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INA对矩形断面隧道进行数值分析

时间:2022-09-18 05:19:39

基于ADINA对矩形断面隧道进行数值分析

【摘 要】运用ADINA软件,对某矩形断面隧道的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围岩的位移情况,同时结合有限元软件ADINA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寻求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围岩稳定性。

【关键词】隧道;开挖;ADINA

引 言

近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速地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很多城市为了改善交通现状,都在积极地在建地铁。然而隧道断面形状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各样的工程活动的影响,隧道断面形状的多样性。目前我们常采用断面形状有矩形、拱形、圆形、椭圆形等。笔者就某城市地区一个毗邻地铁隧道的实际工程背景,采用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应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其进行模拟分析,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1、工程概况

某隧道设计为分离式独立双洞,设计隧道路面标高175.24~195.81m,设计净空为12.6×5m。遂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Qal+pl)、残坡积(Qel+dl)覆盖层和下古生界加里东期(PZ13)基岩。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主要岩性为卵石、漂石及粉质粘土,岩层变化较大,主要分布于山涧沟谷及小河两侧,通常显带状分布。第四系残坡积(Qel+dl):广泛分布于山体表层主要岩性为砂质粘性土局部坡脚处为碎、块石。下古生界加里东期(PZ13)基岩:主要有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混合岩(如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英岩等)组成,岩性接近花岗岩,局部存在侵入岩脉。

2、计算模拟模型

计算模型取隧道中部底端为坐标原点,隧道纵向为Z方向,横向为Y方向,向右为正。隧道断面形状为曲墙带仰拱形式,断面尺寸为12.6m×10.5m,根据隧道开挖影响范围的大小,取上下、左右分别距隧道洞幅外三倍直径范围。数值模型范围为50m×40m,该模型侧面限制水平移动,底部限制垂直移动,材料破坏准则采用莫尔-库仑模型。

3、隧道开挖模拟过程

土工结构(包括隧道开挖与支护体系)的内力和变形往往和其建造过程有密切关系。在分析土工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时,有必要模拟其建造过程。用有限元法模拟开挖和建造过程时,较为简便的做法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区域来划分有限元网格。必要时关闭某些单元以形成体系的初始状态,之后再通过单元生死来模拟开挖与建造的过程。

表1 模拟的计算力学参数

4、计算结果分析

全断面开挖后隧道结构的应力场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计算获得隧道结构各主应力云图特征。全断面开挖法开挖将使隧道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达到3.294MPa;且拱顶下沉最大达到50.11。最重要的是拱顶有很大范围的大应力,一旦拱顶出现某个小部位的塌方,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拱顶,这将很容易造成大面积塌方。所以就结构受力条件而言,应力分布是很差的,可能导致结构体局部发生破坏甚至会引起隧道局部塌方,影响其正常的施工状态。因此需要改变开挖方式,加强支护,增加监控量测的频率等措施。

5、结论

通过对隧道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隧道围岩中应力、位移变形,产生塑性区的范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隧道结构及岩土介质的高度非线性,因此,随着施工进程的变化,结构的性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整个力学过程中己不服从叠加原理,而且力学性质与开挖过程密切相关。只有考虑施工过程才能准确反映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和结构的应变、应力状态,准确的预估隧道变形。

【参考文献】

[1]刘特洪,林天健.软岩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翁其能,袁勇,杜国平,等.双连拱隧道开挖整体性态三维数值仿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96-100.

[3]郝哲,李伟,刘斌.韩家岭大跨度隧道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2):97-99.

[4]于学馥,郑颖人,刘怀昌,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

[5]郑颖人,沈珠江.岩土塑性力学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上一篇:多晶铸锭对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论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