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我的一生多亏有了你

时间:2022-09-17 11:35:49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卢光:我的一生多亏有了你

有中国“试管婴儿之母”之称的卢光,曾跟随父亲――被誉为“中国摩尔根”的卢惠霖教授破解了无数个生命科学领域的难题。在我国,有7成“试管婴儿”手术所用的来自于她建立的冷冻库。一个女人要创造如此巨大的成绩并非易事。卢光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丈夫的默默支持。近日,卢光教授向记者讲述了她和丈夫携手破译生命科学神话的浪漫故事。

浪漫缘分上天注定

1961年春,正在广东省汕头市水利电力局工作的林邦俊去北京出差,回来途经长沙时,他顺便到正在湖南医学院读书的儿时好友家里看看。临走时,好友托付林邦俊一件事:他大学时的老师卢惠霖的小女儿卢光正在汕头参加“全运会篮球一级分区赛”,她在那里人生地不熟,想请他帮忙关照。好友还给了他一张卢教授与女儿的合影照片:那女孩高挑秀美,林邦俊看得怦然心动。他想尽快赶回去看球赛,看看这个女孩是不是与照片上一样美丽动人。

由于在广州办事耽搁了两天,当林邦俊回到汕头时,球赛已经结束了,卢光一行正在返回长沙的车上。不知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冲动,林邦俊按照好友提供的地址,给已返回长沙的卢光写了一封信。信中,他介绍了自己的家庭、经历、爱好以及一个迫切的愿望:希望两人能交个朋友。

然而,信发出去一个月了,却杳无音信。林邦俊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给卢光接连又写了几封信。其实,卢光早已把信背得滚瓜烂熟了,什么“出身资本家”、“父母经过商”、“本人爱好文学”、“上过大学”、“有远大理想”等等,就像是写自传。她觉得这个人挺幽默,但她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管教比较严,不准她随意与异往。卢光也觉得自己与林邦俊素未谋面,又如何能做朋友?所以收到林邦俊的第二封信后,她仍没有回复。林邦俊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照样每周都给卢光写信。很快,卢光被林邦俊的真诚打动了,礼貌性地给他回了几句话。收到回信,林邦俊兴奋得彻夜难眠,反复把那封近乎吝啬的回信读了又读,从那娟秀飘逸的字迹中读出了一个女孩子的单纯、善良和倔强,而这正是他所认同和喜欢的性格。

几个月后,卢光来信告诉林邦俊,她将随学校医疗队下放到湖南省郴州市金竹山煤矿。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呀!林邦俊心想,卢光第一次长时间远离家人,肯定十分孤独寂寞。那时,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林邦俊时常托人带些食品给卢光,这无异于“雪中送炭”,让卢光对林邦俊的好感倍增,两人的距离慢慢拉近了。

1962年夏天,林邦俊给卢光写信,说他正在广州,过几天就开完“电力工作会”,并约卢光到广州玩。卢光把此事告诉了父母,父亲坚决反对:“你们互不了解就贸然去会面,岂不荒唐!”情窦初开的卢光此时恰好在读沈从文的书,其中“一个人在爱情上无力勇敢表白,那在事业上也是全无希望可言”这句话给了她勇气。随后,她向同学借了几十元路费,瞒着父母偷偷来到广州。

当林邦俊第一眼看到身穿白底紫花裙、一脸天真的卢光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娶她为妻。而林邦俊的阳光俊朗也让卢光的心扑通扑通直跳……“你这么文静,没想到还会打篮球。”还是林邦俊首先打破了宁静。“我生性好动,小时候就很野,像个男孩子,人家都叫我‘小野猫’呢。”卢光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向林邦俊和盘托出。卢光讲得眉飞色舞,林邦俊听得入了迷,两人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有说不完的话。接下来的几天,林邦俊带卢光游览了广州城。就这样,他们深深相爱了。后来,卢光匆匆给家里发了封信,便随林邦俊坐轮船到了汕头。

10年分居爱情依然

听说儿子找了教授的女儿谈恋爱,林邦俊的父母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忧。因为他家以前经商,后来破产了,背着个资本家的成分。在那个特殊年代,出身不好无异于事业前途渺茫。但卢光仍不顾一切地爱着林邦俊。她对林邦俊勤劳、正直的父母十分尊敬,主动帮他们料理家务,还抢着帮林邦俊的父亲挑担子。这让林家父母满心欢喜。

一个月后,卢光回到长沙。不久,林邦俊也来看望她。卢光把林邦俊的情况向家人透了风,没想到家人强烈反对。三个姐姐好心劝她:“林邦俊家庭成分不好,会影响你的前途,结婚后还会连累孩子择业……”为此,卢光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卢光坚定地对姐姐说:“出身不好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他的问题,我就认定他了!”家人知道卢光的性格倔强,也不再反对了。

1963年中秋节,卢光到汕头与林邦俊团聚。林邦俊轻轻地拉着卢光的手说:“光,你要是真爱我,我们就马上结婚吧,不然我心里不踏实。”听林邦俊这样说,卢光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默默地点了点头……

几天后,林邦俊和卢光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那天,林家腾出一间20平方米的小房间做他们的新婚洞房,两条木凳架上一块门板就成了婚床。没有家具,也没有添置新衣裳,只有几盘糖果、几杯茶水,他们就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一场朴素的婚礼。

婚后,卢光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了衡阳地区人民医院做外科医生,从此,他们只能靠书信传情。一年后,卢光便有了孩子。卢光在医院工作非常忙,每天上班还得带着孩子,根本抽不开身去看林邦俊。林邦俊只能利用每年15天的探亲假到湖南看望妻子和孩子。每次林邦俊乘车到衡阳,不管多晚,卢光都会背着孩子去接站。林邦俊走下车后,抱着孩子亲了又亲,然后与卢光泪眼相对,哭作一团。很快,短短10多天的假期结束了,两人又难舍难分。卢光抱着孩子追着丈夫渐渐离去的身影边哭边叮咛,林邦俊也早已泪流满面……

一个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一个是为人们送来光明与温暖的电力工程技术员,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把健康幸福和光明带到人间。为了表达共同的情感和爱意,林邦俊和卢光有太多的话要说、要倾诉。但由于时空的影响,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写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与问候。每年,他们两人的信加起来都有上百封。10年间,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日子也只有150多天。虽然两地分居很辛苦,但在工作上,卢光从来都不服输,甚至是10多个小时的大手术,她都能圆满完成。由于聪明、好学、肯吃苦,卢光有了“衡阳一把刀”的美誉。

1968年,卢光怀上了二儿子。临产前几小时,她还挺着大肚子在手术台上忙碌。从凌晨4点开始,她的肚子就痛得直不起腰,紧接着羊水就破了。她硬是扶着墙壁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了妇产科。医生说若来迟一步,胎儿就有窒息的危险。孩子出生后,卢光的同事给林邦俊发了封电报。林邦俊得到消息,马上请假赶到衡阳。由于劳累和营养不良,卢光产后身体虚弱,婴儿也缺少奶水。为了便于照顾妻子和孩子,林邦俊把他们送到了岳父母家。

1972年,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林邦俊放弃了汕头待遇优厚的工作,调到广东省梅县电力局工作。卢光也调到梅县人民医院工作。没想到,他们刚过了几年安稳的日子,因卢光父母体弱多病,他们又想方设法调到长沙工作,肩负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

双手托起成功妻子

1978年,当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消息传来,曾师从“世界著名细胞遗传学家、基因学说创始人摩尔根”的遗传学教授卢惠霖心情很不平静。已经80岁高龄的他,胸有成竹地说:“中国也能搞试管婴儿!”但谁来和他一起担负这个科研重担呢?这时,卢光勇敢地问父亲:“我来行不行?”望着女儿那双充满执着的坚定眼神,卢惠霖欣喜地点了点头。从此,卢光改行投入到全新的人类生殖工程研究中。

序曲奏响――建立“人类冷冻库”,开展人工授精。可是没有,怎么办?卢光急得团团转。林邦俊专门抽时间和她一起到她曾下放劳动的金竹山煤矿动员熟人、朋友捐精。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对他们谈到的“冷冻”、“人工授精”难以理解,都非常排斥。卢光急得直上火,连胃病都犯了。林邦俊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厌其烦地跟亲朋好友讲“遗传学”、“优生学”、国外的“试管婴儿研究”……最终,他们的诚意打动了一些人,同意为科研项目无偿捐献。卢光与林邦俊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有时,实在找不到捐精的人,林邦俊就自己提供。他的这一举动让周围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他还自掏腰包,把有关生殖工程的课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油印成册,然后再把这些小册子送到宾馆、火车站、报亭免费发放,来支持妻子的课题研究。慢慢地,在林邦俊的带领下,研究室的男同事甚至学校的师生都自发地为库捐精。不到半年,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库”已初具规模。两年后,卢光将这一技术运用于临床,然而,她和团队先后对5例病人进行了试管婴儿试验均未成功。这时,一些不理解的人对她冷嘲热讽,说她异想天开,还把生殖研究工程说成是卢家开的“父女店”。面对一次次实验失败和外界的挖苦嘲讽,卢光经常委屈得抹泪。只有林邦俊理解妻子和岳父的做法,他给妻子端上亲手煮的咖啡,幽默地说:“别灰心,拿出你当年在球场上比赛的劲头来吧。你一定要挺住,总会迎来转机的!”丈夫的话让卢光感动,也让她信心大增。

1988年6月,由卢光及其团队培育的中国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终于诞生。2002年11月1日,卢光正式对外界宣布了她与她的团队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曾经以震撼过世界的中国湖南,从生理上拯救了世界。”卢光成功了,她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载入《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但卢光的成功,离不开丈夫林邦俊的有力支撑。作为北京矿冶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和电力部门年轻的技术工程师,林邦俊也曾雄心勃勃,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但每每看到卢光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后,还要忙着做饭、照顾老人、辅导孩子,他的心就疼了、软了。科研和生孩子一样,是没有办法找人代替的。林邦俊想,卢光的事业更重要,我不能那么自私。就这样,他做出了一个重大抉择: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承担一切家务,全力以赴支持妻子的事业。

为了让卢光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做实验,林邦俊包揽了全部家务。1984年,卢光的母亲瘫痪在床。为了不让卢光分心,林邦俊主动担起了为老人翻身擦背、洗脸洗脚、喂水喂饭、倒屎倒尿的义务。1992年,卢光的母亲去世后,卢惠霖也积郁成疾,行动不便,直到最后完全不能动弹。见此情景,林邦俊马上向单位打报告,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每天到医院去服侍90岁高龄的岳父。每天深夜,林邦俊忙完家务,还要下厨房做点心送给还在实验室工作的卢光,并陪她熬夜。有时,卢光搞实验通宵达旦太累了,他就让她偎在自己身上躺一会儿。听到卢光香甜的鼾声,林邦俊心里半是安慰半是心疼……几十年来,卢光已为海内外不孕不育患者成功做了6000多例人工授精手术,1万多例试管婴儿手术。目前,她从事的干细胞研究在生殖研究领域也是思维超前的课题。同时,她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2009年7月,我国首批“试管婴儿”们已成为社会栋梁,2010年3月8日,卢光的两个“孩子”:“湖南首例试管婴儿”章皿星、国内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婴儿”罗优群,大学毕业后双双加入了她的生殖工程研究团队。这让卢光和林邦俊感到特别高兴。近日记者采访卢光时,她无限感激地说:“我这辈子的幸福就是找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丈夫。是他帮我破解了生命科学一个又一个难题,支撑了一个完整的家。就是将来临死时,我也要握着他的手说,‘我的一生多亏有了你’。”

上一篇:杨紫琼:国际武打女星的剑影与柔肠 下一篇:小天使脐血救亲遭遗弃,离异夫妻破镜重圆拯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