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歌曲钢琴伴奏的风格特点

时间:2022-10-03 09:08:29

论民族歌曲钢琴伴奏的风格特点

摘要:本文对民族歌曲钢琴伴奏中风格运用特点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对民族歌曲钢琴伴奏的风格运用特点的研究,揭示其在拓宽民族歌曲艺术发展空间与感染力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歌曲;钢琴伴奏;织体性态;整体布局

在我国民族歌曲事业发展过程中,钢琴伴奏形式的不断完善与丰富增强了民族歌曲演绎的艺术魅力。20世纪音乐发展的大潮流将歌曲本身与钢琴伴奏提到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伴随着民族歌曲轰轰烈烈地蓬勃发展,钢琴伴奏形式也需要寻找其发展方向,亟待适当改变原有的形式来契合民族歌曲的繁荣。

一、民族歌曲的风格形态

我国民族歌曲大体有几大组成部分:(一)由民歌及民歌改编的形式;(二)反映我国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的歌曲;(三)由一些古典诗词而作的艺术歌曲;(四)展现我们民族精神面貌的歌曲等。这些歌曲大多数都属于抒情性的歌曲形式,也有部分歌曲涉及到一些戏剧性和叙事性,如《新货郎》就属于典型的叙事歌曲形式。随着民族歌曲创作的不断丰富,现今有些民族歌曲已经集抒情、戏剧、叙事为一体,从而拓展民族歌曲的表现力度,也增强艺术感染性,也给演唱者更大的展现空间。那么,我们在选择钢琴伴奏形式的时候,需要甄别不同的风格形式,唯有这样才能通过钢琴伴奏为歌曲艺术表现添彩。

在上文提到的我国民族歌曲中的组成部分――民歌及民族改编形式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风格体系,充分把握将有助于推动我们民族歌曲的强势发展。因为这种风格的歌曲形式与我国艺术传统精神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展示我国民族璀璨的民族艺术形式。我国属于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存在地域风格、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这就构成了我国民歌风格多元化的特点。天南地北的民歌,其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例如:北方民歌,旋律线条高亢跌宕,音程跳动幅度颇大,音乐气质开朗豪放,音乐情绪爽朗奔放,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南方民歌,旋律线条温婉曲折,音程级进律动较多,音乐内涵柔软细腻,音乐情绪内在含蓄,如《茉莉花》等。其次,还有大量的民族歌曲也是基于民族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而写作的,如《阿瓦人民唱新歌》、《走进》等,都很好地再现我们民族的不同艺术特色。随着民族歌曲的不断发展,一些基于我们民族文化瑰宝的诗词而作的歌曲形式也登上了舞台,如《大江东去》、《满江红》等。这类歌曲通过一些作曲家的艺术理解,还原了那不可复现的民族辉煌,再现了耐人寻味的原始况味。当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系列展现我国精神面貌的民族歌曲也大量涌现,如《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这些歌曲从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点点滴滴以及因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引发的感情抒发,充分地反映生活的日新月异。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共同组成我们民族歌曲的主体部分。如何很好地把握民族歌曲的风格,将为钢琴伴奏的有效处理夯实基础。

二、拓展民族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民族歌曲风格形态的分类,就需要对不同风格形态选择不同的钢琴织体手法的运用来加以丰富,来拓展民族歌曲的表现力。

(一)歌曲钢琴伴奏中织体手法的运用

歌曲钢琴伴奏中的各种技法运用都是在不断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从简单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到丰富其内容形式和深化主题;从制造与之相符的背景气氛、表达意境到突出某种歌曲需要突出的个性等等方面,无不需要不同形式的钢琴伴奏形式来加以推动和烘托。

1.柱式和弦织体的钢琴伴奏形式

柱式和弦织体是以和声的表现特点为基础,它着重于依赖和声的功能色彩、力度变化等方面去表达内容,塑造音乐形象。如谱例1中,作曲家通过柱式和弦的强进行把长江的气势烘托出来,同时作曲家注重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的对比运用,从而获得很好的音响色彩性效果。

谱例1:《龙的传人》

运用柱式和弦织体的钢琴伴奏,多从织体伴奏型上处理与民族歌曲相吻合的形式。根据歌曲风格的分类,可以选择采用加花填充性伴奏型、分解和弦性伴奏型、节奏性伴奏型等等。

2.对位化织体的钢琴伴奏形式

对位化织体是以几个各自独立的旋律同时结合为主要特点,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对位化织体的伴奏形式,一种是指伴奏与歌曲旋律所形成的对位关系而言,另外一种是伴奏自身形成的对位化形式。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笔者从对位化织体的运用特点上进行论述。

一般说来,在以柱式和弦的织体手法为主体的钢琴伴奏形式上,适当选择对位性能够使民族歌曲显得更加精致而富于色彩,同时也增强伴奏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在歌唱进行或停顿的过程中,钢琴伴奏都应当成为有机的整体加以烘托,其中的对位手法的运用更能衬托出旋律的光彩,表现出更加细腻的感情因素。对比复调、模仿复调是经常运用于钢琴伴奏中织体形式,如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见谱例2),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次中音声部形成对比式复调进行,增强了作品的歌唱性与抒情性。

谱例2:《唱支山歌给党听》

无论是柱式和弦的主调伴奏织体还是对位化的复调性伴奏织体,都具有各自的表现力,关键在于恰当地使用。因此,我们强调使用多种织体方式来服务于钢琴伴奏,但是必须服从于民族歌曲的风格。只有很好地区分不同风格的歌曲形式,懂得选择不同的织体形态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才能充分展现歌曲的艺术内涵以及音乐气质。

三、钢琴伴奏中象征形态手法的运用

在基于各种织体手法运用的同时,有一种象征形态手法在民族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十分多见,这种钢琴伴奏手法的特点是可以适当根据音乐形象及感情的变化、乐曲意境与和声走向的需要来安排钢琴伴奏的织体。如可以用琶音来模拟自然界的涓涓的流水和波动的湖面;用倚音来模拟大自然的鸟鸣和轻巧的雨声,如《乌苏里船歌》的前奏就运用大量音阶的跑动来模仿乌苏里江边那绵延不断的芦苇以及那从远处飘来的风,随后那动感的节奏类似于那船桨划动的节律,以及高声部模仿的音调,都积极展现歌曲的主体内容,让人联想到乌苏里江里那船歌的魅力,同时也让人领略到乌苏里江的美丽。

也有用八度音程加附点节奏来模仿万马奔腾的场面(诗词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中间段落),以及运用一些综合形态的和弦的节奏跳动来模仿民间的锣鼓来渲染气氛等, 当然也可以汲取人民生活中熟悉的音调与节奏,如民歌或民间舞曲的节奏、人民劳动的喊声、大自然的律动等来烘托作品的特定意境等等,用这种伴奏手法可以与整个作品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达到加深整个音乐作品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因此,钢琴伴奏中象征形态手法的运用可以较好地营造歌曲意境,增强民族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四、提升民族歌曲的器乐美

在歌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到歌曲艺术器乐美的发展趋势。如国外作曲家舒伯特和维瓦尔第的艺术歌曲已经很好地实现了歌曲的器乐美。在我国民族歌曲发展并不漫长的道路上,也应该考虑提升民族歌曲的器乐性,如抒情美、伴奏美、动态美、均衡美等,我们民族歌曲一样都不缺少,但是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如何使我国民族歌曲在实现器乐美的同时,不落入简单的窠臼,甚至摆脱传统西方认定那种器乐美,笔者认为可以从民族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民族器乐化演绎形态开始着手,在钢琴伴奏的写作形态中,引用一些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以及风格因素,民族色彩性的和声形态,注入歌曲的艺术性处理等。在不摒弃运用这些风格进行艺术性处理的民族歌曲之外,仍需挖掘原汁原味的民族音调,以及醇厚的文艺资源,充分延展我国民族歌曲的多方位发展方式,这样才可以真正拓宽我们民族歌曲的艺术发展空间,才能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展现异样的光彩。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西方传统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路,重点突出表现民族歌曲内在的艺术气质以及表现内涵,在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方面运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全面的渲染,这样便可以大大地提升民族歌曲的器乐美。

五、关于民族歌曲钢琴伴奏的整体构思

创作一首民族歌曲的钢琴伴奏形式,就必须在整体构思和发展形态上把握歌曲的题材形式、体裁风格以及曲式结构等诸多方面,这是作曲家完善歌曲钢琴伴奏形式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还要很好地塑造歌曲中呈现的艺术形象,展现丰富的内容,深化歌曲的主题。民族歌曲的钢琴伴奏需要承载、制造一定的背景气氛,能够在歌曲中烘托出不同气氛,能够有积极的钢琴伴奏来加以过渡、转换、衔接以及渲染。那么,作为一首民族歌曲的完整性,我们必须更加强调钢琴伴奏的完整性以及严谨性。结合前文提到的关于民族歌曲的风格特征、钢琴伴奏的织体处理形式以及提升民族歌曲的器乐美,勾勒民族歌曲钢琴伴奏整体框架是一个充分展现民族歌曲艺术魅力的必备条件。从处理前奏、间奏以及尾声到饱满的音响和适度的力度和速度,最后到设计整体的音乐情绪以及合理把握民族歌曲的旋律与钢琴伴奏之间的融合性,都需对民族歌曲钢琴伴奏整体构思有着深刻感悟。丰富多样的民族歌曲的钢琴伴奏的艺术处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多样的创作手段来得以体现。因此,纯熟的钢琴伴奏处理,将必定使得民族歌曲的音乐情感、艺术气质酣畅地再现出来,才能够使我国民族歌曲艺术能迸发出长久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于苏贤.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年:第34页

[2]江明淳.汉族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12.

上一篇:“海豚音”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钢琴奏鸣曲展开部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