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合作学习

时间:2022-09-17 04:21:14

也谈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09-02

1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从教16年了,大大小小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经历了几轮,这些改革大多针对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很少重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这些教学革新只注重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而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比如,在最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我们都能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并且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而,在这轮教学改革中我们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成为了我们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另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而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此时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可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就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教学实践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途径

简单地把一群学生聚集在一间教室里并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集体,真正的学生集体应对每个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心作用,使其中的每个成员感到有与之不可分割的鱼水联系。合作学习也是一样,并不是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才会充分地显现出来。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个被社会化了的人。具体做法如下:

2.1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积极依赖: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宗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如:在八下中点四边形内容结束后,我校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特点自编的一节习题课《由中点想到的……》。开头引入提问:由“中点”你会想到哪些性质、定理或解题方法呢?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采用的合作技巧是先独立思考2分钟,再采用“前进的雪球”合作技巧进行组内交流,最后通过白板展示各小组的成果进行组间交流反馈。从而归纳出由一个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两个中点(中位线)、中点四边形的相关性质、定理或解题方法。整个合作活动因为问题开放,对学生个体的能力要求较高,组员之间积极依赖,相互信任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独立思考所得进行了组内汇总和展示。

(2)个体责任: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

还以刚才的那节课为例,课堂练习的基础题部分分别采用快速抢答和色卡选择的形式。何为色卡选择?即:A、B、C、D四个不同的选项分别对应红、黄、蓝、绿四色。教师展示完题目,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色卡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一目了然的同时,给出优胜小组加分,也对问题学生有了明确的关注,及时进行纠错。合作的课堂决不能忽视学生个体责任的培养,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做题要求:不写证明过程,画出辅助线,说出解题方法。合作要求: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求全的形式。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对学生个体责任的要求,更有对组内其他同学负责的要求,同时使这道中档题一题多解,学生从中体会辅助线添法,并培养了求全,求优的学习理念。

(4)平等参与: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第三个学习任务:学校操场边有一块梯形的草地,想修条直路均分为二,其中一半用来种花,一半种草,你能画出示意图吗?准备足够多的任意梯形供学生实践操作。如果学习任务仅是能画出示意图,那么让学会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及转化意识,凸显支架的铺垫作用将势必成为泡影。可再加上“抽号小组,代表发言”的合作要求,需要学生不仅会画,还要会解释为什么?这就逼着组内的合作成员相互解释各自所画的梯形,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该项学习任务,以备本组被抽问。

(5)适时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内成员彼此互评,评价内容即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各成员的参与度、组内的默契程度等,通过评价设法提高合作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不必多言,黑板的角落划出一个小小的区域,标上各组的组号,课堂中随时给出加分,学生的积极课堂参与度何愁不高?组内成员间的评价,一个小盒,几个问题签足以(每节课中每回答对一个问题,或在组内有较佳表现,则将代表自身的问题签投进盒中,下课计数,每天一小结)。

2.2合作的三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则要看课堂教学系统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一:有无专门的合作学习小组,其二合理的合作环节设计,其三活动时间的保障。

3 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优势

3.1竞争与合作并存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人际互动的主要行为是竞争。学生间的竞争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天然行为,最常见的如:争先发言、公开批评他人、不外借学习用品、揣摩老师思路回答问题来取悦老师等,这些行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学生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进行交流与调节,以及进行具有社会生活特色的劳动分工,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2学生地位由被动向主动转换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效率最大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积极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它定能产生1+1>2的效果,让我们的实践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奠宙,黄荣金.关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再认识——兼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J].湖南教育,2006(15):4-6.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下一篇:巧借等差数列 凸显妙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