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18 01:20:35

基于微课的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弊端逐渐展现,因此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变得十分迫切。文章在对web系统开发技术学习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而开发了相应的微课教学平台。通过实际的教学效果评估,该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网络课程;Web系统开发技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67-02

一、互网+时代下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的学习特点

互联网+时代并不是简单的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进行相加,而是通过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平台,充分使用互联网中的资源来不断创新和优化原有行业,全面提升原有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使得互联网能够更加深入地为行业服务。当前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技能型的人才也成为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应用型本科的计算机专业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web系统开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web系统开发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型实用软件架构J2EE的开发方法,继而为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充分的准备。下面就结合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在计算机专业地位两方面来说明该课程的学习特点。

1.涉及专业课较多。《web系统开发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既涉及到网络知识,还需要编程技术,甚至还需要一些多媒体知识,因此前后衔接的专业基础课程较多,一般需要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技术,往往这些课程不在同一学期学习,因此上课时有些学生难免对上述课程知识有遗忘或者混淆不清。

2.理论性强。由于该门课涉及到很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入门时较比学习其他计算机应用技术难一些,因此如果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会使学生觉得入门难,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3.实践能力要求高。该门课在上机时,需要学生能够搭建上机环境,安装Tomcat服务器和JDK,然后设置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搭建过程比较复杂。其次,该门课程还要去学生具备独立程序设计的能力,往往一些学生缺乏程序编制和调试经验,课后遇到问题又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对该门课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课程内容多。该课程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HTML、XML、CSS、JSP、JavaScript、Java Servlet、Ajax、EJB和数据库等技术[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而教学计划进度安排上往往只有几十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全精通这门课,学生往往会有不知何处下手,感觉非常茫然。

传统的《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和程序编写演示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完整的知识架构,课后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以及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情况来尽可能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这类对实践要求强、内容多且衔接课程多的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学习过程由主动变为被动接受,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微课”理念和传统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克服上述教学中的弊端,使得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二、基于“微课”的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改革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下使得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能够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随时能够方便自主学习。由于微课短小精悍,将知识分解细化,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还利于学生及时复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2]。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能够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交流搭建良好平台。

Web系统开发技术微课教学模式分成理论预习、动手实践和课后答疑复习三部分。理论预习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每次上课的内容提前录制好微视频,然后上传到微课平台,学生能够在课前了解当前所学课程知识,同时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提问,这样学生的问题不仅得到及时解决,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对所反馈知识深入讲解,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3]。在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按照老师项目操作演示的微视频进行项目实践,最后课后复习答疑环节学生不仅随时能够观看老师对本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演示微视频,还可以利用微课平台与老师、同学随时探讨,达到巩固和复习知识的目的[4]。

三、Web系统开发技术的微课平台设计

在对国内微课及其教学平台综合分析基础上,Web系统开发技术的微课平台将教学的资源展示和交流评价作为主要目的,提供无处不在的线上和线下互动学习交流,来促使学生能够分享到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该课程的微课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信息、课程资源和互动交流等模块[5]。

1.课程信息。课程信息主要是对课程类型及性质、课程作用和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方式做一个说明,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能够提前安排学习计划,达到最终的考核目标。

2.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中主要包含教学的课件、实验指导、教师教案、学生作业以及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能够根据教学安排,灵活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及时开展学习和复习,这样学生的业余时间不仅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3.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实时的交互平台,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通畅,以此克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和课堂上师生互动时间少的缺陷。同时可以利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团队合作的意识,取长补短和相互学习,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最后,我随机选取了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两个班学生进行了Web系统开发技术课程微课教学,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以此来衡量改革效果。采用微课教学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主观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通过微课平台的学习,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并且课下时间学生遇到问题也能够积极主动相互讨论,或借助微课平台复习,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学习和点评实际学习情况,最后达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微课这种随时随地能够方便及时地学习,并且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它的可扩充性和交互性的优点在教学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充分增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泽刚,秦玉平.Java Web编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6,(6):122-124.

[3]徐翠风.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教学研究,2014,10(1):74-75.

[4]邓少女.微课在特教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2):158-160

[5]余威一.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J].2014,(26):363-368.

Exploration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Web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Micro Lesson

XI Xiao-ling,WANG B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Anshan,Liaoning 114000,China)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plus era,the traditional web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alpractice gradually unfolded,so it is urgent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b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micro teaching,and then develops the corresponding micro teaching platform. Through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the curriculum reform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Key words:application 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urse;network course;Web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上一篇:浅议多媒体教室中网络管理系统的设置与实现 下一篇:高校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