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时间:2022-09-14 12:34:52

试析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本文笔者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建议,让多媒体教学真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14-02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有很多的优势:大量的生动图片可以展示、材料资源展示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视频播放引入课题、感知历史情境……课堂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在历史教学中,常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战"功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1.新理念才是核心,多媒体只是手段

一些人认为采用现代教育这种新手段就能体现现代教育新理念,顾在教学中,片面的追求教育手段的更新,甚至认为只要用多媒体上课就体现新课改了,但教师仍然"一言堂",一人包干到底,教师"自编""自导""自演""自评"承担所有的角色,忙得不亦乐乎,毫无以体现学生为主体之意。我们常说这种现象为"电灌",完全将学生当成观众,教师就是演技高超的艺术家。

新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课堂就是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教学设计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必修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如果脱离新理念,再新的手段都是无用的。比如,我在上必修二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书上在"变化中得男女服饰"中就选用了很多图片,但主要集中在民国至期间的服装图片。对于本部分的知识,主要让学生得出服饰变化的趋势,而单独从教材提供的图片还不足以体现该趋势,于是我就选择了两个时期的服装图片补充我的历史教学:一个是清朝的官服和当前人们流行的服饰。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小组讨论归纳出发展趋势,培养了其能力,达到极好的效果。

2.新老教学手段喜结连理

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媒体后,就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完全抛弃。通常一个老师上课,只点击鼠标,没有在黑板上留下一个字,或者是写一个干瘪的标题,再或者在课前先写好标题或课中又来补板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随着鼠标的点击完毕,整节课也就"播放"完毕,留在课件上的就是"谢谢""欢迎指导"等。

多媒体教学其实就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手段,尽管功能强大,但不能抛弃以往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如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放弃传统板书的方式。传统板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知识体系结构、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不会因为点击鼠标而消失掉,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仅仅围绕着板书的呈现而展开,尤其是人民版的教材的编排体系比起之前的教材更杂乱一些,一些课文标题具有文学性,不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的来龙去脉和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这就更需要传统手段予以展示,再配以多媒体的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机为人用,人机和谐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鼠标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一环扣一环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教师基本不下讲台,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和学生有任何的肢体交流,近距离的眼神交流,甚至对课堂的监控弱,学生在下面各自玩耍开小差。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啊。

笔者主张多媒体的设置不要将所用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全部设计在多媒体上,教师教学过程不是点击鼠标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是看课件的过程。结合教材、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在一些重要环节运用多媒体。如我在上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节时,我只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来体现本节教学目标——"通过对侵华日军罪行史实的掌握,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立场,共同警惕日本今天新的军国注意企图重新抬头的危险"。在真实画面的冲击下、准确语言解说中、音乐的渲染里,学生群情激奋,纷纷表示要提防日本的新军国主义,达到了情感教育的意义。为此还用两个班来做对比:一用教师的语句描述、列举罪行;一是将教学流程所有环节全用多媒体,但和第一种尝试的效果相去胜远了!

另外多媒体要设计师生、生生合作、表述、消化知识、反思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将学生分组,一起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辩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组织语言进行清晰的表述,为答题做好充分的训练和准备。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通过对比自己和老师、同学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进行反思,学会思考和运用,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升华。留足时间给学生消化知识,做笔记、勾画知识要点。总之不被PPT束缚,而是为我所用,和谐相处。

4.控制PPT数量、质量和速度,高效真实

笔者对使用多媒体的课进行过数量统计,一般而言一节课使用PPT的张数都在20多张,其内容不仅包括书上已有,还有教师补充的各种资料--图片、表格、文字材料(古文、英译、白话文)、音频、视频等。教师都要将所有准备的资料一一展示出来,量大时间又有限,如果遇到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耽误一些时间的话,课件就"展示"不完,势必老师就要拖堂,或者是以更快的速度将课拖起走,走马观花式的将课件点击完毕,其结果就是学生"坐飞机",不知所云。谈何效果呢?

顾在制作多媒体教学中结合课标和本节的重难点突破恰当使用,严格控制数量和保证质量"好钢用在刀刃上"。另外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时,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选择的视频材料要符合历史真实,不能是"戏说历史",注意一些影视作品的利用要给学生交代清楚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切不可一个课件在任何一个层次的班级都使用;字体搭配颜色符合课堂环境要求,避免后排的同学看不清楚。

总之,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我们带来了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带来的优势和好处,但切勿过于跨大其功效,合理利用,正确定位,只是若干教学手段的一种而已,而不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作者在一线教学中的真实感悟与体会,还很肤浅,提出来与各位同仁交流,不正之处请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文丽 戴寰宇.浅谈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合理运用【J】《基础教育》 2007年06期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