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保护层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技术防治对策

时间:2022-09-17 08:46:48

浅谈钢筋保护层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技术防治对策

【摘要】

钢筋保护层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是常见的质量通病。阐述了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粘结力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对钢筋保护层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论述了钢筋保护层施工是质量保证的技术对策,旨在提高建筑产品的实体质量。

【关键词】

钢筋保护层;质量问题;防治对策;施工准备;技术交底

1 前言

近几年来,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要打造一个钢铁产量规模超过2000万吨,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我国特大型骨干钢铁联合企业。本钢加速更新改造,提高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以调结构促发展,抓紧进行重点工程建设。本溪钢铁(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一建)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本钢加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所承建的本钢重点工程和本溪市重点工程建设,以提高建筑产品质量为目标,对建设工程项目全面加强技术质量控制,凝心聚力抓落实。笔者作为本钢一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参与了本钢与本溪市的重点工程建设施工,撰写本文,拟对钢筋保护层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浅谈防治对策。

2 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粘结力与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现在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日趋向高大型建筑发展,无论是工业厂房,还是民用建设工程,无论是大型设备基础设施,还是高层建筑,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已有很久的历史了,自从建设工程应用水泥这种施工材料,施工技术质量就得到极大提高。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更使得建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层大楼拔地而起,几十米跨度的工业厂房建造也由过去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中间都少不了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作用。钢筋与混凝土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讲,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却很低,但是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优势,又能很好的协调,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建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3 钢筋保护层施工中的主要技术质量问题

笔者在负责本钢一建公司施工技术工作实践中认为:钢筋保护层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钢筋保护层厚度小,造成了钢筋漏筋,从而使外露的钢筋生锈腐蚀,使工程实体质量降低,使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破坏。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漏筋和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已是质量通病。比较突出的如现在商品住宅工程建设中,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当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楼板跨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据笔者所知,某施工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厚度为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

4 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保证技术对策

4.1 要强化施工质量意识,施工企业的经理要高度重视技术质量工作,在他的以身作则的带动下,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或工区主任、工程队长,不断升华提高技术质量意识。项目经理或工区主任、工程队长是承建工程技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技术质量意识不高,就不能创出全优工程。建筑工人的质量意识也不容忽视,他们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他们的质量意识高低,对建筑产品质量影响波动极大。笔者认为:要抓好钢筋保护层施工质量,必须从抓全企业职工技术质量意识入手,形成企业全体员工,人人都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作业质量,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保证钢筋保护层。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达到质量标准。

4.2 是加强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质量要求,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熟悉图纸内容,应及早消除图纸中的技术错误,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图纸会审是一项极其严肃认真的施工技术准备。

4.3 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工程开工前,由各级技术负责人将有关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逐级向下贯彻,直到基层。其目的是使参与施工任务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因此,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准备的必要环节。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凡技术复杂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由企业总工程师向项目部(工区)主任工程师、技术队长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交底。复杂工程的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经理(工区)主任工程师向技术队长和有关的技术员交底,而后由技术队长向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进行交底。技术交底的最基层一级,是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向班组的交底工作,这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向班组交底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落实上级技术领导的要求,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对关键性项目、部位、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应反复、细致地向操作班组进行交底。

施工技术质量工作实践证明: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单项工程质量的影响,但如果不重视它,所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在正确了解钢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机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合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本钢高、大、重点工程和本溪市高层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四种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住宅建设中常见质量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