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时间:2022-09-17 08:08:48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教师的压力从何而来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个人婚姻等各种问题,核心原因在于:职业、角色等多方面的压力较大与其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常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人们又往往以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尽管高校扩招、高考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教师出于职业责任感,心中总是挂念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双重任务,工作量大,工作琐碎,基础薄弱校的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任务更重(主要由于基础薄弱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的问题行为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也不好,教师在教育方面常要付出比一般校教师多得多的努力)。

来自教师自我发展的压力:教师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等,需要不断转换,这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还有非常重要但常被人忽略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该能力比发展其他能力更迫切)、元认知能力等,发展能力的要求与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的压力源。此外,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对象又是人,因此工作投入比较大,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怠惰、自卑、失望等心理。

为什么教师群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教师和医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种普遍性是行业特点造成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所以表现出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作为新闻媒体也好,学生家长也好,要明白这一点,不要一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就紧张。

另外从教师的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与孩子交往最多)。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给教师的人际交往提出许多挑战。面对无知的孩子,常处于教导的身份,教师容易形成好为人师的性格一总爱教育别人。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教师做事小心谨慎、爱计较,

这本来是工作需要的,因为中小学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细致,但如果长期如此,易形成过度计较的性格特点;与学生打交道需要人际敏感,也是工作必须的,但如果过分敏感,会形成过度猜忌、精神过敏,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病。教师若不善于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进行自我调解,与成人交往时,会因不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难题、障碍和冲突,出现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状况将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会促进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若教师心理不健康,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师的行为又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学生也会同样积极。

教师的心理状况还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觉醒,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教师代表着社会权威,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对教师对自己的态度非常关注,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摸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因此教师表现出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比如,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学生,易使学生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教师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或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学生,学生则会自尊、自信、快乐。教师常发现学生闪光点,学生会觉得教师对自己好,并会认为教师对自己好,是因为自己好,就会接纳自己;反之,教师多批评、指责学生缺点,学生会觉得自己常犯错误,认为自己不好,不接纳自己,自我概念向消极方向发展,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甚至心理障碍。所以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无不受教师的言行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通过不当行为影响学生的成长。例如,曾有一位班主任新接了一个班,给学生做心理测验的结果表明一半学生有较严重的抑郁心理,经过了解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以前的班主任经常无故发脾气,常常搞得学生不知所措,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受到压抑。

教师的心理状况还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足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例如,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学生会模仿,人际关系、处世态度,学生会模仿,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也会学习和模仿,而且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非常大。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环境气氛是影响学生心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直接控制着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在传统的学校中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教师的说话方式、交往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成长的心理环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的情绪常随着教师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不同教师的说话、交往等行为方式差异明显,班级之间的氛围就会不同。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身心有积极影响。因为好的环境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理解需要等。当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就会发展高层次需要,如认知、审美需要等,容易形成优秀的品质,发展远大的理想。如果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往往会用不正常的方式满足,会表现出心理问题,个性、品德向不良方向发展,如自私、狭隘、无理想等。时间长了,学生在心理上会形成过强的防御机制,这会限制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

总之,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教师急需发展其承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无可厚非,应该正确对待,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上一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的误区 下一篇:体验理智感:一种物理教学方法论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