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现状及管理制度研究

时间:2022-09-17 07:47:05

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现状及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标志,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当前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且普遍缺乏规范而又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造成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不同程度的流失,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加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健全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从而提高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青海省三所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现状采取了问卷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合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建立健全和完善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 知识产权 管理制度

高等院校作为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地,它所具有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学术环境优势等决定了它必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构建和实施。

1 我国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总体状况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显著增强,每年都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形成知识产权,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几乎涵盖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特殊性,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专利权的管理,(2)著作权的管理;(3)校名、校标以及有关的各种服务标记等无形资产使用权的管理,(4)非专利科技成果权的管理。

我国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事知识创新活动,产生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最终形成知识创新、保护智力成果和实施知识产权的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合理的运行机制及完备的工作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1999年4月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布了《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规定》中对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的任务与职责、知识产权的归属、管理机构、奖酬与扶持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章可循。2004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04]4号)。其中专门指出: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专利技术的保护和实施等。

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等院校共申请专利10.08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6.7606万件,占申请总量的67%;全国高等院校的专利授权量为4.499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1570万件,占授权总量的47.9%。2001年至2006年高等院校专利申请量为7.5911万件,占之前历年高等院校总申请量的75.3%;获授权专利3.0021万件,占之前历年高等院校总授权量的66.7%。自2003年以来,高等院校年专利申请均超过了万件,2006年高等院校专利申请超过了2万件,并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仅2006年和2007年,全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量就分别达到了2.2950万件和3.2680万件。

2 青海省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青海省知识产权事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知识产权地方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未建立科技奖励制度,懂得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据青海省知识产权局统计数字显示,自1985年4月至2008年12月青海省共有3644项专利申请,其中非职务发明创造2454项,职务发明创造1190项:共1853项专利获批准授权,其中非职务发明创造1228项,职务发明创造625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2008年1月到12月一年中,青海省共有431项专利申请,其中非职务发明创造273项,职务发明创造158项,共228项专利获批准授权,其中非职务发明创造101项,职务发明创造127项。

3 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结合青海省高等教育及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统计实际情况,本课题组成员分组对青海大学校本部直属系及校机关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大学农林科学研究院、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进行了关于“青海省高等院校中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人员知识产权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的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56.25%的被调查者一般了解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42.5%的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而已,而仅有1.25%的被调查者自认为相当了解知识产权知识。而通过计算赋值,得分在60%以上的问卷只有4份,只占被调查人群的5%。

现将被调查者分为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兼职人员等四类,从这四类人员的得分情况来对问卷进行分析,从而反应实际情况。

通过表2至表5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教学人员中最低分值为11分,最高分值为33分,加权算术平均数为23.55分,在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中最低分值为15分,最高分值为36分,加权算术平均数为24.2分,在所有的科研人员中,最低分值为17分,最高分值为35分,加权算术平均数为25.5分;在所有的兼职人员中,最低分值为1.9分,最高分值为32分,加权算术平均数为26.56分。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高等院校中,教学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非常的低,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集中趋势明显行政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呈梯形状态,但整体掌握状态比教学人员稍高;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较前两类人员要高些,但整体掌握状态一般;虽然兼职人员的个人得分没有超过60%,但整体集中趋势较明显,平均分最高,因此,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较前三类人员要高些,对知识产权的整体掌握状态较好。

同时,将问卷按照分值比例划分进行比较分析,莫统计结果为:及格问卷共有四份,分值为36、33、33、35,其中

教学人员1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科研人员1人,分值在22~32区间的被调查者共有52人,加权算术平均数为26.44分,分值在22分以下的被调查者共有24人,加权算术平均数为17.83分。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30%的被调查者的得分在问卷分值的40%以下,65%的被调查者的得分在问卷分值的40%~59%之间,只有5%的被调查者得分达到问卷分值的60%以上。综上所述,青海省高等院校教职员工中,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及掌握程度较差,其中科研及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比教学人员稍高。

4 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调查及访谈进行分析,现将青海省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总结如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整体淡薄,全员重视程度不够,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制中对教职员工的培训不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和人才少,转化渠道不畅通,管理工作混乱,职务作品、非职务作品区分模糊,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知识产权缺乏法律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不够等。具体分析如下:

(1)知识产权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整体较为淡薄。青海省三所高等院校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仅局限于其各自科技处隶属管理,管理较为粗放。

(2)缺乏专职机构。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很少,因此,当出现知识产权的纠纷、侵权时,学校缺乏必要的维护能力。

(3)管理职能不完善,管理脱节。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一般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代管,主要负责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报奖等工作,很少涉及著作权、商标权、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管理,从体制上缺乏必要的管理职能。同时管理存在脱节的问题,管成果的不管推广,管推广的不负责成果出处,管专利的不管转让,没有一个部门全面掌握学校的知识产权情况。在组织机制上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形成知识产权的流失暗道,如有价值的成果被埋没、成果多头转让,职务成果被私自转让等。

(4)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制定了科研成果、科研计划,科研经费等科研管理条例,但却很少有高等院校制定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条例。对青海省三所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虽然三所高等院校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但都欠完善。尤其对于职务作品、非职务作品区分模糊,把职务发明成果变为个人的非职务发明成果,颠倒了科技成果所有权的归属。

5 健全和完善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议

健全和完善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提升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增强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根据青海省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尽快制定和实施各自学校的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对青海省各相关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知识产权局)的调查与分析,针对目前青海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课题组成员经研究讨论后一致认为,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其管理制度的建设:(1)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工作,(2)强化地改变学校领导层,管理服务层和科技研究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观念;(3)建立良好的政策导向并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建设,应将专利权的获得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获得同等对待,(4)设立专利优先的科研业绩评价和完善的专项基金激励机制;(5)探索设立省教育厅直属下的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专门机构。

青海省各高等院校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无论是在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的产权意识还是在学校自身的产权保护和制度管理方面,都要结合青海省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对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及管理,规范制度,扩大宣传力度,真正发挥高等院校人才腹地的作用,切实落实知识产权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从而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推进学校的创新及科研工作的开展。知识产权不仅仅是科技成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青海省高等院校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要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而推动青海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青海省在全国的科技贡献。

上一篇:浅析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选择策略 下一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