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交互扬起学海之帆

时间:2022-09-17 02:46:31

动态交互扬起学海之帆

电子白板的特点在于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素材之间的互动学习。通过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教师能更有效地运用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效果。《有趣的食物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奥秘。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电子白板的巧妙应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发现、思考、想象与探究,自发并自由地在学海中扬起风帆,探寻科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掌握食物链的组成结构;认识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能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并意识到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分解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漾起认知微波

电子白板拉幕出示故事情节。

师:在这个小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交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教师相机利用动画呈现吃与被吃的场景。)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趣的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今天我们研究的是螳螂、蝉、黄雀之间是什么样的食物关系。像这样的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运用电子白板的页面折叠功能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白板拉幕出示的故事带有一种神秘感,让学生眼前一亮,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结合动态的画面,将学生由故事的情境引入科学的话题。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认识到黄雀、螳螂、蝉三者之间食物的链接关系。

(二)个性引导——激起探究巨浪

(1)探寻简单的食物链

电子白板拉幕出示“田野”图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哪些生物?(用白板放大镜的功能显示浆果、田鼠和猫头鹰。)

师: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在学生发言指出“浆果被田鼠吃,田鼠被猫头鹰吃”之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用电子白板笔以箭头形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结合学生个性化的表示方法,教师指导:箭头指向谁,即表示被谁吃。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呈现场景图,将这些生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更能突显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放大”呈现,使学生聚焦于研究对象。学生上台用白板笔直接画出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包括画图方式的调整,初步显现电子白板较强的交互功能,有助于学生在展示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对“食物链”的理解。

师:在这条生物链中,科学家把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称为生产者,我们来看一看对于生产者的视频介绍(播放“生产者”视频)。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称为消费者(播放“消费者”视频)。

学生观看“生产者”视频和“消费者”视频。

师:看完了视频介绍,谁来讲讲——在这条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为什么?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操作:拖动图片到右上方的空白框中,“猫头鹰”和“田鼠”将显示“消费者”字样,“浆果”将显示“生产者”字样。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群组属性”的功能,设计自主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主动辨识“生产者”和“消费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简单的食物网

师:我们都知道,在同一栖息地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动植物往往不只三种,那多种动植物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又存在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教师继续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在“田野”图片中显示其他生物:狼、兔子、蛇、小鸟。

师: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中,你们能找到几条食物链?请各小组讨论后,用箭头表示出来。(不同的食物链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上台用白板笔连一连本组发现的食物链。其他组学生补充发言。

设计意图:在食物网的概念描述中,电子白板设置的背景仍强调“栖息地”的重要性。在寻找不同的食物链过程中,电子白板充分地容纳并展示了不同小组学生的不同想法,促进学生认识到一种生物不仅仅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从而认识到栖息地中生物食物的多样性。

师:你们看,这样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链像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食物网”,白板呈现连线交织成网状情况;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先演示连线呈网状,启发学生回答。

师:生物学家把这样相互交叉在一起的食物链,形象地称为“食物网”。

出示问题:在这样一个食物网中存在几条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终止?

师生小结: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上一个个箭头显现的食物链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后的反馈。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明白了食物链的概念。继而,电子白板演示辅助学生的认识从线状的食物链自然走向网状的食物网。

(三)深入分析——掀起思辨狂潮

师:由前面的交流,我们知道,食物链的源头一般在植物,那么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呢?(播放“分解者”视频。)

师:在下面的这片草地上生活着这样一些生物——(白板出示:狼、蛇、田鼠、水稻、真菌和细菌、羊、草。)

学生辨识:哪些是分解者,哪些是生产者,哪些又是消费者?

学生用电子白板笔拖动不同的生物到不同的类别,正确的则留在相应方框内,不正确的则返回原处。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体现得非常明显,学生在用白板笔操作过程中,白板的即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区别,加深了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师:请把它们的食物链用不同的颜色连一连,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引导发现: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系在一起。

师: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了分解者会怎样?(点击 “分解者”消失。)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如果没有分解者的作用,地球上的动植物残体和有机物将得不到分解,地球上将遍布垃圾;如果没有分解者的作用,植物生长的营养将会枯竭,生产者将不能生产,消费者将得不到食物,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无法维持。因此,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地球上生命波浪式发展、螺旋式进化的原动力之一。可见,分解者非常重要,缺它不可。

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把每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缺少某种生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白板展示数据分析)如果一条蛇一年能吃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据统计,人类每年要吃掉200万条蛇,那么一年过去,相当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

师:你们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生总结: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某一种生物的消失或数量急剧减少,就将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并亲手用白板笔勾画出的食物网,加深对生物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与理解。“分解者”的消失则直接造成物质循环的缺失。

教学反思

1.方式多样化,灵活性强

电子白板能及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这使得它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课堂的生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尤其在寻找食物链,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分析,灵活地呈现学习内容,完善学习环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效率。

2.突破重点难点,技术性强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较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教师将电子白板的群组、拉幕、页面折叠等功能都充分加以应用,以期实现通过白板课件来解决本课重难点的愿望。比如,在突破食物关系的断裂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这一重难点时,教师就将这一食物关系放在整个食物网的大环境下,当运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将某一生物隐藏起来时,这种食物关系的断裂所带给大自然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学生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3.教育信息化,具有革命性

很多人认为技术仅仅是技术,电子白板以及即将试行的平板电脑只不过是实现技术的载体,但我们更看重的是电子白板背后所承载的教育理念。电子白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件之间的交流,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上一篇:在语文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下一篇:因为追求而主动学习(四):教育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