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18 12:02:49

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的步伐不断深入和加快,对于医疗改革的力度也明显加强,近年来在新医改的政策不断推进过程中,县级医院面临了许多需要整改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泰兴二院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解决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 县级医院 人资管理 现状和改善

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阐述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科学与完善的人力管理手段,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员工能力、完善工资与考核制度、制定详细的员工升迁系统等。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要求专业性与科学性极强的管理工作,涵盖了从人员招聘、岗位培训与分配、工资分配、奖励制度、考核机制、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员工深造与升迁等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各个方面,它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无论对任何企业或单位,系统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都能够为企业和单位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2人力资源管理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关系

医疗卫生事业有关国民健康,是重要的国家事业。是否拥有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决定了医疗单位能否快速有效的进行医疗服务和实现医院的价值。医院的医疗系统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人员系统,有不同职能与明确的分工,再加上高效的工作效率与良好的医疗人员素养,就能够为国民提供优秀的医疗服务,为国家的稳定发展与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由于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医疗系统不完善,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不完备,造成了医院在医疗功能上的影响,因此说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2.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性

2.1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医院所处的地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就对其功能定位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县级医院由于是基层医疗单位,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基层意义。并且县级医院对于我国农村化普遍的国情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是全县提供医疗服务的依据与指引,对本县医疗服务的发展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由于贴近基层群众,服务对象主要为县级农村居民,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层县级医院的研究力度,力求以最完善的医疗系统功能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2.2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通过有效与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县级医院优秀人才缺失。根据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改革来看,务必严格执行新医改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通过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保持员工的稳定性与工作积极性。进而寻求正确的培训方法,增加员工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加深员工的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完善员工的聘用机制与编制系统,尽量吸引优秀的医疗人才,并为优秀的医疗人员提供良好的编制系统,保证医院人员稳定。

2.3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具有人员管理规模小、管理工作长期性要求明显、人员培养周期长、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必要性与迫切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可能性与容易实现的特点。医疗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于医疗人才是社会的特殊人才,对专业性与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人员稳定与医疗水平稳定发展,是医院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任务。

3.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3.1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不合理

新医改针对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的指示,明确地指出了县级医院有待加强的绩效评估与薪酬分配的工作。目前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没有建立完整的员工绩效评估与薪酬分配制度,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流动和人才流失,这是目前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点针对并改进的首要问题。

3.2人资管理体制不科学

县级医院人资管理体制不科学主要表现为医院编制系统存在问题、人员培训与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的编制是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当时眼下的大部分县级医院聘用员工基本都不在编制内,造成了员工对工作单位的信任度水平不高,同时也造成了员工流动较强,编制人员系统的完善能够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与待遇,才能保证人员稳定性。人员培训与管理机制是决定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乏,没有完善的科学体制,造成了人员培训缺乏现实意义,造成了员工在服务上的消极态度。

3.3县级医院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不高

县级医院由于医院整体实力的局限性和县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很难吸引到高素质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导致了县级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与综合素质不高。医院的环境与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间接导致无法吸引到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因素,如果没有专业水平与医疗水平完善的医疗团队,无疑会影响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3.4理念落后

由于对人资的研究在我国发展较晚,在县级医院存在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严重忽视,单位管理制度与理论普遍以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人资管理极度薄弱甚至缺失,导致人才的录用、人员的管理与优秀人才的维护等方面出现很多失误。从多方面对医院造成了影响,不仅影响医院医疗团队的稳定性,对病患也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可能由于人员流动性延误了病情。落后的管理理念无法在新的医改制度下立足,因此要保证医院的发展与进步,还应摒弃传统的落后管理制度。

4.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

4.1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的科学建立

要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是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县级医院首先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工作量作为考核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制订相应的岗位绩效考核与工资标准,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良好的服务态度。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证机制,将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多项指标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实现科学的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制度。

4.2建立健全人资管理体制

县级医院要想寻求新医改制度下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严格按照新医改的相关政策执行,新医改关于人资管理的要求就是要医疗单位建立健全的人资管理体制。第一,设立完整的人资部门,对有专业医院人资管理经验与能力的人员进行科学聘用与鼓励机制;第二,对人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将人资管理工作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个部门员工的职责上;第三,建立完善的人资管理制度。

4.3提升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针对县级医院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现象,应当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与提高,才能彻底提升医院整体上的员工素质。有了高效专业与科学的人资管理团队,全体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则更容易实现。通过全面学习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管理理论,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将理论落实到实际,实现对医院员工的科学管理,无疑会为提高医院员工普遍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之后,还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

4.4树立管理理念

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寻求全面的发展,必然要树立明确的医院文化与医疗理念。明确的医院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积极意义。与医院文化相符的管理理念,不仅能够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更能在管理工作的执行中增强医院的团队意识与凝聚力,为医院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所树立的正确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增强管理力度,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4.5加强人才录用管理

县级医院的发展与优秀人才的吸收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大对优秀人才录用的力度,是县级医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人才录用机制不仅要对新入员工的招聘制度和培训管理进行完善,还要对现有基层员工的职能任用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年轻员工有着大胆的思想与行为特点,因此在对待工作上会比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更具创造性,在处理工作问题时能够更有效率与创新,所以加强对年轻医护人员的关注度,并实行开放性用人机制,对有员工实行岗位管理,将不同的人才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优势作用。

4.6启用激励机制

医院要改变医护人员工作态度问题,加强激励机制的建立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中,医院应当配备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员工激励制度的关键在于公平、公正、合理,使不同职能的员工能够认识到激励制度的现实性,意识到本职工作的责任性,提高工作的积极态度,努力完善工作。为了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院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对参加轮值班、直接为患者服务的一线医护人员发放医护津贴,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鼓励老资历医护人员参加值班,对不参加值班的科主任亦不发放。5年以下:150元/月,6年-10年:200元/月,11年-20年:250元/月,21年-30年:300元/月,30年以上:350元/月。同时对全院职工购买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让职工产生向心力和归属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5.结束语

在新的医改制度下对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出新要求,县级医院在人资管理方面的缺失与不完善直接影响医院的服务水平与今后的发展,因此通过科学的人资管理在实际管理中的多方面运用,以完备的人资管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体制建设,寻求县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昕扬,张军科.新医改背景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探究[J].神州,2013,34:306.

[2]丁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6:74-75.

[3]徐英,王春杰,刘英.新医改背景下医院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67-69.

上一篇:医药企业专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下一篇: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及作用的认知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