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通灌工程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7 03:01:39

加强通灌工程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坚持以安全质量为重点,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加强通灌工程建设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难点

1、工程概况

新建通化至灌水铁路起点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既有凤上线的灌水站,沿途经由辽宁省宽甸县、桓仁县、吉林省通化县,新建五女山、通化县两个县级车站,终点接轨于既有梅集线通化站,将既有梅集和凤上线连通,正线全长179.54公里,设计时速160Km/h, 总投资51.7亿元,工期两年半。全线设11个车站;路基土石方2483万立方米;桥梁82座,32.26公里;隧道33座,54.242公里;桥隧比例为48%。

2、工程特点及难点

(1)、工程规模大 、涵盖专业多、综合性强

沿线包括路基、桥涵、隧道、站场房屋及相关运营生产设备和配套工程等施工内容,工程规模大、涵盖专业多、综合性强。

(2)、长桥、高桥云集,结构形式多样

全线共计有特大桥23座,22047延长米,其中六河特大桥52孔,为全线最长桥梁;北青沟特大桥最高墩高54m,为全线最高桥梁。桥梁结构形式多样,基础包括明挖扩大基础、挖井基础、钻孔桩基础;桥墩涉及矩形实心墩、圆端形实心墩、圆端形空心墩;桥梁除了一般标准梁跨之外,还包括框构桥、跨线公路桥、跨公路现浇结构梁。

(3)、路基大挖大填,防护形式多样

全线路基穿越高山低谷,大挖大填,路基最大填高约25m,且多处路基填高在12m~20m之间,大挖方地段存在三处,路基开口线到路基的竖直高度达48m,由于大挖大填,造成路基的防护形式多样,有拱形骨架、护面墙、挡墙组合护墙等。

(4)、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

本标段沿线穿越中低山区,岸坡陡峻,沟谷幽深,施工可利用的施工便道少而且路况差;沿线地质情况复杂,存在溶洞、岩堆、软基、地下渗水等不良地质;其中五女山车站,整个车站位于软基上面,软基较深,普遍换填在3m以上,最深换填地段超过6m。大雅河2#特大桥,由于全桥线路经过地段多处溶洞,所以设计基础全部为钻孔桩群桩基础,且最长桩长达39m。

(5)、有效施工时间短

沿线属于中温带―寒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三江―长白山小区,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多雪,夏季凉爽并低温多雨。年均气温4.9~6.5℃,最冷月平均气温-12.8~-16℃,年平均降雨量868.8~1136.8mm。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25cm~160cm。每年11月~次年3月属于冬期段,长达5个月,施工有效时间短,个别隧道需冬季施工,工期较为紧张。

(6)、施工干扰多

沿线的高压线、高压铁塔、电力线、地下光缆、电缆密布如蛛网;征地拆迁难;村民阻攻现象严重;与丹通高速公路交叉并行;临近日本人修筑的废弃隧道

(7)、施工难度大:

大雅河3号特大桥上跨201国道,设计采用32+48+32m连续梁跨越,连续梁采用满堂支架法就地灌注,如何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和灌注的连续性是本桥的重难点;

大雅河2号、3号特大桥址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桩基处于溶洞区域,串珠式溶洞分布广泛,成桩困难;

花博山2号隧道进口遍布岩堆,进口难度大,出口位于新建花博山车站内,洞口60m范围为站线双线隧道,开挖断面达158;

二、要维护进度计划的严肃性

建设指挥部下达的年度、季度、月度进度计划,都是根据施组和合同工期、按照各施工单位上报的生产计划下达的。建设指挥部的工作是通过计划来进行的,计划对于工作好比航海的罗盘和灯塔,他是工作的方向,是行动的“共同纲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工作的目标,任何行为都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就能使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避免盲目性,做到胸有全局、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工作主动、检查有据,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加快速度,完成任务。计划一旦形成,就成了行动指南,应该严格执行,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有了计划就要想方设法去落实、去实施、去完成,否则建设管理就处于盲目生产状态。计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细微调整,但变动不能过大,如果要有较大的变动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征得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后才能调整,这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纪律。纪律是必须遵守的,谁也无权去改变纪律。

三、要确保年度投资任务的完成

通灌工程自2009年4月开工以来,在路局建设处的领导下,在路局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共完成投资22.5亿元,超额完成路局下达的建设任务。2010年前三个季度都未完成投资计划,客观上分别因提高技术标准重新设计、征地拆迁、气候受到了影响,但主观上未完成投资计划都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未完成投资计划?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从事的建设项目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受气候、社会环境、物价因素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适应这个环境?“适者存不适者亡”这是生存规律。同在一个地区、一个环境,有的施工单位超额完成了投资任务,有的施工单位欠帐太多,这又说明了什么原因呢?这就说明了在组织能力上、管理能力上是有差别的。这也说明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的需要是不同的,作为项目的第一管理者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客观需要对项目上的人、财、物实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在实际操作中建设指挥部及时调整九、十、十一、十二月的进度计划,并于每月月初根据施工作业现状,结合天气、安全质量、材料、试验各方面情况,给各施工单位下达详细的实物量计划和施工产值计划,每月月底针对当月计划的完成情况和下月计划任务准时召开生产会议进行总结,以工程实际进展与计划的对比分析查找原因与不足,促使计划进度正确引导工程的实施。另外,结合每项计划的完成情况,建设指挥部特别按照进度计划中需完成任务的控制性工期工程制定出奖罚措施,有效地激励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为施工增加了巨大动力,为完成2010年的投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要强化建设项目过程管理

按照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模式,完成投资任务的作业层完全依懒于社会力量,应该说我们引进的施工单位都是铁道部的主力军,如何管好用好这些主力军,是我们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投资任务的主要课题。建设指挥部的管理理念是“务实、创新、合作、共赢”,我们在安全质量管理领域是这个理念,在投资管理领域也应该是这个理念,如果我们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把劳方和资方作为两个对立体,那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就会成为两张皮,导致管理脱节、指挥失控,给我们带来的将是无穷的隐患。施工单位的劳务分包队伍本身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作业者无论从组织纪律、技能素质、思想品德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包工头把他们招到一起都是临时性的,而包工头对于民工就是一种剥削,民工的目的就是为了争钱,所以我们让这样的队伍独立去进行施工放心吗?我们对这样的队伍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组织和指导、帮助和监督,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思路来进行施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出的安全事故、质量隐患受损失和影响的都是我们。建设指挥部从开工起就对施工单位“以包代管”现象十分重视,并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类别,配备相应的现场管理力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狠抓现场管理,全面组织实施标准化文明施工,使施工现场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分包管理等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按合理分工分头进行,又密切协作,互相影响,相互制约。避免了对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束手无策、放任自流、管理失控,致使一些小工程最后成了影响工期的重点工程。

五、实实在在抓好工程安全质量工作,消除安全质量隐患和通病

2009年4月7日建设指挥部组织的安全质量联合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雅河3号特大桥29、30、31号墩位桩基在没有完善好相关设计变更手续就将钻孔桩按照挖孔桩进行施工,为此通灌工程建设指挥部于2009年4月11日9时在建设指挥部会议室召开了大雅河3号特大桥擅自变更设计施工交班会,明确指出擅自变更设计的严重性,强调不能随意改变设计文件,施工过程必须按程序进行才能确保安全和质量,也才能使施工处于可控状态,指挥部下发通灌指安发[2009]4号文对施工单位罚款伍万元、对监理单位罚款壹万元的处罚,并将施工单位现场技术员及现场监理工程师清除通灌施工现场。2009年8月27日通灌工程建设指挥部王忠文指挥长率领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对DT2标进行月度安全质量联合检查(即信誉评价),在对DK86+860至五女山站的路基及附属工程进行检查时,经破检DK87+100~200段线路大里程方向右侧浆砌片石排水沟厚度合格,砂浆标号符合设计要求,但排水沟两侧碎石垫层厚度不足15cm,局部没有放碎石垫层,判定施工质量不合格,要求施工单位立即组织施工人员对DK87+100~200段线路大里程方向右侧浆砌片石排水沟进行返工处理;在对DK116+700~920段挡墙进行检查时反滤层所用材料级配不合格,局部混有泥土,判定施工质量不合格,王忠文指挥长要求该段挡墙反滤层全部进行返工,并对施工、监理单位提出严厉批评。这些质量事故都是因为过程监控不到位造成的。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一是要实实在在加强施工中的过程控制,建设指挥部就是过程控制的执行者,也是责任者。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要明确责任关系,要理顺各参建方的关系,就要建立制度、明确任务和责任,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同时建立督察、记录、绩效考核制度,这样在建设指挥部这一层才算有了保证质量体系。二是树立样板,典型引路。2009年7月和10月,我们分别在湾湾川隧道、大蜂蜜沟隧道召开现场学习观摩会,组织所有参建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人员,重点学习光面爆破、初期支护、防水板铺设、二衬施作等施工工艺,通过观摩学习,使各参建单位隧道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三是运用反面教材,警示教育。2009年11月,我们组织参建队伍,在施家屯1号隧道召开施工质量问题现场会。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平整度超标、止水带安设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二衬边墙钢筋间距超标等问题进行剖析点评。要求各参建单位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提高隧道施工质量。质量和安全贯穿进度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安全是保证进度的前提,离开质量、脱离安全保证的工程进度无法确保。对于控制性工期工程中的桥隧构造物,重要分项工程部位安全质量的保证真正体现其对工程总体进度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在控制性工期工程中出现安全质量事故而引起长时间停工的话,势必会影响总工期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紧抓质量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证措施,真正实现预期质量、安全目标,是对工程进度最有力的控制。

六、要重视基础管理工作

1、施工便道是总体施工进度保证的开端

施工便道是机械设备进场、材料运输的保证,是施工的生命线。在通灌铁路全线穿行于山坡和沟谷的地势环境中成功地修建施工便道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施工总体的难度,它合理的选线和及时贯通为通灌工程施工进度的全面保证拉开了成功的序幕,为及时展开施工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指导性施组切合实际,重视重点单位工程施工方案的研究

建设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组织管理的基础性、纲领性文件。通灌工程建设指挥部,本着对重难点工程分析透彻,单位工程节点工期目标明确,生产力要素配备合理的精神,编制了建设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经过工程实践,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均深切地感受到,指导性施组统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提出的指令性要求、纠偏措施,合理并切中要害。

3、以单位工程为基本管理单元

施工组织管理以单位工程为点,纵向贯通,横向连接,既保证了项目的日常管理具体化、形象化、透明化,又保证了项目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一旦发现施工、监理在人力、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配备上的问题,就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或指令性要求,使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节点工期和安全、质量目标如期实现,保证了进度计划、验工、财务结算的闭合。

4、重视混凝土集中拌合站的建设

通灌工程桥梁隧道占线路总长的48%,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建设指挥部从管理角度和确保混凝土拌合质量稳定,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混领土必须是混凝土集中拌合站生产的,为满足此要求施工单位在全线共建25座混凝土集中拌合站,由于混凝土集中拌合站的数量充足,布局合理,使得桥隧施工没有受到影响。

5、应重视大临电力工程

桥隧施工离不开电力,特别是隧道施工,必须有专用电力。本工程为保证隧道施工用电,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安排“永临结合”的电力工程,但由于施工单位重视不够,永临结合的电力工程没有按期完成,特别是DT2标隧道的正常供电严重滞后,提高了生产成本

6、应重视创优工程计划的落实

这一项工作非常重要,建设指挥部必须把这项工作列入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项工作由安质部负责,安质部要制定和完善相应配套措施,会同施工、监理单位编制创优工程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只要规模达到标准,我们要争取省部级优质样板工程,更要争取国家级的优质工程。

7、应重视竣工文件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好竣工文件编制工作,首先要认识到竣工文件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竣工文件是基本设计的重要技术资料,是国家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并随着工程的进展而积累。在工程竣工后、验收前,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竣工图纸的绘制是一项细致的、艰巨的工作,要求个参见单位高度重视并管理好这项工作。

七、结束语

作为建设单位的主要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施工过程是否符合各项规定,建设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是否满足施工需要,还有哪些薄弱环节,从而为调整工程建设管理措施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使施工现场保持相对稳定,不被复杂的施工过程打乱或破坏。

作者:

王忠文:通灌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浅谈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 下一篇:化学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