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18 12:03:43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32-01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笔者一直努力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并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

一、咬定“文眼”

语文教学需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规律来开展,找到合适的文眼,是落实该规律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引领学生深入品读,从中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或段,做到主线明朗、思路清晰、确定文眼,从而有效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以《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为例,大多教师都以文末“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一句话作为文眼,而某教师则以文章开头的“香港”作为文眼来展开该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细致地阅读课文内容,总结文章中涉及“香港”的各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总结了诸如“香港的浅水湾”“香港的海洋公园”以及“灯的海洋”等知识,让学生懂得“香港是东方之珠”的具体原因。这一教学思路的突破口就在于抓住了文章的合适文眼,利用文眼紧凑、凝炼的特点来破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体把握教学之“联”

课文具有整体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保证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要服从整体的观照。从课堂导入、问答的互动到课尾的小结,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内容的具体表述过程、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以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例,要求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表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学生给出的答案有:1.虽然谈迁没有钱买书,但他四处借书抄写。2.虽然谈迁的书被偷,但是厄运没有打跨他,他又回到书桌重头撰写。3.虽然书被偷,但是谈迁通过努力使得他的书撰写得更好。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在满足了基本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较好地促使学生以整体的目光来看待课文内容。在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效对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突出对话引导效果

课堂教学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对话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科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对话的实质,引导学生全面细致领会文本内涵的教学活动。

以教学《黄河的主人》为例,为保证学生感受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等品质,可以设计一些导向性明确的问题:1.书中的羊皮筏子,你敢坐吗?原因是什么?2.如果驾驶羊皮筏子的是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人,你敢坐吗?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并深刻认识艄公高超的驾驶本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设计明确的导学问题对话,不仅体现了“抓住了学生,也抓住了课堂”的新理念,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能力。

四、精心预设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需要循序渐进,要进行课前的精心预设,尤其突出“推进的坡度”,防止推进过快,造成学生跟不上而使得课堂教学陷入沉闷中;但如果推进过慢,又会造成学生思维缺乏整体性,使得课堂气氛表面热闹,而实际效率却较低。

以《轮椅上的霍金》教学为例,要让学生理解“轮椅上的霍金”的含义,教师可从“轮椅上坐了40年的霍金”展开,引导学生认识霍金“平静”中表现出的坚定决心;从霍金被剥夺说话功能到身体彻底变形,到不能写字,不能看书,让学生理解霍金忍住巨大疼痛的毅力;从对霍金的描述中,感受霍金的坚强。通过把每一个局部因素综合到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紧凑、务实的高水准,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能“走进去”,又能轻松“走出来”。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作用 下一篇:激发学生数学灵感的三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