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感体验中快乐读书

时间:2022-06-14 09:53:48

在语感体验中快乐读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71-01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语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了语感训练的重要性,学生的语文能力中重要的一块是阅读能力,语感教学直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连,我认为一篇文章首要是读懂,其次是品析,这两条都要求学生先读,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他才会一读即懂,读懂了他才能品析,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感基础,学生势必在阅读中会遇到诸如断句、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的麻烦,如果有了这些麻烦,学生一定会遇到阅读障碍,如果有了阅读障碍,试问多少美文将与之失之交臂,所以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还应将之摆到重要的地位。

一、品味词句,培养语感。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词并不深奥,但用得却很传神,而且意义深刻,所以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换词比较,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发语感。如,《燕子》一课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在理解“赶”字时,教师这样问:“把‘赶’字换成‘飞’字,可以吗?哪个表达效果好?”有的学生说“赶”好,有的学生说“飞”好,争议很大。这时,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并且借助手势动作加以引导。学生在形象的比较之后纷纷举手发言:“用‘飞’不如用‘赶’好,‘赶’告诉我们燕子来的急。”“‘赶’字说明燕子想早点来北方过春天。”“从‘赶’字可以看出燕子很高兴来北方参加盛会。”……由于引发了学生对“赶”这个词的语感,小燕子从南方出发时的兴致勃勃、赶路时的匆匆忙忙、赶到时的兴高采烈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学生在朗读这句话时,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二、激活体验,引发语感。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例如《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不曾亲眼见过,而老师又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不能产生“五线谱”的表象,也无法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更无法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

三、进入“剧情”,引发语感。读文学作品,应该入其境,如见其人,这就要充分发挥想象作用来创设情境,挖掘、增设角色,把学生引入“剧情”,让学生的心跟文中角色一起跳动,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教《揠苗助长》一文时,教者发问:“小朋友们,我就是拔苗人,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花了这么多力气,把苗往上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情境的创设,真心地请教,使学生仿佛走到了田间,来到了“老农”面前,“老农”的不解和真诚,使学生产生了帮助他解决难题的心理驱动,这种驱动催发了学生劝说的话语:“老伯伯啊,怎么种田的人连这点知识都不懂呢?”“老伯伯,你错在不按庄稼生长的规律办事。”这样的发言不是对寓意的最好理解吗?

“面对田里枯死的禾苗,面读人们的教育,如果你是那拔苗人会怎么想呢?”“老伯伯听了人们的劝说,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会怎么做呢?”提问角度的变换,促进了学生角色的变更,学生有劝说者一下子变成了被劝说者,真诚的劝说变成了真心的悔悟,深刻的教训又转化为改过的行为。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要让学生具有捕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能力。

四、巧用媒体,提高语感。多媒体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它能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以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听、视等各个器官参与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和着悠扬的音乐大屏幕展示蝴蝶一路飞行去山谷聚会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老师缓缓地叙说:“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看到了成千上万只蝴蝶在这里聚会的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这儿的蝴蝶真漂亮!”“台湾的蝴蝶谷太美了……”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发言:“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只蝴蝶在一起翩翩起舞的情景,真是太奇特了,我真希望能亲眼看看!”孩子的情绪是最易感染的,一股高兴劲儿凝聚在课堂上空,感情酝酿的时机到了,老师一句“那谁能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呢?”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朗读,完全沉浸在蝴蝶谷迷人的景色中,有的还自己配上动作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室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充盈着高昂的情趣。海德尔格有一句话说得好: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是的,此时的学生已融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他们甚至能挑出老师的刺儿来:“我认为‘蝴蝶谷’一词读的轻一些,美一些,读的时候可以边想象那儿的迷人景色。”可见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语感,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体味生命的律动。

隐隐约约而又冥冥之中的语感,需要我们切切实实地去教学。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是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方法的选用。重感悟、重熏陶,多渗透、多积淀,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化教法,真正让我们的学生不断享受到语感带给他们的快乐!

上一篇:蹊径通幽处 精彩别样来 下一篇:生活化思品课教学方法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