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来自读书

时间:2022-09-17 12:25:10

语感来自读书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指导,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无不细心揣摩、反复体味、熟读成诵。有了这番底子后,香菱便学着做诗。果然,半年时间不到,香菱的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受到了众姐妹的夸奖。香菱为什么就学会写诗了呢?原因在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在反复读、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对诗的语言的特别的感受力。这种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而敏锐的感受能力就是语感,由此,我们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 吕叔湘也说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而当前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一是阅读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语感素质的意识,往往仅在语表意义上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巴的内容梗概和毫无生气的语言符号,而对语言的感受力提高不太明显,其教学效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二是在当前的复习备考中,大量的专题复习、练习及试卷评讲、作文训练代替了语感训练,学生逐渐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对语言的感受力也就变得迟钝了。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而形成语感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涵泳体味,语感就会增强,语文水平就会提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一而足,无不在说明阅读对于培养语感的重要。从前的私塾教学,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他们在学习上十分注重诵读。鲁迅《朝花夕拾》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的情形更是逼真形象,“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虽然状貌近于可笑,但鲁迅还是赞其读书入神的态度。这种入神的诵读,叶老称之为“美读”,他以为读书要读得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移情动容。首先,我们要熟读教材中的古诗文,从特点来看,古诗文具有很强的可诵读性。通过诵读,使书面语言有声化,从视觉扩大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其次,对于一些精典篇目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我们一定要精读品味,增强感悟。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做工时逢人便说“我真傻”,作者用这“傻”字难道只是向我们读者传达“祥林嫂不知道春天狼也会吃人”这一信息吗?绝对不是。作者在文中要向读者传达的是她的“真傻”在于:只看到自然界狼会吃人,却不知道旧社会封建礼教这匹“狼”更要吞噬自己。“我真傻”的自白,揭示了祥林嫂受迫害而不知情不自觉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这一“傻”的感悟,读者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就要深刻得多了,坚持下去,我们对语言的感受力也就变强了。

首先,要加强朗读示范。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得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其次,要注重朗读技巧,如语音的轻重、语气、停顿及语速等,“激情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此外,还要采取多样形式,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班、组齐读,感情婉约的跟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等,还应该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通过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来增强学生的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气感。如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沉吟”地说出“无锡是个好地方”,侍萍也接着说:“哦,好地方。”他们所说的,这两句话的语气是不一样的,不应马马虎虎地读过去,要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朗读,好好品位作品的深刻内涵。因为周朴园认为无锡是他发迹之处,又是“在他罪恶的生活中,多少留下些美好记忆”的地方,因此是以赞美的口吻说出“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朗读时可以提高一些,速度适中;而侍萍是在无锡被周朴园侮辱、抛弃的,周朴园讲到无锡,正触痛了侍萍记忆中的伤疤,她是以惨痛的心情说出:“哦,好地方”的,语调应低沉而缓慢。其实,这正是戏剧大师曹禺匠心所在,这种感受,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会体味到的。

现在的青少年应试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缺乏自由读书的时间,非常值得同情。语文学习要少做练习多读书。读,就要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读点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和伟大作家去交朋友,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日后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它、扩大它。胸中的千红万紫,必定有助越人生的万水千山。

另外,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靠反复地读,比如词语的选用、熟语的运用、语病题、扩写、缩写、仿写、改写、作文等,对于这些我们做过的练习,我们也要回过头来读一读、品一品,在读中不断地增强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久而久之,我们的语文水平就会提高。

总之,只有读、悟,我们才能形成较强的语感。书真的需要“读”。

田国敏,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上一篇:浅谈语文情感教学 下一篇:开设有特色的高职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