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时间:2022-09-17 11:58:35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①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②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8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初中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不等同于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进入另一个极端。所谓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培养兴趣,趣中学知。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总想弄清楚要学的是什么东西。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寻找诱发十多岁孩子们兴趣点的突破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乐趣。比如,我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边角边"时,先伸出两手的拇指食指成枪状,并对他们说:"同学们,看我左右两手的'手枪'是不是全等啊?"边说边把两手靠近,展示给同学们看,"看这两枪的两边和夹角是不是对应相等?"随着同学们的兴趣高涨,这性质和判定定理就记住了。

1.2鼓励疑问,激励发展。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在讲授新课时总让学生在课下预习,将不懂得地记下来。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疑问,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和歧见,老师上课也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课过程中也鼓励学生提问,鼓励生生间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不同学生的疑点总合起来就会把问题看得全面透彻,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以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害怕、学习被动的行为,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2.1根据学生特点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十多岁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兴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2利用科学知识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同学多看《十万个为什么》、《数理化奥林匹克》之类的科学书籍,在自然的领域里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让他们串联起各种知识,经常给学生讲解一定的常识定理,一定要结合实际。多给学生讲些科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科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形成崇高的科学理想。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

2.3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张扬的阶段,个性发展、好胜心强是典型,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多鼓励少批评,多讲解少训斥,多引导少遏制,不要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作为初中老师多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总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按照以上要求,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四十五分钟。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才能完成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

上一篇:在数学课改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试析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