外部需求减少。四是美国救市必然敞开口子印钞票,使美元大幅贬值,中国握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危险。目前看,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更多是短期的情绪上的影响,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微弱。

美国金融动荡最大的影响在心理上,虽然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有可能介入其中,但不会对我国金融体系构成根本性影响。中国金融业尤其是投行等还不发达,中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从实体经济上看,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在经济下行时可以刺激需求,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虽然金融动荡可能造成我国外需下滑,但不至于造成根本性打击。面对外贸下滑,关键是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投资,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通过为企业减负、为结构调整服务、增加社会性支出等来扩大内需。

虽然中国金融业在这场危机中算是“躲过一劫”,但我们不应沾沾自喜,而应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危机提醒我们,要客观认识金融创新的作用和风险。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可以使信用风险流动起来,在市场上进行分散和转移,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事实上,参与者的扩大使监管更为复杂,链条的延伸反而增加了脆弱性。所以,对待金融创新,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迷信。

危机提醒我们,政府在金融改革发展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金融监管、金融求助、维护市场信心等。有专家认为。在这场危机中,美联储的错不在于救助,而在于此前放松监管、助长泡沫。

危机提醒我们,当今时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日,趋一体化,金融风险的传播更为迅速、广泛。中国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对金融市场的开放要慎之又慎,当前尤其要放缓金融自由化步伐。有人认为中国应趁机廉价进军华尔街,这是万万不可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走出去,而是要退回来,修好我们自己的“防火墙”和“金融篱笆”。

此外,美国政府的金融救助方式值得借鉴。美国国会通过对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反复讨论、表决,增加了保护纳税人利益的内容。美国政府在救助过程中还对问题金融机构给予不同方式的“惩罚”。比如美联储救AIG是因为它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对于雷曼兄弟等一般商业机构不轻易出手救助。再如,美国在接管“两房”之后,立即更换了其管理层。这些做法都明确宣示,美国不会为了一时的金融稳定而助长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上一篇:农六师“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下一篇:确保季节性农民工安全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