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17 06:05:07

浅谈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而且主动探究问题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质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教师应寻找病因,对症下药,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把脉开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对自己近年来的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oblems

in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HU Huihong

(Hangzhoujianqiao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1)

Abstract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is mental activity of the students to think, dar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be good to ask questions and explore issues of conscious. I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tudent's thinking activity. The question is starting to learn the knowledge, but also the beginning of a spark flashed wisdom.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for th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find the cause, remedy for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pulse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 So,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ir own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and explored with colleagues.

Key words history and society;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awareness; train

1 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表现

1.1 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在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学习。不少教师习惯先提问,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答疑,最后总结,学生机械地顺着老师预设的问题流程被动思考和学习,这种形式只能使学生获得支离破碎的知识,学生很难有自己的问题提出和探索。

1.2 学生思维被禁锢

教师自认为“闻道在先”而处处“居高临下”。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学生只负责认真地听,记好笔记,教师似乎也更喜欢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不容许课堂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敢有什么问题。迷信书本和前人,书上写了的、老师已讲的、权威说过的才是对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2 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1 优化教材 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与社会》教材,比较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必须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比如,在一节课中截取某片段,可让学生做小老师,模仿老师的样子备课、上课,当然在学生上台之前,教师要当好指导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的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会发现,起初不尽如意的问题设计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最后收获的必将是师生的双赢。

另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例如,学习《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一节前,可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上课时,就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怎么解决王国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这样必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不断地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

2.2 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担心招致教师的讥讽,以及同学们的嘲笑,为了面子,没有十分把握,不愿冒险提问。因此,为学生营造提问的合适氛围相当重要。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老师和课本,敢于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出来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教师应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加以肯定,对不合理成分,教师要讲清楚为什么不合理,使学生从不敢提问的胆怯中走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先把问题写下来。同时,教师的教态要自然,语言要有感染力,通过语音语气、眉目表情和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某种情绪,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的。

其次,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宽松自由、和谐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大脑是开放的,思维会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例如,学习“沟通与理解”这一内容时,我用小品表演辅助教学,让两个女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女儿。情节是:母亲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旅游,想给心爱的女儿买一件衣服,于是就对母亲说:“我要旅游去了,想给你买件衣服,但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呢?”女儿想了想说:“你把服装店里你看着最不顺眼的衣服给买来就行了!”“啊?”众人哄堂大笑。表演一结束,问题也就出来了:为什么母亲看着最不顺眼的衣服却是女儿最喜欢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吗?你觉得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地学生想到了“沟通和理解”,也更容易理解沟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氛围下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在一笑之后深入思考表象背后的实质。

2.3 创设问题的情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体构建与发展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做好两手准备。比如,在“秦朝一统”的教学中,先播放的《沁园春・雪》,然后问学生:“诗中的秦皇指的是谁?”学生七嘴八舌说“始皇”。接着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对于“焚书坑儒”我们认为是一种比较残暴的行为,为什么书本上却说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秦始皇政治上的制度为什么叫做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这套制度有什么利与弊?它跟我们现行的体制有什么联系?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我们应怎样评价?辩一辩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等等。其实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几个,可以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进展,灵活机动地进行调节。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网址,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后再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忙碌着,参与着,并收获成功的喜悦。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品、诗歌、歌曲、录像、故事等手段,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受到启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4 做好引导启发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课堂中,为什么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他们不会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对问题的模式有所了解,使学生会模仿提出问题。潜移默化,学生学会提问,并在提问时把学习内容引向深入。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培养都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如《应对资源危机》一课,我是这样切入的:由视频《美丽的大脚》片段,从西部严重的水危机引出问题。基于学生对中国资源国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可从资源危机和资源浪费两个角度,组织学生讲述、质疑、释疑,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由此引发学生关注本地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然后从联合国、国家领导人、明星,到学生的节约倡议谈起,让学生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的“自主提问”摆在突出位置,给出时间,让学生思索、揣摩问题并参与讨论,教师给以予一定的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提问过程中,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使课堂交流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

2.5 发挥学生想象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想象的成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开放时空,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创新、打破常规的思维训练。例如,学习《感悟沧桑巨变》教师提出:“假如能够穿越时空,作为蓝田人面对今日的蓝田,你有何感触?”再如《应对经济全球化》中,教师提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假如你是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的CEO,怎样解决像卢瓦图这样的国家的人民的迁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刺激了学生开放的思维,学生大胆设想,课堂气氛相当热烈,效果极好。当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提出的问题要有想象空间。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僵化思想的束缚,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树立“以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真正关心学生的发展。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值得我们继续实践,深入探究。只有坚持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做有心人,认真分析造成学生缺乏问题的意识的原因,优化教材,营造氛围, 做好引导启发,合理制定相应对策,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师生共生共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邢秀芬.学与教的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郑招浩.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保护.教学月刊,2005.8.

[3] 朱小闯.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新课程研究,2006.3.

[4] 臧凤平.指导学生“提问”,强化问题意识.地理教学,2006.11.

上一篇:让中职美术欣赏课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下一篇:论电子商务在合同法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