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时间:2022-09-18 02:26:18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初中数学新课程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求。要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关键作用,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够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及时给予肯定;组织开展竞赛活动;设置愉快的教学情景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可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

二、创设学生参与机会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通过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进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如:教师可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辩析、知识的联系和结构,以及老师的质疑、讨论、设问、问题怎样解决等,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此外,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学习活动,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可有效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创优教学环境

教师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可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有效提高参与质量。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本身要积极进取、治学严谨,言行朴实大方、和蔼可亲,从而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望,以获得较大的教学感召力。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交往,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激发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法指导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师要努力做到“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仿效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重点要教给学生如何“学”,即“授之以渔”,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他们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小结,组织进行相互交流,结合自己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不断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参与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努力给学生搭建参与的平台、提供参与的机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实现高中数学的理想教育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省唐河县一初中)

上一篇:重视图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