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凸显趣味性

时间:2022-09-17 09:49:23

游戏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凸显趣味性

【摘 要】新课程强调了运动兴趣和习惯,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结合多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自身从事游戏式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游戏式 体育教学 趣味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28-01

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那么,如何将快乐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呢?以下是我在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尝试做法。

一 情境式的体育游戏激发活动兴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一开始,如何使学生快速地投入体育课的各项活动中来呢?我认为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快乐与兴趣相结合的教学情境。

如在教学队列对形时,可以创设“我是一个兵”的情境。一开始我们可以问学生:“大家见过电视上排着整齐队伍的吗?”这么一问,课堂气氛马上会活跃起来,学生都积极参与运动,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尝试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情境或故事。如“对垒”的练习,把它设计成战斗中攻与守的对抗,在勇敢的冲锋中中弹牺牲的,可以追认为“革命烈士”;“十字接力”的内容设计为“十字路口安全行”;“通过障碍”设计成“丛林探险”的情境等。总之,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改编和练习方式的改变,来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情境式的体育游戏活动,使师生能在趣味体育活动中完成活动任务。

二 问题式的体育游戏导向活动情趣

在成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兴趣后,如何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经常以问题为核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在课堂上拿出一根跳绳,要求学生利用这根跳绳做游戏,方法越多越好。带着这个疑问,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形式的游戏。这样的课堂形式看起来似乎有点乱,其实它有一个问题作为主线,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也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些内向的学生会想不出形式新颖的游戏,这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个别引导,逐步使这部分学生的能力也得以提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释疑后的乐趣。

一切的创造和发明都来自于想象,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创造空间。游戏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但经常做同一种游戏,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在体育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小学生好奇、好新、好胜的特点,设计竞争意识较强且趣味浓厚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三 精心设计的体育场地保障活动意趣

在体育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乐趣,除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组织形式等直接因素外,还与教材选用、场地器材的安排有紧密地联系。上课时,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个由小木箱堆积而成的堡垒,里面放了很多垒球,不远处有几块投掷靶竖立着,而另一块则是由体操棒、体操垫、跳绳组成的综合素质训练场地。这样的场地、器材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程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活动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使其产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在长期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开展游戏式体育教学活动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提升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游戏式体育教学活动与传统的体育活动相比,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对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点燃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开拓学生探究性学习途径的领航员、是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潜能的总导演。我们还需要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发展、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M].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出版,2005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善待课堂意外,生成精彩数学 下一篇:如何有效生成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