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制作与动态处理

时间:2022-09-18 05:30:19

流行音乐制作与动态处理

摘要:当今,在音乐制作中对音频进行处理的时候,已经习惯性的要做动态处理了,这个“动态处理”在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的音频处理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文结合理论实际阐述流行音乐制作与动态处理的过程和重要性.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电脑音乐; 动态处理

当某段音频的声音发软、无力或是音量太小,相信大家都会说,那是因为“动态”不好所造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动态就似乎意味着硬朗、有力和大音量的音频。可是,有时我们调整出硬朗、有力和大音量的音频时,却感觉不到好的“动态”,也许有些朋友会说,那是你没有把“动态”调好,但我已经调整到我所需要的硬朗、有力和大音量的声音了,为什么还会感觉不到好的“动态”呢?

动态”到底指的是什么?

有些教材或文章指出,某些风格的音频必须让其电平达到或保持在某某分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态就似乎意味着响度。可当我也将自己做的音频调到同样的响度时,却又感觉不到所谓的“动态”。 可偏偏这个在音频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态处理”,有时却让让很多人百思而不得其解。那就是――什么叫动态?“动态”是否一定要具备硬朗、有力或是大音量的音频等条件呢?或者“动态”又一定要有响度?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动态”――你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动态”是通过一些效果软件或者硬件,把音频文件中的信号处理得更深入,更接近,对比更明显,层次更清楚,通过这些处理,使音乐对人的感染力加强,有置身音乐之中的感觉。在听动态做的好的曲子时,声音的感觉是扑面而来的,在现在音响市场上的发烧碟就是以夸张的动态来体现发烧的。

为什么要搞动态处理?

首先要说明一点:古典音乐以及“严肃的”音乐都是不搞动态处理或者较轻处理的。动态处理有两大类,主要的一类是压限Compressor / Limiter。最初发明它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歌手或乐手控制不好音量,导致录音时声音超过设备所能接受的极限的问题。在录音时使用压限器,就不用担心声音��标的问题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动态处理又开始参与后期缩混。使用它的目的是可以把一些突然很大的声音�比如某一个地方的鼓的声音给自动压小,从而可以对整个音乐的音量作出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人使用动态处理的心态有了改变,与最初目的不同了,解决音量��标问题是次要的了,而首要作用是为了让音乐尽可能地“响”。

目前唱片业中的所有的流行音乐都是要进行压限�Compressor / Limiter处理的。压限处理,其实就是让音量自动变化,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声音小的地方把它提上去,声音大的地方压下来。那这样做岂不是会破坏原有的声音感觉?会不会让人听着难受?是的,动态处理确实会“破坏”原有的声音,但是如果让人听起来难受了,那说明这个处理是不合格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态处理是让音乐更加“悦耳”。

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动态处理呢?难道保持原汁原味的声音不好么?好,确实好,古典音乐就是不做动态处理的。但是你不能指望流行音乐的听众都与古典音乐的听众一样可以认真地对待音乐。人们听流行音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比较随意的消遣,听的时候非常随意,任何地点任何条件都有可能,甚至很多时候流行音乐是作为影像事物的“陪衬”出现的,因此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声音要求就与那些“严肃的”音乐不一样。人们并不需要流行音乐的具有真实、自然、原汁原味的声音,而是要求它的声音尽可能地舒服,尽可能地大,越大越好,做到让整个曲子无论轻重缓急,都能让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状态下都能听清楚并且听得过瘾的地步。这就是动态处理所要做的事情。

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也就是“响度竞赛”的发展史。在早期,这种情况还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最近10年,响度竞赛愈演愈烈,每一位音乐人都要求他的唱片的声音是最响的。我们来看看从 1980 年到2000 年间,流行音乐平均电平的数据。

在1980 年,流行音乐的平均电平在 -20 dB ,基本上没有做动态处理;到了 1990 年,上升到 -14 dB ;1995 年已经到达 -6 dB ;到了 2000 年更是近乎疯狂地到达了 -3 dB ,几乎与峰值一样大。而且,耐人寻味的是,越是商业化、功能化的音乐,对大响度的需求越强烈,做动态处理越发极端。

动态处理已经成为当代音乐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混响和 EQ ,成为最重要的效果器。动态处理分为两大类,刚才所说的是第一类,也就是压缩和限制(�Compressor / Limiter),它们的原理是压掉大声音,提升小声音。另一类动态处理正好相反,是压掉小声音,提升大声音,这就是“扩展”和“门”Expander / Gate)。

扩展和门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们的用途比较窄,主要作用有二:1, 让声音听起来更富有动感,主要用于节奏类的乐器,可以让鼓声更有爆发力。2, 2,抑制背景噪声。�所以 Gate 也叫噪声门)����不同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规矩”

所谓“规矩”,就是这种音乐的普遍做法和普遍的平均值电平�RMS)����。我们做音乐一定要“合群”,不能别人的声音都很大而你的却很小,也不能别人的声音都很小而你的却很大。如果是古典音乐,就不用作动态处理了,因为古典音乐的“规矩”就是真实,坚决不做假。别说动态了,连混响、EQ都不能做。

但如果是功能性的管弦乐,比如电影电视配乐、广告配乐之类,这就要作处理了,我在一开始就说过,越是“功能性”强的音乐,对动态处理的要求越高。所谓“功能性”,就是这个音乐的作用并非是纯粹给人欣赏,而是有别的目的的。真正的古典音乐是不做动态处理的,因为它所面对的是“一小撮”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但同样一段古典音乐,如果放在广告里面,就要作处理,这是为了照顾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也就是中国的古典音乐,也是基本不做动态处理的。这就是“规矩”。但现在的很多“政治音乐”�民族音乐的曲+政治的词+管弦乐的伴奏,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是要做处理的。�总之,凡是具有“功能性”的音乐,都是要做动态处理流行音乐全都要做动态处理,处理的深浅要看具体是哪一种音乐了。有一个规律:越激烈的音乐形式越要做处理;功能性越强的音乐形式越要做处理。比如Hip-Hop的处理就比慢悠悠的情歌要大,摇滚乐又比Hip-Hop大,电子舞曲又比摇滚乐要大。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的“规矩”,摇滚乐要求电平RMS)要至少能达到 -10dB ,而电子舞曲则要求电平�RMS)至少达到 -6dB ,这就是“规矩”,如果你达不到,出版社就不收你的作品。

怎样了解一种音乐的“规矩”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些同类型CD唱片来听,你的音乐的声音感觉与它们一样了,就算合格了。

在音乐中加入动态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但目的都是一个,让音乐更具有可听性,不管在做音乐的时候怎么追求特点,怎么要求完美,都不能背离“好听”这个原则。所以我们在给自己的音乐加动态处理的时候,不能按照习惯,按照套路,或者按照固定的参数去调整,要结合实际的曲子和通过耳朵的感受,确认有更好的可听性才能确认调整。

参考文献:

[1]谢嘉幸2005:《音乐的“语境”――种音乐解释学视域》[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谢嘉幸2000:《音乐分析》[M]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于润洋 2000:《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 汉斯利克 著1998:《论流行音乐的美――音乐美学修改新议》[]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

上一篇:2008 MAXELL校园创意音乐大赛京津赛区决赛落幕 下一篇:高娅媛发表分手日记紫色的声音温暖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