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奏鸣曲展开部的写作

时间:2022-09-17 10:12:24

钢琴奏鸣曲展开部的写作

摘要:钢琴奏鸣曲的写作,在呈示部中以主题的结构方式以及主题的可展开性为要求,在展开部中则以调性布局和材料布局为技术难点,本文从调性布局、转调技法、材料布局以及主题材料构成特点等几方面对贝多芬的第一钢琴奏鸣曲进行了分析,把调性布局与材料转换相结合,提出展开部的布局思路。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展开部;转调技法;材料布局

奏鸣曲式结构的作品写作,在呈示部中,其着重点为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结构方式所表现的对比性与可展开性,以及连接部对于主部主题的材料化解、调性转换与副部主题材料,调性的引入方式;在再现部中,其着重点为副部主题的调性回归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连结部的调性引导方式的变化。而展开部的写作,由于其在材料和调性上不断进行变化、分裂和模进,在和声、织体等各方面不断进行变化,因此,在展开部所要完成的写作课题相比较呈示部和再现部来说要复杂得多。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创作的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详尽分析学习这些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具体写作手法上,“有才能的学生将会体会到,从贝多芬作品中学到的曲式见解,为理解贝多芬以前或以后的所有音乐作品的结构打开了大门。”【1】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展开部,从49─100小节共52小节,占整个奏鸣曲(152小节)三分之一强。

其具体结构方式分析如下:

一、调性布局

bA(49─54),bb(55─62),c(63─69),bb(70─71),bA(72─76),f(77─100)。

展开部调性布局,以调高来看,为二度调模进,并呈拱形;以调功能来看,都是主调的近关系调。展开部从主调(f小调)的平行大调即副部调性进入,平稳地实现了与呈示部中的结束部调性的衔接,然后转入主调的下属调和属调,把呈示部材料在主调的近关系调进行模进陈述,在调性上推进紧张度,并对称性的回到主调的下属调和平行大调,进入主调属和弦为再现部做准备。

二、转调技法

展开部中,虽然调关系都是二度,但具体转调手法各有特点:

例1:(53─55)

bA: VII7---(VI)

bb: DDVIIb3DDVIID

bA大调转bb小调:bA大调与bb小调为近关系调,中介和弦众多,但贝多芬用低声部柱式和弦两个外声部向外扩张的方式,使用原调副属和弦为中介和弦,并半音变化为新调的重属增六和弦转调,使材料转换、织体变化、力度、紧张度的增强成为必然。

例2:(62─63)

bb:t

c: b5DDVD

bb小调转c小调:材料与例1转调完全不同,但转调手法如出一辙,没有使用中介和弦,但也是通过低声部两个外声部扩张形成新调重属增六和弦的形式完成转调。

例3:(69─70)

c: Dt

bb:sIID

c小调转bb小调:此处转调极为精巧,c小调终止于缺五音的主和弦,而当低音声部出现降低的五音时,不仅在和声上形成新调的II级和弦,使新调D和弦的出现成为必然,而且,这个降五音恰好是新调VI级音,巧妙地引出了低声部小调旋律。

例4:(71─72)

71

bb:Dt

bA:SIID

bb小调转bA大调:此处转调同例3,bb小调终止于缺五音的主和弦,低声部出现降低的五音时,使此和弦成为新调(和声大调)的II级减三和弦。而降低的五音成为新调的降VI级音,引出了低声部的大调旋律。

通过例3和例4,我们发现它们都是使用副部主题材料,但调式却不同,虽然相同主题在不同调式的呈现是很常见的主题发展方式,在展开部的开头就有(如例5)但我们发现副部主题所具有的特点使我们几乎模糊了他的调式:

例5(1─2)(48─50)

例6:(22─24)

22

这个副部主题旋律为bA和声大调音阶构成,然而旋律中没有三音,我们知道和声调的产生是由于自然大小调融合与渗透的结果,当自然大小调式相互渗透形成和声、旋律大小调时,调式的三音就成为判断调式的依据。旋律中没有三音,意味着这样的旋律具有大小调双重性。由此可见贝多芬构思主题时的用心。

三、材料布局

主部主题材料(49─55),副部主题材料(56─73),分解衍生材料(74─94),主部主题材料(95─100)。

展开部的开始,使用了较完整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材料(49─63),但陈述方式改变了其在呈示部中为主形式与属形式分别从两小节一组,逐步分裂为一小节一组、半小节一组并引入半终止,织体为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节奏逐渐密集,低音级进上行,旋律呈现上升趋势,在第七小节形成小的高潮的陈述方式,把原来八小节主部主题的陈述方式紧缩为3+3+1的形式,使主题转换频率加快,动力感增强。副部主题八小节陈述后,从64小节始,随着调性的模进,材料按照4+2+2+1方式逐渐分裂,并出现副部主题衍生材料(69),进行调性转换和模进。第81小节,出现主部主题分解材料,并加、加厚、加装饰至第95小节,主题特征逐渐明显。低音在13小节的属准备之后,级进下行,为再现做出充分的准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展开部从主部主题开始引入,通过副部主题陈述、分裂、引出衍生材料,通过模进达到高潮,然后逐渐把衍生材料变型为主部材料的一部分,使主部主题的再现成为必然。材料的转换,与调性的转换有很大的关联,调性的转换不仅伴随着主部材料与副部材料之间的转换,也同样伴随着单一材料的分裂、模进。所以,展开部的调性布局与材料布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辅相成的。而恰当使用转调技法,不仅可以使调的转换平滑合理,而且对材料转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2]斯波索宾.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3]吴祖.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

作者简介:

孙炯,学士,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上一篇:论民族歌曲钢琴伴奏的风格特点 下一篇:赵元任合唱作品《海韵》艺术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