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

时间:2022-09-17 12:33:18

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研究

[摘要] 2008年,以起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为导火索,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民工返乡给就业形势原本就十分严峻的农村带来新的压力。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技能,对于实现返乡农民工就业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文章以农民工返乡为背景,结合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现状,探讨如何加强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返乡;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31-04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和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 HB09BLJ007)相关成果。

一、引 言

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让使得外部需求的显著减少,中国的外贸企业的订单也随之大幅度缩减。为数庞大的农民工是中国出口企业人力资源的支撑力量,也是此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受害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的现象。[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十省份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具体情况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外向型加工企业的停产和倒闭,引发了失业民工向农村回流。大量农民工返乡无疑给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了新的压力,并带来一些相应的社会问题。一是将使部分家庭生活困难。对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农民工来说,一旦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的压力就接踵而至。更有绝大部分农民工在打工时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一旦失业将迅速退到生存线以下,使得家庭生活也变得无以为继,可能重新变为赤贫。二是使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农村社会稳定已进入矛盾“高发期”,不可粗心大意。据某地调查,伴随着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群体性纠纷、劳资纠纷、治安刑事发案率呈现上升势头 。三是使土地流转纠纷增多。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一种代耕制度,其流转的程序和合同极不规范,城市经济环境好时,打工者的土地交给别人代耕,表面看来不易发生纠纷,但当城市经济增长出现危机时,民工失业返乡,流转风险就开始显现,直接威胁农村基层的稳定。四是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农民工子女大量返乡就读,使得学校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紧张,尤其在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如住宿、教室一下子突显紧张。五是使本地就业压力加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就业几率小。但目前农民工大量返乡,将冲击当地本已脆弱的就业体系的平衡。

众所周知,2004年后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许多省份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还存在所谓“民工荒”问题,一些企业常常为找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发愁。但是,一场肇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在短短几个月内,使中国由“民工荒”转变为“农民工失业潮”。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农民工失业问题,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为了稳定就业,有关部门也紧急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配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农民工返乡问题也成为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客观地讲,政府部门以及学界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理论对于我国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在蔓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影响会更加显现。这些紧急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或能起到稳定当前农民工就业之效,但长远观之,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返乡问题。因为大量农民工返乡是一个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还缺乏必要的准备,许多举措是临时性的。而且在思想认识上,很多人把农民工返乡看作是一种就业压力并被动得来处置。实际上,农民工返乡带来的压力确实很大,但不一定就是坏事,农民工返乡创业也许是调整农村经济布局的一个时机。如果处理得当,农民工返乡创业无疑会成为城市资金、人才、技术向农村流动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如何把此次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作为调整城乡发展布局的契机,完善并建立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正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的实践以及现有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现状,本文以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为题。从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如何认识和解决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问题,从理论和政策层面分析如何通过强化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其技能并投入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创举中,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发展压力。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与新农村建设互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为亿万农民谋福祉,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素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而在这其中,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也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我国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不仅直接关系着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进程,关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为了谋生就业,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务工,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目前,我国已有2亿多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业部门和城镇就业,其中约有1.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客观地讲,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异地流动,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从农村的实际来看,谁来建设新设新农村、带头人怎样培养是新农村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的经营要靠农民,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农民。因此,塑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素质整体比较低,不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城市就业,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既面临各种生活困难,也难以担负起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落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却留不下来,难以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等等。这已成为制约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美国的金融危机为直接导火索,全球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减少,导致东南沿海一些出口生产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关闭状态,农民工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2008年底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象。大量农民工返乡,无疑给各地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了新的压力。面对农民工返乡问题,能不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契机呢?答案是肯定的,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和商机又比较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协调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面对农民工返乡,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机遇,而不仅仅是压力和负担。

总之,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的旧格局,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新格局。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吸纳当地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当地“输出富余劳动力―打工积累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安置富余劳动力”的良性发展。其次,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当地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工返乡后,有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的兴办二、三产业,有的担任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还有的担任村干部,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打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观念、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通道,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工作的经历使得其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许多返乡农民工在劳动技能、观念、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但客观地分析,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其技术技能、市场意识等和自主创业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为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部门对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返乡农民,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知识、技能、资金等方面难题,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返乡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问题,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

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许多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因经费短缺而难以进行。从目前来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还没有形成对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稳定投入机制。政府财政紧张导致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对于农民工来说,由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有限,且对培训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自费接受培训也存在一定难度。

2.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还很薄弱[2]

面对农民工返乡,一些地方也加大了创业培训教育工作。但组织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往往是农业、教育、劳动、乡镇等部门各自一条线展开,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建立起集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专门组织协调机构。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各自规划、自成体系缺乏协调问题比较突出。

3.培训时间较短,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短期的培训层面。由于培训的时间比较短,这种培训更加适合劳动技能含量较低的工作。而自主创业,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以外,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

4.培训资源欠缺,培训方法缺少创新

目前开展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主要还是依托现有的一些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而完全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基地比较少。不少培训场所基础设施不齐全,缺少必要的师资力量。同时由于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时间还不长,缺乏教学培训经验和成熟的培训教材。

5.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内容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的关键所在。当前针对农民工创业开展的教育培训普遍存在目标单一、专业设置老化、课程设置狭窄、教育内容陈旧,脱离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创业实际需要的状况。而且,目前农民工创业培训中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偏难,许多学员很难掌握其中的内容并在实际中应用。

6.缺少后续跟踪服务

有关部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评价结果显示,开展创业跟踪服务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方向选择、资金筹集、具体实施的经济链,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初次创业的农民而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创业的稳定性很低。而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帮助工作都做的比较少。

四、积极推动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

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人数还不算多,但这些人能量大、创新精神强,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并日益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农民工返乡,各级政府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既定政策过程中,在工商登记、资金、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的同时,也应当梳理返乡农民工状况,分门别类进行引导。加强对有经营头脑、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积极推动农民工进行自主创业,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从这一角度考虑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一些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的思路,以期有益于解决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1.作好滞留农村的农民工数量的统计

在2009年农民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为此,首先要摸清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人数、回乡后的就业状况。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培训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农民工创业培训

尽管各地普遍加强了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但许多地方缺乏针对农民工创业而制定的针对性对策,没有制定长远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的重要性,将促进本地返乡农民工教育培训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广泛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要不断的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功率,提升农民工创业人员的市场参与意识和市场竞争、生存能力。

3.重视社会环境的作用

社会环境对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分析社会这个大环境,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也不例外。只有把采取的措施置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去考虑、去实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广大返乡农民工而言,普遍存在一种追求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的问题。所以,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等形式,让返乡农民工逐渐意识到接受教育培训对改善自己生存发展状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建立农民工创业培训专项经费[3]

针对农民工创业培训经费短缺的问题,需要完善法规和政策,使农民工培训投入规范化并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从土地出让金、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和扶贫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教育部门也适当的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计划的开展实施,同时加强对培训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5.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整合和调动分布在农村和县城的各类教育资源参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教育培训。为了方便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不仅可以集中在县(市、区)职业学校学习,而且可以依托有条件的农村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等场所组织教学。同时,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逐步建立一批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带动效应和培训主力军的作用。

6.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评估体系[4]

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督导、评估、考核和表彰制度。确保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检查,奖优罚劣。加强督导监督、把农民工创业培训作为考核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培训绩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检查评估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的顺利实施。

总之,如何充分调动返乡农民工的力量,使之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因素,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抓住农民工返乡这一时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 新.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8:89-92.

[2]胡 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8,(4):1919-192.

[3]康宝利.对农民教育培训应如何展开[J].理论见地,2008,(12):9-10.

[4]刘建峰.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61-163.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Zhang Jun,An Yuexing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071000,China)

Abstract:In 2008,du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starting at America, the tide of large-scale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has been appearing in China. It brings great pressure to the rural job market, which has been already seve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bout enterprise, peasant workers’ occupation ability can be raised. This plays active role for the peasant workers’ employment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 of strengthening peasant work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bout enterp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the background of large-scale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Key words: peas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tow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上一篇:组织间关系演进:三维契约、路径和驱动机制研究 下一篇: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分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