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六师“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时间:2022-08-15 07:10:18

农六师“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兵团第六次党代会对“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作出了部署,这是继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及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之后,又一重大举措。今年,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高度重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的组织优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晰思路,先行启动,探索“接轨”与“并轨”的创建模式,“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一、“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思路是如何定位的

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要把师、市建成天山北坡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和隆起点,乌昌一体化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金三角中有分量的一角,兵团的第二个窗口、第二张名片,到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9万元,团场农牧工家庭纯收入8700元。师、市党委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工青妇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促进宏观层面上的和谐与小康,还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进微观层面上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与小康,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微观结构。团场职工家庭既是一个经营主体、一个生产单位,又是社会基本单元,文明、诚信、技能、增收等内容是和谐小康家庭的应有之义,而创建活动的“爱国守法、勤劳致富、家风文明、和谐平安、环境良好”等五项基本条件则赋予创建活动新的时代内涵。

基于这样的发展定位,我们的创建思路一是突出了时代性。“和谐小康家庭”创建要有生命力就要紧扣时代脉搏,以现代的思维、概念、范畴,在内涵、载体、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其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了示范性。“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和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新的辐射源。在创建活动中,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使更多的家庭成为最诚信的道德单元,最有效率的经营单元,最有品质的效益单元。三是增强了开放性。“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工青妇具体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内容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注重整合宣传、文化、政法、劳动、农业、教育、卫生、计生等系统资源,着力构建富有弹性和张力、开放互动的工作体系,通过工青妇牵头运作,保证了工作体系与外部环境的要素交流和能量交换,形成了集团化运作、品牌化发展、事业化推进的格局。

二、“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如何启动的

“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鲜活的事实,让更多的单位、部门学到创建方法,让更多的职工群众看到参与创建的好处,激发了参加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1、科学调研,把握趋势。今年上半年,为了解决对“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认识不清、底数不清、办法不清的问题,我们一是在团场、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职工家庭及各系统开展的以家庭为主体的创建活动调查。二是工青妇组成调研组深入团场、连队、街道、社区,与基层干部座谈交流,了解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深入职工家庭面对面访谈,掌握职工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三是邀请上级工青妇组织共同归纳分析调查结果,探讨创建活动的途径。四是分别听取工青妇、宣传、政研、财务、政法等部门、行业的意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使我们逐步认识到创建活动的总体趋势,在于坚持解放思想、服务群众、找准载体、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建立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

2、党政重视,加强领导。师、市党委常委会几次听取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思路、方案、计划的汇报,党委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师、团分别成立了分管常委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青妇、宣传、政研、政法、农业、民政、劳动等部门组成了工作机构,制定并出台了《农六师、五家渠市“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实施意见》、《农六师、五家渠市“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实施办法》,建立了上有目标、下有指标、上下联动、多方互动的工作机制,党政的重视与支持使创建活动得以顺畅运作,快速启动。

3、找准载体,注重实践。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中,我们以不设框框、不观望、不等待、不争论的理念开展工作,从具体工作人手大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建活动的有效运转方式。今年是兵团撤除大宗农产品关卡第一年,也是师、市推进团场机制体制创新,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实行职工生产费用全额自理的关键之年,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职工如何诚实守信,按订单交售产品,是改革深入顺畅的关键所在。师、市工青妇抓住“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机遇,以一个重点、两项内容、三家联动、四个阶段,开展了“诚信职工”主题教育活动。一个重点,即以一线承包职工为重点。两项内容,即以依法维权、重合同守信用为重要内容。三家联动,即工会、共青团、妇联携手同抓。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今年5月至7月,师、团、连三级启动“诚信职工”主题教育活动;第二阶段,8月组织讲师团到团场、连队进行宣讲,开展了诚信知识答题竞赛;第三阶段,9月至10月引导职工积极履行合同,向团场交售产品;第四阶段,11月至12月评比表彰。

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中,围绕着家庭如何实现小康,工青妇组织开展了“增收行动”,主要内容是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针对职工没钱种养、种养什么、怎么种养、产品如何卖向市场的难题,重点抓了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资金。在今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金融政策,团场推行生产费用承包职工全额自理的内外部环境下,我们从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贷款2500万元,由师、市贴息200余万元,根据师、市畜牧业发展布局,由工会、团委按培育大户、扶持散户并重的理念,将贷款发放到了1948户职工家庭,用于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二是项目。团场职工长期从事大田生产,远离市场,信息不灵,师、团两级工会通过干部跑市场摸行情,网络联市场抓信息,有重点地向职工推介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适合当地种养的项目。三是技术。师工会发挥自营经济帮扶中心这个平台,建立了大户带散户、依托团场农技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师工会百名专家服务团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为职工无偿服务,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的难题。四是营销。师工会一抓产品注册商标创品牌,一手抓各种专业协会建设,一手抓市场,一手牵职工,初步形成了在市场的海洋中,由原来一家一户小舢板渡海,转变为千军万马航空母舰航海,解决了职工种植、养殖的产品如何卖、还能卖个好价钱的难题。“增收行动”既服务了结构调整的大局,又促进了职工增收致富,成为“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又一有形载体。

这两项工作既突出了工青妇有组织网络、有_T作队伍,与职工群众联系密切,发挥创建活动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又坚持了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充分尊重了职工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职工的主体地位。“诚信职工,职工诚信”、“增收行动,职工增收”活动的开展使“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有了抓手和内在动力源。

三、“和谐小康家庭”创建资源是如何整合的

我们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中主要采取了“5+10”工作法。“5”即兵团“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五项基本条件,是我们开展创建活动的前提和依据。“10”即师、市开展创建活动的创诚信之家、创平安之家、创学习之家、创致富之家、创美德之家、创文明之家、创双合格之家、创绿色之家、创健康之家、创节约之家十方面标准及内容。

从年初调研情况看,师、市党委宣传部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政法委开展的“平安家庭”、工会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妇联开展的“双合格家庭”、计生委开展的“健康家庭”等创建活动,已多年运作,且行之有效。当前,兵团开展的“四抓四看”活动,首要一条是强化宗旨意识,强调服务职工群众。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尽管分工不同、性质不同、职责不同,工作对象和内容也不尽一致,但在服务职工群众这一点上,是高度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各部门、各系统开展的创建活动,理论武装、道德建设、文化技能、守法诚信、军事素质、增收致富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紧密结合的。在做好结合这篇文章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五个对接:在创建内容上,各部门、行业的单项内容与“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十方面内容对接;在创建范围上,各部门、各行业特定的群体,与“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全覆盖对接;在创建标准上,各部门、行业各自的标准与“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标准的全方位对接;在创建主体上,各部门、各行业的“独唱”、“独奏”,与“和谐小康家庭”的工青妇牵头,各方协调运作的“大合唱”、“大齐奏”对接。

目前,我们初步形成了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过程中“接轨”与“并轨”的模式。在活动启动上,全面行动,齐步走;在创建方式上,按照“5+10”工作法,不搞一刀切,尊重基层实践,给各单位、各部门一定的创新空间;在创建内涵上,与以往开展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创建活动“接轨”;在创建外延上,按师、团、连三个层次,把“5+10”工作法的标准和内容,按权限逐级分解,指标逐项量化,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在创建终端上,评选表彰按照“低重心、高标准”的要求,与以往开展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创建活动“并轨”,形成基层基础稳固、层次结构合理、金字塔式的“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群。

(作者系农六师副政委)

上一篇:唐山市:有的放矢创新路 下一篇:确保季节性农民工安全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