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三策略”

时间:2022-09-17 08:36:1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三策略”

摘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要做到“活”、“真”、“准”,以问题推动学生理解,以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49-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提问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和思维品质。

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对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问题的难易、文章层次的深浅及问题的安排都应该成为教师的关注点,经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后,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应主要向学生展示三类问题,即: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三类问题所占的比例依据它们发挥的效果而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将一一进行介绍。

一、提问设计要求“活”

学生想要充分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须解答展示型问题,展示型问题是对已知信息的提问,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语言知识,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材中出现的图片、表格、人物的心里、特征等等非语言因素进行问题设计,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通过回答展示型问题对全文有大致的概念。

展示型问题的“精”指问题的精准性,直中要害,能透过问题清楚地发现文章的“文眼”,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在教授牛津中学英语8A Unit5 Birdwatchers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提问“What do birdwatchers do? Why? Where?”及“Do you know where birdwatchers watch birds?”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旨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展示型问题的“活”体现在帮助鼓励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和操练语言点,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并开始初步的模仿练习,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使他们养成开口练习的习惯,迈出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对文章进行梳理的同时能通过问题找到一个较低的切入点,达到提高阅读技巧及训练阅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二、提问设计要求“真”

在学生已经对阅读文本进行大致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为了寻求未知的信息,没有确定的答案的参考性问题,教师需要学生告知真正的信息,学生回答时可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了“信息沟”,它们之间发生的是真实的交际,是真正的社交性对话,而不是课堂话语,因此增大参阅型问题的设计就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对文章信息进一步处理、吸收和内化。

学生在对参阅型问题进行解答时进入了更为复杂的思考过程,需要通过自己搜索学过的词汇、短语然后组成句子,根据实际交际需要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因此,参阅型问题考验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创造了真实的交际机会,能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对参阅型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思考和与教师的学习交流,刺激了他们进行更复杂,更自然的语言交流。例如:同样是在教授牛津中学英语8A Unit5 Birdwatchers一课时,教师设计问题:1.Is Eddie a birdwatcher? Why? 2.What is Eddie going to do tomorrow? 3.Are you a birdwatcher? How do you protect the environment?这些问题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需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分析思考和推理来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学习的效率。

三、提问设计要求“准”

评估型问题的设计是基于阅读文章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延伸问题,学生要对文章中发生的事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要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学习产生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深层的思维能力。

对于评估型问题的设计,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度”,不能设计得太空泛,让学生没有回答的范围,也不能设计得太刁钻,让学生难于回答。应该围绕文章的中心而提出,学生在参与时是围绕文章而发散思维,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泛泛而谈。对于回答的结果教师也应该加以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更严密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问题中有所收获。

评估型问题有点类似课堂小组讨论,教师通过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引出论点,学生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回答,做到言之有理即可,对于回答中出现的一些新颖的思维和观点,教师也应该加以鼓励。例如:仍然以牛津中学英语8A Unit5 Birdwatchers一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如“Which bird do you like best? Why?”可以把拥有相同观点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后分别派代表回答,这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一般来说,评估型的问题不宜设置过多,容易影响课堂的正式教学内容。

总之,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评估型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功能各有不同,因此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大致的比例为6∶3∶1,呈金字塔结构。由展示型问题构成金字塔塔底,比喻展示型问题占的比例较重,作为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存在,也是学生获取整篇阅读文本信息大致内容的基础。参阅型问题作为金字塔的塔身,使阅读文本更具完整性,并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阅读文本。评估型问题作为金字塔的塔顶,只占阅读的一小部分,却促进了学生知识面的延伸,开发了学生的大脑,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者问题循序渐进,呈序列发展。三类问题所固有的复杂程度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锻炼了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

上一篇:高中英语作业批改激励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兴趣与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