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83例

时间:2022-09-18 02:55:06

中医药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83例

笔者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放环后月经失调8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3例均为门诊病人,均经X线透环,环检正常,B超检查均未见器质性病变,排除病理性阴道出血和出、凝血机制障碍而引起的出血。年龄20~40岁。其中20~30岁28例,30~35岁36例,35~45岁19例。放置节育环0.5~1年者33例,1~2年者25例,2~3年者15例,3~5年者10例,其中放尼龙环者31例,金属环者52例。83例患者中有行经量多,甚则如崩者,亦有初行2~4天量多,而后淋漓不断,绵延达半个月以上者,有的达2个月之久。

治疗方法:分型与治疗如下。

阴虚血热:放环后出血,量稍多,色红。颧红咽干,溲赤便燥,头晕心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两地汤加味:生地、旱莲草、山药、地骨皮各15g,地榆、元参各12g,丹皮、知母各10g,煅牡蛎(先煎)30g,三七粉(冲)2g。

脾肾两虚:放环后出血,腰痛膝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头晕耳鸣,纳呆便溏。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治宜健脾益肾,固摄止血。方用归肾丸加减:太子参、白术、生地、菟丝子、杜仲、贯众炭各12g,黄芪、山药各15g,川断、诃子各10g,三七粉(冲)2g。

湿热下注:放环后出血,量多色鲜,平时带多色黄。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方用清肝止淋汤加减:赤芍、生地、槐花炭各12g,黄柏、椿根皮、茵陈各10g,地榆炭15g,二至丸(冲)9g。

气阴两虚:放环后出血,月经先期,经血多或淋漓不净,色红,口干舌燥,心悸气短。舌胖淡红,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滋阴,固冲止血。方用生脉散合举元煎加减:太子参、生地、山药各15g,麦冬、黄芪、元参、白芍各12g,五味子、升麻各6g,黄芩、杜仲各10g,旱莲草30g。

结 果

83例患者服药3~1 5天,痊愈(服药3~8天,阴道流血停止,诸症基本消失)57例,有效(服药8~12天,阴道流血停止,腰酸乏力,头晕减轻)18例,无效(服药12~15天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净)8例。总有效率90%。

典型病例:患者29岁,述于1年前在乡卫生院放置宫内节育器,术时无不适,但术后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当时认为刚放置节育器,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此后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或淋漓不净,口干舌燥,心悸气短。当地卫生院用中西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而来站求治。刻诊:症同前,舌胖淡红,脉细弱无力。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滋阴,固冲止血。方用生脉散合举元煎加减5剂,日1剂,服药后上述症状消失,经期正常,经量适中,随访1年无复发。

讨 论

放环后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净及经前出血等症,属祖国医学月经病范畴,但放环后胞宫内有节育器异物存在,导致病理改变;放环后胞宫气血壅滞郁久化热、热迫血行;或损伤肾气,肾失固摄,冲任受损而致;或瘀滞胞宫,新血不生,而致月经失调。治疗时需辨证施治,随症用药,均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茵栀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病1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