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先贤世博会中的民间艺术大师

时间:2022-09-17 10:43:55

纪念先贤世博会中的民间艺术大师

张文棣与“翡翠宝塔”

1990年的中秋,上海玉石雕刻厂接到了一封美国洛杉矶博物馆的急电。对方称,能否速派玉雕技术人员帮助修复在洛杉矶大地震中局部受损的玉器“翡翠大宝塔”,并附有一张“翡翠宝塔”的全景照片。

只见照片之中,一座“翡翠宝塔”栩栩如生。宝塔高约127厘米、直径约33厘米。塔身仿上海龙华古塔造型,塔身七层分明,逐层收缩。塔上瓦片鳞鳞、玉柱森森,飞檐翘角,檐角悬挂铃铛,风动铃响,姿态绝伦。塔顶处雕着玉制锁链,环环相扣,巧夺天工。宝塔的底座被设计成三级台阶,按照北京太和殿的样式,与塔身层层插嵌。台阶前是一座三叠牌楼,牌楼匾额上书写着“人天第一”四字。前置一对狮子,全景蔚为壮观。之后,这件函件及照片很快被转至上海珠宝玉器厂,于是一段湮没的历史再度被唤起。

照片中的“翡翠宝塔”全称为“张文棣翡翠大宝塔”,以其制造者张文棣先生命名,曾参加过1933年和1939年两届世博会,轰动世界。

张文棣,江苏苏州人,后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业,也是一个珠宝玉器收藏者。1922年,张文棣在经商过程中偶然遇到了一件“宝物”:一块从缅甸运来的名为“金丝种”的上等翡翠。他当即买下了这块翡翠,由于他对于自己家乡的苏州报恩寺塔印象非常深刻,于是决定将这块巨型翡翠雕刻成一座佛塔。在对“翡翠宝塔”进行造型设计前,张文棣走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宝塔。翡翠大宝塔的外形很大程度上参照了上海龙华塔的造型。为此,张文棣耗尽了所有积蓄,聘请了150多位玉器工匠耗时近十年时间来制作这座“翡翠宝塔”,终于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前制作完成。

翡翠大宝塔在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的展出造成了轰动,1939年,他再次带着“翡翠宝塔”参加了美国旧金山世博会。1939年8月6日的《中西日报》报道称:“此次华展场费巨资筹办玉塔展览。翡塔及各项玉艺品,琢磨精巧,为稀世奇珍,足以表现中国艺术之优美与文化之高洁。”当时的国学大师李兆民专门为此写下了《论玉塔文稿》,将翡翠大宝塔与著名的和氏璧相提并论。

然而,1939年的旧金山世博之旅,却成了“翡翠宝塔”与祖国的诀别。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入,张文棣和“翡翠宝塔”滞留美国。1961年张文棣在洛杉矶逝世。为了纪念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的友谊,感谢他们对自己和中国的关心及帮助,张文棣立下一份遗嘱,在遗嘱中,他嘱咐家人将翡翠大宝塔无偿捐赠给美国任何一家博物馆,但前提是博物馆必须永久展出这件珍品,并对观众永远免费。1965年,张文棣的家人根据遗嘱内容,将翡翠大宝塔连同其他一些翡翠工艺品,赠与美国密歇根州奥克兰县博物馆。“张文棣翡翠大宝塔”及相关藏品对于提升中国玉器文化、宣传中国东方艺术和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知名度和地位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沈寿与苏绣“仿真秀”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与湘绣、蜀绣、粤绣并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特色。特别是其“以针为笔”的艺术特色,擅长将国画与刺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题材极为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因此,人们常用“惠女春风手,百花指端吐,菩萨观花中,自然结真果”的诗句来颂扬苏绣艺人。

20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京华,载誉世界,捧回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一等大奖,使世界首次惊叹于中国的民间刺绣艺术。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

沈寿(1874―1921),原名云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江苏省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人。沈云芝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予她丰富的艺术熏陶。沈云芝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7岁弄针,8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在16岁时已颇有绣名。1904年,沈云芝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绣了《八仙上寿图》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其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

同年,沈寿受清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沈寿被任命为清宫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拓了一代新风。1911年,沈寿用“仿真绣”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意大利皇帝和皇后曾亲函清政府,颂扬中国苏州刺绣艺术精湛,并赠沈寿金表一块。同时将这一幅作品送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展出,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1915年,沈寿绣的《耶稣像》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一等大奖,售价高达当时的13000美元。

1914年,沈寿任江苏南通女红传习所所长。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她治校严谨,教学有方,常率学生写生,观察实物,讲述仿真绣色的理论。即使在病中,也让学生围榻听讲赋色用线的道理。其门下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杨羡九等。其中,金静芬、杨羡九的《肖像》与《松鹤同寿图》分别在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1921,沈寿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留下了遗作――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雪宦绣谱》。

孙梅堂与美华利插屏钟

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的钟藏室里,80多岁的古董钟藏家刘国鼎先生珍藏着数座旧上海美华利制钟厂生产的美华利插屏钟。这种钟因机身像屏风般插入机座而得名,起源于19世纪中,因最早产于南京,又名“南京钟”。清末民初时,插屏钟盛产于南京、扬州、苏州一带,因此又被称为“苏钟”。

“在插屏钟以前,中国时钟都是西洋钟样式,而插屏钟是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生产出来的,方形外壳,圆形钟面,它更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审美观。”据1925年出版的《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记载,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博览会,类似的美华利各式时钟分别获得“金质奖章”、“优等奖凭”和“一等奖凭”。说起这种美誉一时的美华利插屏钟,不得不说起它的发明者上海滩“钟表大王”孙梅堂。

孙梅堂(1884-1959),浙江鄞县人。其父孙廷源于1876年在浙江宁波创办了“美华利”钟表行,取其“华夏之美”之意。孙廷源一直有个想法:中国作为最早发明计时仪器的国家,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机械钟表。无奈年事已高,他便将这个重任交付给儿子孙梅堂。1902年,因父亲年迈,年仅18岁的孙梅堂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接管了美华利钟表行。他首先做了一个大胆的改革,一改当时的陈规,舍弃了钟表行经营其他进口商品的业务,只办钟表专业商店。

之后的1905年,孙梅堂又在宁波创办作坊式的制钟工厂,罗致巧匠,制造出第一批国产时钟,开启了中国制钟业的新时代。1912年,孙梅堂将工场从宁波迁到上海杨树浦,新建了美华利时钟厂,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各种钟表零件和国产机械挂钟和落地钟,成为中国机制时钟业的第一家民族企业。孙梅堂也因此成为上海响当当的“钟表大王”。据统计,1902年至1924年,美华利先后在全国开设钟表店23家,遍布东部各省,旗下拥有惠林登、太平洋、华盛顿、亨达利等品牌。随后美华利以100英寸的四面单套大钟闯出国门,一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

刘国鼎介绍说,“四面单套”就是指四面都有表盘,只走时不报点的钟。美华利插屏钟,首先美在插屏的造型,将屏风的形态移植到机械时钟的外壳造型上使屏芯是插立于底座上。其次美在屏座的站牙、披水牙花板上配以雕花镂纹,在屏芯边缘饰各种吉祥之物,如八宝、蝙蝠、花卉等,通常施以浮雕或镶嵌。最后用珍贵的红木、紫檀与黄花梨制作钟壳,将钟面打扮得古色古香。

但是,就在美华利插屏钟即将走入更辉煌的阶段时,抗战的爆发使孙梅堂在闸北天通庵路的美华利制钟厂毁于战火,至30年代末美华利钟表总行基本解体。建国后,1956年公私合营后,孙年逾古稀退休,不久美华利钟表店撤销。1959年12月4日,孙梅堂病逝于上海,时年76岁,美华利也不复存在。

相关链接

不为人知的世博会中国珍宝

上海耀华照相馆拍摄照片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

由创办于1892年的耀华照相馆送展。耀华照相馆老板施德之首创“以黑出白”的用光美学,拍出来的人像照片立体感强,光线层次饱满有序。选送的照片在巴黎世博会上喜获奖凭,“耀华”因此荣幸地成为中国在世博会获奖的惟一一家照相馆。

扬州梁福盛号漆器

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

由扬州梁福盛号漆器送展。作品为一对硬玉扎花漆盆景,荣获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奖。梁福盛漆器由梁友善创业于1868年,其漆器品种有:挂屏、围屏、台屏、楹联、匾额、招牌、捧盒、书盒、什锦、提盒、花盆、砚盒、首饰盒等,其工艺装饰有螺钿、雕漆嵌玉、骨石镶嵌、刻漆、雕漆、勾刀、彩绘、八宝灰、堆漆和玉石扎花等。

扬州谢馥春

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

由创立于1830年的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扬州“谢馥春” 送展,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大奖。谢馥春传统产品分“香、粉、油”三大类,鸭蛋粉最具代表性。采用“鲜花熏染冰麝定香”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轻、白、红、香”特色,民间称之为宫粉,故有“天下香粉莫如扬州”之说。

龙华珍珠塔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

龙华珍珠塔是民国初期上海许源号珍珠行老板许蓉初为参加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地请技艺高超的珠宝工人顾仁生、刘云章、许云辉、姚金生等人仿照上海西郊龙华塔型制作而成。它采用3684颗珍珠和4328片翡翠,历时2年串扎而成。塔身7层,层层有珠梯相通,每层8个翘角,角尖各挂翡翠小钟1口;八面门窗,周设回廊、栏杆,玲珑剔透,巧夺天工,荣获万国博览会超等工艺奖。现收藏于浙江普陀山文物馆内。

屏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

由我国石工艺大师戴清升在1915年创作的屏――《梅、兰、竹、菊》横屏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令世人瞠目,拍案惊奇的《石头能开花》,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作品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屏是湖南省浏阳市的独特手工艺品。石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其中以湖南浏阳石最为有名。此石像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型等。雕琢艺人利用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丛丛。

湘绣《罗斯福像》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

由湖南省长沙锦华丽绣庄送展,由著名湘绣艺人杨佩珍刺绣。绣像中,罗斯福神态潇洒,赤红卷发梳一边的西式头,脸也略呈赤红色,着酱色西服,白衬衫,结蓝领带。绣品全部用传统湘绣针法平针、直掺针精绣而成。像框高20英寸,宽26英寸,材料选用紫檀木,并伴有五龙戏珠浮雕。罗斯福本人看后十分高兴,付与锦华丽绣庄重金。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上一篇:带着爱去做人、做事、做企业 下一篇:澳门“崔时代”的前生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