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变革的动因浅析

时间:2022-09-17 04:02:11

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变革的动因浅析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变革新动因产生于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及人在物质领域极大丰富而精神领域却严重匮乏的精神压抑中,因此西方马克思认为要从本能、心理出发唤醒人们要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革命意识,从而夺取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权,进而夺取政权。

[关键词]异化 人道主义 信仰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54-01

一、变革动因产生的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学术思潮,最初“马克思主义荷兰学派”的代表高尔特的《致列宁同志的公开信》中指出:“革命并不单从一个经济危机中产生,还有进一步的条件,还必须有把革命带来的另一个因素,而如果缺乏它的话,革命就流产或失败,这个因素就是群众的精神。”因此,以唤醒和加强工人阶级意识的方式去行动和说话,并把社会主义建立在无产阶级广大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首创精神、无产阶级群众阶级意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

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革命动因的开始,而将西方革命失败原因上升为一股思潮的是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奇,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西方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轻视了革命主体作用的经济决定论,以及由此引发的无产阶级意识的危机”。为此,他用“总体性”的观点去取代经济因素首要性的观点,用无产阶级意识创造历史的观点去取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性的观点。他强调意志、意识、意识形态、主观性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另外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解释。

由此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另外一个视角阐述和分析引起资本主义变革的新动因,即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入手来唤醒无产阶级追求自身自由、解放的意识,进而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二、变革新动因产生的原因、内容及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革命的主观条件是阶级矛盾。这个条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眼中已改变,他们认为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当今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存在大量的非阶级动因,仅仅是阶级斗争已经不足以撼动资本主义的统治。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考究资料发现、资本主义为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许多调节措施和一系列的缓和矛盾的运行机制,比如较高的福利制度,工作时限的缩短,人性化的员工管理制度等。这都使工人阶级在如何看待自己的地位及权利时无法看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如何才能真正唤醒无产阶级的意识,达到资本主义的变革,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发现。

资本主义社会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已经由物质领域的矛盾转化为思想领域的矛盾,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巨大的丰富,但是在文化生活方面,都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单一模式进行。人的内心无法得到本能的宣泄,由衷的缓解。关注个性解放、自由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当这一要求不能满足社会时,社会的文化危机就到来了,进而引发资本主义变革的可能也就到来了。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提出,异化可能在不同的社会有普遍的存在。资本主义由于异化性的高消费、高生产,使人与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双方处于极度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中;社会并未因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而产生对精神领域的更高追求和发展,而是被异化为“大众文化产业”;广告的宣传,批量生产的高科技商品等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产生了异化,为高消费而高消费;长期处于异化状态下的人性是压抑的,不自由的。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传统的资本家权力已经从资本家手中转向专家手中,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已经不是经济危机了,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职能,没能对经济进行合理干预的统治危机;人民大众对政府缺乏信任和认同的信任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社会没有存在一种信仰,文化使大众与政府站在一起的文化危机;盲目追求利润,扩大生产,忽视了生态平衡的生态危机等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不安定因素的原因,也成为无产阶级发动变革的动因的切入点。

三、变革动因带来的启示和它的不足之处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动因已不仅仅是从经济危机中去寻找,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现象、统治危机、文化危机、贫乏的精神生活中压抑的人性等,都体现出了无产阶级要寻找自己的地位,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寻求经济地位、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要求自由解放,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可能。

毫无疑问,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宣传的人道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等,都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异化和人性的压抑中要求解放和自由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应该走向革命之路。但是,为什么西方马克思主义迄今仍然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呢?这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宣传范围有很大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深奥难懂,只有知识分子等有文化基础的人才能听懂,理解并有欲望深入研究下去。而该理论本身也是将社会精英、社会批判意识者、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等有知识基础的人作为可依靠的新对象,传统意义上的需要唤醒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却被排除在外了。

无产阶级这个庞大的阶级无法触及并深入地认识该理论,就不能实现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变。作为只能被少数非无产阶级掌握的武器,注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便找到了合理的变革动因,也依旧无法撼动资产阶级统治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范文.“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评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4-12-30.

[2]徐崇温.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1994年,第四期.

[3]陈学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J].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9期.

[4]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12月.

上一篇:基于LanStar的局域网教学进程控制分析 下一篇:自贡方言的AA式名词重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