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朗读的培养

时间:2022-09-17 08:18:04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朗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如何达到这一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情感的血液流动起来,与课文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情感中阅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把二者结合起来,在情感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阅读探究,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备,在优美的言辞中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探究感悟,使其在学习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思想情感,品德情操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升腾。

深入阅读,体会感情。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去主动积极的理解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比如在教学《挑山工》一文时,可以抓住挑山工说的一席话,让学生反复阅读,联系全文,探究挑山工早到达山顶的原因,游人空手而行,反而比不上挑重担而行的挑山工的原因。教师并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在以后生活、学习中该当如何走下去,从而提高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认定目标,努力攀登的精神品德。

我在讲《落花生》这课时,问学生:“你们要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一样的人?”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默默无闻,虽然外表不好看却有奉献精神。”也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苹果高高的挂在枝头,路人一看就想去摘,这样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我听了学生的回答很是高兴,看来学生挺有思想的,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既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又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花生的精神固然很可贵,如果你不去勇敢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别人是不那么容易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你就不会让别人认可你自己。我们不仅要有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是呀,在这个竞争很激烈的社会中,如果自己不去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很多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和对这个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引导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美和伟大后,让学生知道创造这样伟大工程的正是我们的祖先,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展示圆明园现在所存情况的照片,这一强烈的反差对比又会让学生有所思考的。“这样伟大的工程现在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老师接着向学生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毁灭圆明园经过。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和“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二、由境入情,激发学生内心感受

通过一系列办法使学生从文中之事、文中之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1.形象感染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教育感悟人类,让人们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净化心灵,提高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因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如果把文章所描绘的语言与可观具有视听效果的多媒体相结合,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心灵深处也容易得到更大的振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便可结合电电教媒体而进行,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学习中感受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收藏价值以及对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痛恨。

2.以情激情,启发想象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陪伴着积极的思想情感的参与,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教师慷慨激昂的渲染,抑扬顿挫的讲述,对于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中,与文中人物同欢乐、共磨难,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一定会起到强有力的感染。

3.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影视或图画助读

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可放一曲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激越的乐曲能将学生带到炮火轰鸣的战场上,带到指导员的身边。使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将那种不可言传的情感“言”出来。

三、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另外,在采用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如引读、品读等)时,也应该融入情感因素,还可以利用脸部表情、体态语言来传达感情,让学生在情感阅读中训练语感。记得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时刻注意适当地融入各种情感,从而达到多层面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这是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上一篇: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下一篇:浅谈圆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