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政支出绩效监督

时间:2022-09-17 07:13:51

浅谈财政支出绩效监督

一、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内涵和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就是指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式,对财政支出绩效作出评价,它是在对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作出科学的评价,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果,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随着财政支出效益理论的发展而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各方面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财政决算的科学性、透明性、公正性、公开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级财政部门也在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基础上,引入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加强财政支出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因此,对资金投入具体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强化相关部门的效益责任理念,有助于从制度上遏制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的发生,避免决策失误、管理不科学等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浪费,提升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当前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监督面临的障碍

(一)理念障碍

在思想上,仍然存在单纯追求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而忽视其经济效益的认识,而社会效益的衡量缺乏准确的定量评价指标和可靠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同时,部分财政部门也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

(二)体制障碍

财权被动服从事权,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整体切块给有关部门,使之成为第二财政的现象;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和具体化程度不高,特别是资金的分配尚未与项目的目标化管理相结合,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监控仅仅停留在安全化和规范化的层面。监督对象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难以向绩效监督迈进。

(三)操作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缺乏成型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的档案保存,或仅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约束作用,不仅使财政监督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制度保障

应尽快出台有关财政绩效监督的法律法规,使绩效监督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避免走弯路。虽然有的地区在实践的基础上,已率先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相应规定,对该地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和规范作用,但毕竟是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法制建设是优化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环境的基础,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绩效监督推进过程中及时提炼成熟做法,上升到规章层面,以更好地指导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实践。

(二)完善监督方式,转变管理理念

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和改革时期,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必然会触动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在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方法研究上,要着眼于增加政府工作与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政府理财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性,深入研究公众评判法等适用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绩效监督方法,引入听众会制度,创新绩效监督机制,构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方法体系。

(三)建立项目库,量化指标体系

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机制,是预算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提高绩效监督工作的保障。

作为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专项指标评价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行设立,将审批专项资金的思维过程予以细化、量化,分解为若干指标,并对应相应的分值。将申请财政资金的所有专项项目全部纳入此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相应的分值,供项目库进行排序。

(四)充实监督人才,提高队伍素质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范围广,内容繁,问题杂,实施绩效监督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对财政收支检查的技能,还需要具有建设、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一要充实人员,开展绩效监督理论和方法及其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二要加强调研,发动监督机构和有关学术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专题研究。三要组织经验交流会,选择若干监督成果优良的典型案例,作为培训、交流、充实、提高绩效监督人才的资料。

上一篇: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建议 下一篇:中国金融发展与服务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1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