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式教学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主旋律

时间:2022-09-17 11:32:47

让体验式教学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主旋律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主体体验,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基于此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体验式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也推荐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孩子们接触社会、提升能力、实现创新的最佳平台。小学生具有年龄尚小,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等特点,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以培养兴趣为宗旨,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并不困难,因为有条件家庭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它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对未知事物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机房里总表现的跃跃欲试。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比如在给学生介绍电脑的家史时,我把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称作老祖宗,接着介绍爸爸、儿子……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计算机家史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2以案例教学为途径,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我们的日常生活又密切相关。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知识基础有限,但其模仿能力与想象能力又十分突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借助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景中有所创新。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时,笔者就搜集了有关保护地球环境与资源的优秀幻灯片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通过学生观看与教师讲解,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幻灯片相关工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并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很多同学还能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制作素材,巧妙的运用了内置动画、设置超链接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幻灯片的制作水平与艺术水平,如图1。

又如,在电脑课上学习画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以“电子绘画作品”为例进行教学,将本校历年来获奖的电子绘画作品展示给学生,虽然这些“涂鸦”之作不乏稚气与夸张,但是却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写作。这样的教学亲切自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行,自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3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成功感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借助实践来验证理论、以此提升操作技巧与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以小组教学为基本形式,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word2003操作时,笔者以“电子贺卡”为创作主题,为小组为单位,结合之前讲的字体选择、图文排版、图片美化、边框设置等内容,引导学生制作图片并茂,有声有色的电子贺卡。在制作的过程中,既需要大家的彼此配合,也需要思维创新,明确目标。大家在制作中会遇到问题,会探讨方法,会收获喜悦,会体验成功。活动结束时,教师再将各小组的制作成果统一进行展示,让大家来一同分享,并评出本期制作活动的最佳作品。图2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作品。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运用情感体验进行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日新月异,让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走进社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林继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探索[J].学园,2013(11).

[2] 林光.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3] 何岳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情感目标达成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3).

[4] 李国芳.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情感场的营造[J].河北教育,2003(1

上一篇:高三复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下一篇:一型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