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经济学视角下信用卡挂失和差错更改问题

时间:2022-08-26 08:17:35

浅析法经济学视角下信用卡挂失和差错更改问题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持续增加,信用卡成为我国新兴的战略产业。然而,信用卡业务也面临着许多纠纷。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个案访谈的资料对信用卡挂失和差错更改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用卡;消费者权益;计息;挂失;差错更改

一、信用卡挂失问题

(一)概述

当今信用卡挂失在中国主要的方法主要是电话挂失和网络挂失两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有有关方面的规定“持卡人应当遵守发卡银行的章程及领用合约的有关条款。”发卡银行应当向持卡人提供银行卡挂失服务,应当设立24小时挂失业务,提供电话和书面两种挂失方式,书面挂失为正式挂失方式,并在章程或有关协议中明确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挂失责任,24小时免责条款规定信用卡持卡人挂失信用卡后在24小时内都仍须承担信用卡的冒用风险,即使持卡人已然通过一定方式进行了挂失。然而这种契约是地地道道地包含“格式条款”,这种对于信用卡挂失的格式条款使得银行有了滥用其优势地位的可能。

(二)存在问题

目前来看银行就对信用卡挂失、冒用方面的风险责任承担问题上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挂失正式生效为风险的转移点,挂失正式生效之前的经济损失由持卡人承担,银行不承担责任。并且各个银行对不承担责任的时间有自己的规定,有些银行对这个时间有一定程度的延长。

2、针对凭密交易,凭密码确认身份而完成的交易,如果密码的泄露是由于持卡人的保密不善而造成的,持卡人承担风险责任。

3、对于凭签名和身份证确认身份完成的交易,如果持卡人在卡背面没有预留有效签名则持卡人承担风险责任。

(三)解决思路

针对信用卡挂失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提高信用卡管理与应用的信息技术水平。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持卡人、发卡行以及特约商户之间的信息衔接。同时也可以提高信用卡的安全程度。

2、加强国家对信用卡管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对于。一方面使信用卡管理有法可依,明确在信用卡挂失、和被冒用的各种情形下的各方责任,另一方面削弱银行对于消费者优势地位。

3、建立健全信用卡挂失后冒用的保险机制,以减低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损失及风险。

4、进一步明确特约商户的审慎审查义务,信用卡的冒用程序的完成离不开特约商户的参与,而特约商户没有认真审查核对签名,是违反了银行与商家之间的约定,也应当对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

5、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发展电子支付工具等,以减少信用卡丢失、冒用的可能性。

二、信用卡信息差错更改问题

(一)概述

信用卡差错更正权是指持卡人对自身错误操作、特约商户或发卡银行系统或设备故障、或发卡银行人工错误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划账,有要求更正的权利。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52条第2款中规定,“发卡银行对持卡人关于账务情况的查询和改正要求应当在30天内给予答复。”但并没有进一步关于如何进行更正程序和解决争议纠纷的具体规定。而我国法律规定上对此问题普遍采取大而化之的态度,在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出现错误划拨的情况时如果要求消费者去证明金融机构的过错是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法律有必要对信用卡消费者的差错更改权和双方的举证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信用卡消费者差错更改权的现状

1、银行方的观点

在对银行从业人员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对于银行从业人员而言,似乎很少会发生与“差错更改”有关的业务纠纷,因为从银行方来看差错“产生几率低、责任明确、没有太大影响。”在采访中我们发现银行很少有专门设立专门的差错更改部门的,大多是将差错更改作为职能之一归属于企业文化部等部门中进行处理的。并且在银行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少会使用“差错更改”这类专属名词,甚至很多银行从业人员都不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概念。多家银行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即差错更改要看责任的归属。

正如其中一名银行风险控制部门的经理所言:“这个还是分责任的,如果是简单的资料的修改,包括名字、地址、电话号码,银行是无条件给修改的,确认是本人申请的,本人同意改的,银行都是是无条件改的。而且银行也是非常需要持卡人在资料变更的时候随时跟他们联系。因为现在交易存在短信验证的形式,所以手机号码非常重要,如果改掉之后没有及时和银行联系,对于以后的安全很不好。

2、信用卡消费者的观点

不同于银行初听“差错更改”时的不熟悉,消费者对“差错更改权”极其看重,尤其是在多起由于信用卡记录出现差错后引起消费者信用受损的纠纷被接连报道之后,信用卡消费者纷纷意识到信用卡记录出错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对信用卡差错责任的归属问题以及对信用卡差错更改的赔偿问题不甚了解,所以消费对于“差错更改权”的维护表示有较强的无助感。事实上,由于银行的错误记录、业务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的“消费者信用受损”、“误记透支记录”、“信用卡注销后收到欠费催款短信”、“没开卡误收年费上信用黑名单”等纠纷问题今年来屡见不鲜。

(三)解决思路

我们需要学习美国关于交易错误更正制度的规定,要严格规定信用卡消费者提出交易错误的期间、形式和包含内容,确定发卡银行调查的程序和期限,并且在调查期间不得向信用卡消费者收取该笔有争议的费用。如果发卡银行在调查期间故意不认真调查,或没有合理解释,或违反规定收取有争议的费用,则持卡人有权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讼,要求退还款项并加罚发卡银行一倍罚金。

总之,由于信用卡业务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若由于出现的差错没有被及时发现而引起持卡人信用受损,买房买车或借贷受阻又或是在异地或异国用卡受阻,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将很难清除。因此,所有的信用卡从业人员都要高度重视核算质量,以维护信用卡的品牌形象,为持卡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受卡环境,使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2]侯放著.信用证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5

[3]刘德法,姜嫦蓉.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行为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上一篇: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试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