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启蒙范文

时间:2023-09-15 05:05:57

语感启蒙

语感启蒙篇1

一、《月光启蒙》“启蒙”了什么

以下是《月光启蒙》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点拨语、过渡语、小结语总结出板书:动,活动得到学生的喜欢;教师还组织学生丰富文中没有提到的其他民间故事;通过“母亲不识字,却用歌谣、故事、谜语……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一句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了“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活动,发言踊跃,教师点评精当,应当说这是一堂好课,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教学“启蒙”的得失在哪里

这一份教学课例具备以下几个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目标设定小而实,注重朗读、涵泳来体会文章情感。

第二,能够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歌谣、童谣”来展开教学。通过组织朗读、表演歌谣、童谣使教学充满童趣。

第三,活动安排得当,3个活动分别安排一个重点:“品读歌谣,启悟诗情;讲讲故事,();猜说谜语,()”,尤其通过阅读期待留给学生一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教学流程清晰。“品读歌谣———讲讲故事———猜说谜语”按照课文叙述顺序进行,使得文本和活动保持高度一致,对于训练学生有条理地阅读和思考有帮助。

第五,教学关注学生语言的运用,在“检测反馈”中安排学生想象表达,可谓匠心独运。

但是,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笔者认为,该课例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第一,文体意识不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入教材的文本在文体上都有显著的特点。文体的价值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过程中接触和认识不同的典型文体,并学会写作。

其一,补题目明线索。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始出示课题“月光启蒙”让学生扩充为句子:(谁……)(在……)月光(用……)启蒙(谁……)(什么……)。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把句子逐步补充为:母亲每天都在月光下用童谣、民谣、民间传说、谜语启蒙我爱上文学、热爱生活……于是,谁启蒙和用什么启蒙这两条线索轻松出现在学生眼前,课文脉络自然清晰。同时,文章重点“启蒙了什么”也跃然而出。至此,“线索”和“重点”这两个教学难题迎刃而解。

其二,抓启蒙明真情。

作者母亲如何启蒙孩子的?这种启蒙中渗透着母亲怎样的情愫?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母亲“启蒙”时的句子,共有3处:

(1)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2)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3)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从以上3句话,我们可以品味到月夜母亲对我启蒙时的“真情”:

(1)母亲为什么要“换上一件白布褂子”?为什么一定是“搂着我”?这一“换”一“搂”透露出两点: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爱整洁),母亲是爱我的(整洁的白褂子是为了不把脏东西粘在孩子身上,搂着我不正是说明爱我吗)。

(2)母亲的嗓音是甜的,为我吟唱着;母亲的歌声是温柔的,拂过我的脸、流进我的心;母亲的歌儿是香的,浸满浓浓的爱。

(3)母亲在月光下是那样纯净,那样美好,那样圣洁———月光如水,母亲是玉石雕像,神圣、无瑕、崇高!

这3处描写包含着浓浓的情感,这是值得师生通过反复朗读、细细体味的。

其三,抓内容明启蒙。

母亲在月光下启蒙了我哪些内容?初看就是“文学”,细看就是“诗歌”。其实,这样理解是肤浅和片面的,我们透过月光下母亲吟唱和言说的内容可以发现更深更广的东西。

(1)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再苦也要干干净净活,如:“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2)要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现在苦,只要挺住,只要勤劳,就会有好日子:“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3)要怀有真挚的感情。人不要为世俗所裹挟,纯洁的情感值得终身守护:“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母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动人故事?这是要给孩子从小灌输一种理念:要怀有真挚的感情,纯洁的情感值得终身守护。

(4)文学要幽默风趣才让人喜欢。“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5)文学来自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生活。“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这一个“真笨”,不是说孩子脑子笨,而是说孩子不会观察生活,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就“不笨”。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所谓月光启蒙其实是启蒙作者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写作。这样的启蒙才是真正让作者受益终生的启蒙,也才是作者至今难忘的。

其四,抓文体明特色。

散文的特色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篇文章尤其如此。

先说“神”。通读全文,似乎重点在最后一段,但是,这不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我们不妨关注开篇的语言:“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我们细细品味“童年、夏夜、永远、美妙”这4个关键词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作者为什么说“永远是美妙的?”“美妙”在文中有所指么?

抓住这个第一句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句话在全文是“精要所在”。

全文就是写的夏夜,就是写童年的夏夜,就是写的童年的夏夜的“美”和“妙”:“母亲之美”(母亲整洁之美———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母亲嗓音之美———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母亲形象之美———像一尊玉石雕像),还有母亲启蒙的“童谣、民谣、故事、谜语”之妙(原文中有,不再赘引赘析)。尤其值得揣摩的是“永远是美妙的”之“永远”,这是终身难忘、永久回忆的“美妙之事”,其中浓浓情感令人怦然心动。此为文章之“神”,开门见山而出。

那么,全文中这种情还有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包含在那些“童谣、民谣、故事、谜语”中的“化育”之情,还可以在3次直接描述母亲的句子中体味到,而且文章中有两句尤其包含深情:

(1)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一个“长”,写出浓浓的乡情、浓浓的心情———歌谣从生于斯长于斯的泥土里长出,从歌者的心灵中长出。因为有情,连歌声都散发着芳香。通感的描写恰到好处地得到领悟:没有情的歌谣是苍白的、单调的、肤浅的。直到文末,作者点题,仍然是满怀感激之情。

可见,一个“美妙”之“情”字贯穿全文,此为“神不散”。再看“形散”:这篇文章展示了4幅画面: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这4幅画面,看起来没有相当的联系,甚至可以互相变动顺序也无妨大碍,但是,这4幅场景都凸显一个“情”字:唱歌谣———热爱生活之情;讲故事———追求美好感情之情;唱童谣———幽默风趣之情;猜谜语———母子亲近之情。这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其五,学语言练表达。

除做好上述几个方面,教师不妨开展背诵积累优美语言的活动,比如,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四、第五自然段;改写第一、第十四自然段。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改编童谣或者用生活的事物来编写谜语的活动,在班上展示交流,促进思维和语言齐头并进。

语感启蒙篇2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冲击下,限制犹太人的隔都的高墙松动了。法国大革命中,隔都的坍塌,拿破仑的东征西伐都让各国的犹太人看到了隔都外面的世界和自由的曙光,启蒙思想在心中萌动。欧洲的启蒙运动影响了社会上层的犹太知识分子,他们旋即也发起了一场被称作"哈斯卡拉"的犹太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后,国民议会实现了犹太解放,"哈斯卡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到普通犹太民众。

启蒙运动对于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100年中,启蒙运动发动的对宗教神学的质疑与批判,对蒙昧状态的揭露与解蔽,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抨击与鞭挞,对理性、知识的推崇与讴歌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欧洲历史上一个以理性为主要标志的时代终于到来。" ①18世纪的德国在哲学、文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以鼓吹理论的自由为唯一目标的文化巨人,并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思想狂澜,涌流出不绝如缕的"破坏性的、震撼世界的思想"。②启蒙运动中德国的整个文化思潮是以反封建意识形态为基本目标的 ,以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去反对"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这种进步的思想不仅深深地震撼着欧洲的大部分人,也为长期生活在封闭隔都中的犹太人点燃了希望的火花,一部分犹太知识精英决心带着他们的同胞走出传统的枷锁,进行一场实现自身解放的社会文化运动。

欧洲启蒙运动作为哈斯卡拉的有力背景,为犹太人的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运动先驱们奋笔疾书、大声呼唤的同时,追求时代感的欧洲人不得不暂时放下心底的种族偏见, "人人生而平等"不能落为空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过去欧洲各国的反犹政策进行反思,认为不应再歧视或压迫犹太人,应该给予他们平等和自由的权利。"③在此种氛围下,犹太人可以感受到禁锢手脚的枷锁松弛了,于是他们也跃跃欲试。哈斯卡拉正是随着德国的启蒙运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国内学者张倩红专门撰文论述启蒙运动对哈斯卡拉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认为"欧洲启蒙运动造就了哈斯卡拉的领导层;启蒙理念是哈斯卡拉的主体理念,理性与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基本理念;欧洲启蒙运动为哈斯卡拉营造了理想的客观氛围。"④在这场运动中,犹太学者们提倡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世俗化教育,试图通过与当地社会的结合,使犹太人逐渐融入东欧文化的主流,摆脱受歧视、受排挤的地位,进而取得与当地居民平等的权利与自由。

二、犹太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文化转变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大环境下,德国启蒙运动也进行的有声有色,在犹太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德国犹太文化在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宗教礼仪、语言文字和戏剧音乐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首先,在语言文字方面,18世纪中期的犹太启蒙运动领袖们重视语言在融合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学习德语的同时,复兴希伯来人的文化。门德尔松还和他的弟子将《托拉》等犹太教的经典翻译成德语,一方面通过阅读摩西五经使犹太人通过阅读提高德语水平,另一方面也帮助德国人了解犹太文化 ,减少隔阂。同时,教堂礼拜仪式中也采用德语进行祷告、吟唱和布道。有钱的犹太富商尽量高薪聘请有名的学者和语言学家教授子女多种学科的知识和各国的语言。"正是坚持这样的信念,门德尔松在犹太人融合过程以及改革犹太教传统习俗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一名著名的犹太哲学家、文人和哈斯卡拉运动的领袖,能够被非犹太社会所接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⑤

其次,在文化艺术方面,以德国悲剧文本和女性沙龙为例,海涅说:"精神领域己经出现的同一革命也要在现象领域出现,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⑥在当时的德国文学领域中,戏剧(特别是悲剧)如同政治一样,是一种启发大众觉悟的锐利武器和以用来对社会进行启蒙。在1850s-1930s德国悲剧中深刻体现了德国启蒙运动的这种特性。可以说,此时期的悲剧是启蒙运动的一部分,他用文学的语言言说了哲学的启蒙思想。在社会生活方面,鉴于德国的政治、社会状况,启蒙运动不可能在政治、社会维度有所作为。在思想文化上怜悯自己的民族,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出路。德国人深感奴役之苦。他们认识到这种受奴役、不自由的状态是由社会的不平等造成的,所以他们开始反抗封建专制。在戏剧中人们也开始了反封建的漫长行程。而德国犹太女性沙龙在犹太启蒙运动时期,在德国开展的如火如荼。许多犹太知识女性通过举办沙龙活动在德国上流社会得到了一定的认同和赞赏,融入到了德国上层社会中。

另外,在宗教思想和礼仪方面,犹太教为了适应和融入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启蒙运动者认为,在任何时代,当犹太人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犹太教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只有不断发展适应新的环境,犹太教才能有生命力。因此,例如对于犹太律法《塔木德》,著名马斯基尔侯德海姆大胆否定了它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仍然将《塔木德》作为犹太人生活的指南,是不恰当的。因为《塔木德》所反映的意识形态只是当时的意识形态,就这个时代来说是不正确的,"传统的真谛不是保守,而是革新,这是一条永保青春的原则,是持续不断地从上帝亲自植入《圣经》的原始胚胎中成长起来的原则"。⑦马斯基尔们倡导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并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圣经》,使它更接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宗教礼仪方面,犹太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开明"犹太教。因此,德国犹太人的宗教仪式在19世纪初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用德语吟唱和布道代替用意第绪语。以管风琴伴奏的男女合唱代替女子不能和男子坐在一起的宗教仪式;以无教义问答的坚信礼仪式代替冗长沉闷的教义问答仪式、礼拜时间等。

犹太启蒙运动下的犹太文化在各方面都有向好的方向改变,虽然由于后期反犹主义横行,犹太人不得不停止或间断各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犹太启蒙运动也因此停滞,但是由犹太启蒙运动而引起的犹太宗教改革,对犹太教在之后的岁月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屹立于世界之林,都有着很大的帮助。犹太启蒙运动加强了犹太教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加强了德国犹太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犹太人、德国知识界的交流,繁荣了社会文化,也促进了德国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之间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非犹太人对犹太人的偏见。

注释:

①徐新:《西方文化史:从文明初始至启蒙运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②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第19页。

③肖宪:《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9页。

④张倩红:《犹太启蒙运动初探》,《世界历史》2002年,第5期。

⑤丁建弘、李霞:《德国文化: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卜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45页。

⑥海涅:《海涅文集(批评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⑦罗伯特.M.塞尔茨:《犹太人的思想》,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594页。

语感启蒙篇3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管理,主要处理与分析语言、数学等方面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音乐、美术等形象思维。只有将二者交叉运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细胞,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智力潜能。

1.音乐启蒙教育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启蒙教育的音乐不同意其他的音乐种类,它是与幼儿本身气质相符合的一种纯真、活泼、可爱并且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乐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更加融入、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德智发育与创造能力的塑造。幼儿也能够对音乐中的美感与艺术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展现,引起内心与音乐的共鸣。比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童歌曲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创意性的表达,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模仿能力,童真地来表达小老鼠上灯台的肢体动作,扩充幼儿的思维附着力与想象空间,这对幼儿双脑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语言,它能够交流人内心的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很重要。音乐为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幼儿平时听到一些歌曲逐渐增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间哼哼几句,父母或者幼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区鼓励和引导幼儿,而不是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随着提升,并且也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能够提升幼儿的听力。另外,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还需要记忆歌词,这又有效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育。

(二)音乐启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儿情操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最好的刺激。音乐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的节奏、起伏的力度以及或缓或急的速度都是来表达音乐的丰富情感。幼儿通过感觉,使音乐输入大脑,对其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给幼儿以兴奋情绪的动力。例如:当幼儿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听轻音乐,不仅能够安抚情绪,还能增加食欲。因此,幼儿经常受音乐熏陶,可以让他们的心情舒畅,内心平静,情绪稳定。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这一基础。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这一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幼儿都很喜欢听的一首歌《安全教育儿歌》,用幼儿天真纯朴的语气、愉快的情绪唱出了歌曲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给儿童以教育启迪:红灯停、绿灯行,危险物品不能摸。这就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同时接受了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良好道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是音符。

二、结语

音乐是幼儿多彩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它对幼儿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音乐启蒙教育的研究应该得到幼师、父母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使幼儿能够接受音乐启蒙教育,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迎接美好未来。

语感启蒙篇4

    (409123)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    钟发全   纵观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发现有一共同点: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出现高频率的瞬间,多是在抓住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启蒙教育实践活动,一时间“启蒙教育”竟然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在此,我将结合实践中的点滴之感,抛砖引玉。 一、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特征 启蒙教育,以前在阅读教学中多是处在无意识之中。 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在实践中发觉,它犹如给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注入新的血液。如:一是,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启蒙教育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环境;二是,可以把启蒙教育作为了一个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影响。 1 、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课堂智慧的体现 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自古无场外的举人”,“这是范进的格言”,前一句是《范进中举》一文中主人公范进说的一句话,后一句语文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这是笔者在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为什么多年前的一句话多年后还有学生仍旧记忆犹新与受用?这个案例实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所搞的启蒙教育,从中可以看出, 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了一种新的精神生产,实是一种教育智慧,并以一些鲜活的“智慧”在影响学生的发展。 2 、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灵感的闪现 我还想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已进入了尾声,突然班上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我便抓住这一问给学生讲解:此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来改写的,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军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于曹操的好人坏人之论,中国历史书中写到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来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刘邦打败了项羽,谁能说项羽不是英雄。此时我又因势引导,提示同学们在课余最好阅读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去了解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以此最终完成了对学生这一问题的解答。从笔者的教学实例中也已感悟出, 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是“教与学”灵感的闪现,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能进行启蒙教育的契机 ! 3 、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 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它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自觉,一种个人的内在性要求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意识。如:我曾记得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唐伯虎三点秋香”的故事,于是才有我以后在读师范时,在工作后,只要是能见到有与唐伯虎相关的书籍、资料、影片等,无不是如渴的去见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能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具有发展性。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启蒙教育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如果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连门都没有引进去,我想“修行在自身”的话就不要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阅读教学感兴趣,我认为是他在这门学科上遇见启蒙老师了,他的启蒙老师可能在你之前,可能就是你,是启蒙引导着他跨进了这门学科的门槛。用哲学理论的说法,事物的发展由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决定,那么启蒙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来说,不就是一个重要的外因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让我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激发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迷”上阅读。为此,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学生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去。      为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学生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中学生产生类似“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想法,学生有这一问,教师之我在教学中能够引起重视,并训练迁移,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书本上从没有的,更能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导向,去找到自我需要的东西。  课内与课外都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阅读兴趣会成为学生以后喜爱阅读的强大动力。可以说,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启蒙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多渠道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灵活组织启蒙教育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琥珀》一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白琥珀化石形成的条件,作教师的我本给学生出了一个紧扣教材的提问:“给你松脂球,你能否将其变为化石?”班上同学们说不能时,作教师的我结合科技的发展提醒,就有同学回答到:“化石的形成要几千年,但这是常规。以前铁树要六十年才开花,如今的新科技不是让它几年就能开了吗,我今天还不能将松脂变成琥珀,明天也许我行,不是再需要万年,而是几年就能让松脂球变为化石。”我的阅读启蒙之花又还开到了课外,有不少的学生还真捡回了一些化石,着手研究了起来。就是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3 、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 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教师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寻求学生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的源泉。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只要春天一到,就想到了刘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启蒙,就有了这样的答案:也许是作者因春天来了,通过燕子飞回,由燕子而想到了刘老师的那两只双飞的燕子风笋,想到了刘老师的高大形象。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向刘老师那样的爱护学生,爱护生活的教师。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看出,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才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兴趣。  

语感启蒙篇5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方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1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是一种使入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大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音乐的作用是不可以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善民心”,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它能唤起幼儿心灵天然的好奇心。尤其在学前阶段。音乐启蒙教育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通过音乐的启蒙教育,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功能

(一) 音乐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音乐启蒙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协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潜在功能一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 音乐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为音乐启蒙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幼儿特别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彩的语汇。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启蒙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音乐启蒙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来说,通过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幼儿教育中实施音乐启蒙教育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二、如何对孩子实行音乐启蒙教育

(一) 家庭教育

首先,就是父母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作用。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对于音乐启蒙教育也是一样,家庭是幼儿最自然的音乐启蒙教育生态环境。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就越大,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身体、智力、社会性等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父母要培养孩子倾听音乐的能力,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

其次是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早晨起床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晚上睡觉时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总之,要在生活中恰当地不断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最后就是与幼儿一起愉快地感受现场音乐。没有什么可以和经历、感受现场音乐相提并论。看见演奏者、他们的乐器、观众、灯光这些都使孩子们激动不已。因此,看一些音乐演出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你的孩子。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

(二) 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通过听声音来辨别音的高与低的能力,是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音乐。二

是听懂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三是多听音乐作品和乐曲,反复地给婴幼儿期的小孩多听音乐能萌发他的音乐兴趣。我们不要以为婴幼儿听不懂就放弃这方面的培养,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的童谣和儿歌陪伴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对音乐的产生好感,就很容易使他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1 采用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2 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所不同,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就存在差异,这会造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注重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同时家长也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

3 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音响的好听与不好听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幼儿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诗歌吟咏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展现音乐等等,使他们既有创造性想象,也有音乐之外的创造性活动。

(四) 激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老师总是让一部分孩子当演员,一部分孩子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孩子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孩子因为自卑所以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发展。这部分孩子不仅失去了学习音乐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该以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按照各自的步调发展。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始走进音乐,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做起,能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从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建立自信心。

语感启蒙篇6

[关键词]《高兴》;启蒙;娱乐至死

阿甘的电影一直游走于艺术和商业的边缘。和大多数同类电影相似,他的电影受众圈子相对较小,电影《高兴》在票房方面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商业策划操作的功劳,从其电影本身的角度来看,《高兴》难称上乘,但却耐人寻味,从电影《高兴》来看,当下文学或电影的叙事走向或许可见一斑。

一、“飞跃现实的武器”与“底层写作”的反启蒙视角

电影《高兴》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这部曾被人称为“飞跃现实的武器”的小说。是贾平凹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继《秦腔》之后又一部关注土地变迁后农民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中国在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2000年3月10日~10月13日主人公进城和回乡之间),被以“大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挤压、剥夺、诱惑的农民抛离土地进城谋生的生活状况。小说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中心。涉及城市底层中的乞丐、民工、等等各种人群,发掘他们生活的“整体”.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底层”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大量的细节和对刘高兴、五富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了这些被称为“破烂”的农民在城市中的潦倒困苦和他们鲜活生动的情感世界:他们身处底层、操持贱业、忍辱负重,被城市轻视和排斥。总体来讲,小说与电影《高兴》的故事基调都是写实的,剥开电影的叙事艺术.电影本身所讲的故事和小说基本一致,并和大多数农民工题材的电影一样,多角度多侧面地为我们展示了农民工的现实生存状态。但和一般农民工题材电影的关注现实、揭露问题不同的是,电影《高兴》通过特殊的电影叙事为我们化解了深度,以一种娱乐思维让观众留下了笑声。

近年来“底层写作”蔚然成为一种新文学思潮.它关注被忽视了的底层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发现问题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这种现实关照.从五四的现实主义写作开始就带有一种“启蒙”的姿态。细数现实主义思潮走过的历程,从左翼文学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探讨争论到新时期的诸如“新写实”“现实主义冲击波”等流行词汇的更迭,现实主义一直是主流的创作方法和美学特征。其中以底层群体为描写对象,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启蒙姿态而展开对底层群体的剖析和批判的创作思路是现实主义写作的主要策略。最典型的当属鲁迅。鲁迅小说中的“返乡者”形象,作为城市视角的代言人,以现代的眼光关照古老中国土地上的底层农民,以启蒙者的身份俯瞰底层群体。底层群体是被动的受启蒙者,和启蒙者处于不对称的语义场.底层群体对外在世界少有评判,只有在现代性话语面前的木讷和失语。

小说《高兴》一反启蒙小说的叙事模式,在小说中没有现代都市里居高临下的叙事者,而是以小说主人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捡破烂的刘高兴为叙事主体.从被启蒙者的视角来审视现代都市。历史好像开了一个尴尬的玩笑,被启蒙者学会了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启蒙者.现代都市的浮躁、喧嚣、虚伪、颓废于是全部暴露在被启蒙者的视野之下。以乡下这一相对静止的常态来参照病态的后现代都市生活,底层的被启蒙者开始以一种反启蒙的姿态来审视启蒙者,刘高兴那句不大经得起逻辑推敲的台词“往上数三代五代,谁不是农民”.完全可以理解为被启蒙者对于启蒙者的反诘和揶揄。电影《高兴》很好地领会了小说的精髓,全片搞笑和“黑色幽默”的基调,道出了贾平凹内心深处深刻体会但却不忍点破的作为启蒙者的尴尬和无奈。电影搞笑的风格,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加入.以及颠覆反映底层农民工电影惯常揭露问题的处理方式.以一种不需要理由的乐观情绪贯穿故事始末等等,和小说在形式上拉开了距离,但骨子里却更加的契合。贾平凹曾说过比较满意阿甘的改编,大概就是指二者精神的灵犀相通吧。

贾平凹有自己一贯的写作态度.在作家快被“饿死”的当下,孤独地坚守着他们那代作家内心的秉持。阿甘对于贾平凹应该是一个机缘,让贾平凹再一次回到受众的视野,虽然以另外一种形式。贾平凹喜欢自己的作品被后现代的导演改编成一个完全不像贾平凹的作品.他在看过电影后说:“看得出导演很有浪漫情结,当时我写的时候其实挺难受的,这个片子很温暖,从电影角度上讲把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强化了。”因为以贾平凹已经习惯了那种用启蒙视角来看待底层民众,因此他很难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意会到了却很难言传的微妙感觉,以及启蒙在当下的尴尬。电影正好填补了贾平凹的灵感,让贾平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此他说:“感觉很温暖,我非常喜欢,也给我以后的小说创作很多启发。”其实.阿甘给予贾平凹的最大启发莫过于让贾平凹认识到了城市知识者对于社会底层启蒙的无力和可笑。而真正需要反思的却是现代社会里渐渐迷失了本性的城里人。就像小说里刘高兴说的那样:惟独我在欣赏西安城上空生出的疙瘩云。小说经常在不经意地表露着作者的这种醒悟,但小说却没有把它放大作为小说的基调,这是贾平凹的拘圉,但也正好给了阿甘再创造的机会,让他可以用自己的电影肆意解读。

二、充满噱头的娱乐精神外表下的“黑色浪漫”

启蒙话语是“五四”到新时期文学叙事迎合时代和历史需要的产物,它以现代性话语为武器,用生活的真实来表现理性的“真”,底层写作更是以底层生存的真实来反照生活,是一种带有史诗意味的叙事。而对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社会的体验.少有西方作家如卡夫卡那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描写,那种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的象征手法的表达。传统的写实手法虽然更为显明,但却很难迎合当下读者的审美期待。加之娱乐文化的泛滥,后现代安适生活下人们日渐麻木和颓废的敏感,严肃的写作逐渐失去了市场。浪漫主义在“五四”新文学时代引入中国就一直服务于科学现代性的构建,表达的内容更多的是为启蒙的文学主潮服务的。而少有西方浪漫主义原有的“回到夜晚”之意。少有反科学、反启蒙的哲学层面的“黑色浪漫”。这种哲学层面的浪漫与叔本华在《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所说的“幽默依赖了一种主观的、然而严肃和崇高的心境.这种心境是在不情愿的跟一个与之极其抵牾的普通外在世界相冲突,既不能逃离这个世界,又不能让自己屈服于这个世界”的这种“幽默”的态度吻合。13‘现代人在传统价值体系解构过程中面对繁杂的现实总有一种失重感.在复杂和浮躁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幽默和搞笑这种将“自己的观点”与“外在世界”包摄起来的“双重的乖讹”的策略,对此。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论断甚为恰当。

电影《高兴》是一部充满了噱头的搞笑电影,不管网上称其是“山寨歌舞剧”的炒作,还是对电影搞笑元素的充分设计.以及电影改编后加上的造飞机上天的魔幻现实 主义意味的象征符号的运用等等,都在不同层面消解着小说中固有的深沉和严肃。观众在哈哈大笑之后可以思考,也可以停留在纯娱乐的欣赏层面.没人指责。就连于丹这样的观众也可以避开电影的深层能指而畅谈电影带来的“热闹”和“好看”。我们不得不惊叹现代传媒带给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的改变: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娱乐至死”的文化取向为主导的当下,启蒙有一种沧海桑田般的恍然与隔膜。而反启蒙的后现代话语以及标榜娱乐的搞笑和噱头便成了竞相追捧的商业片模式。电影《高兴》的导演阿甘在英国学习过电影制作,对西方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的制作模式比较熟稔.他懂得如何以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期待来取悦观众.赢得票房,影片有明显的西洋范儿。

贾平凹在小说《后记》中说,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份份社会记录而留给历史。“我要写刘高兴和刘高兴一样的下乡群体,他们是如何走进城市的,他们如何在城市里安身生活.他们又是如何感受认知城市,他们有他们的命运,这个时代又赋予他们如何的命运感,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觉得我就满足了。”基于这样的写作目标,他采取传统的现实主义写法叙述,以真实的细节描述为我们讲述真实可信的故事。但现在很少有读者愿意去体验这种严肃阅读带来的灵魂的拷问与疲惫。再者,文学业已失去了往昔的号召力,社会发展到了传媒时代,传媒统治了一切,传媒不仅仅是发表文学作品的阵地,还控制了文化的走向,文学在传媒面前显得一厢情愿又楚楚可怜,因为传媒了解并迎合受众的口味,这是传媒的营销学概念原则。因此2007年问世的小说《高兴》直到2009年以后才进入受众的视野,还总有种“傍”电影媒体的感觉。而电影《高兴》在叙事层面上完全解构了原著的叙事风格,以夸张和搞笑的娱乐精神硬是把一部悲情小说改成了一部“山寨版的歌舞喜剧”,不但设计了刘高兴造飞机上天的荒诞情节.阿甘还在片中植人大量歌舞元素,把百老汇歌舞、印度歌舞进行“改造”,将摇滚、说唱、民歌、地方戏等熔于一炉。郭涛、黄渤、田原、苗圃在影片中都有改过词的经典名歌重唱。而对于这些.阿甘则认为,“影片只是集结了各种元素的歌舞表演。以达到喜剧效果而已,我们是在很正经地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并非粗制滥造”。但不管怎么样.小说原有的现实主义叙事格局荡然无存。

电影精心设计的各种噱头确实达到了导演的目的,用票房说明一切的电影并不想承担太多的说教。但阿甘毕竟一不是一个粗制滥造的导演,他在解构传统启蒙叙事话语的同时为我们呈现了另外一种反启蒙的叙事模式,以一种不是很严谨的夸张和荒诞手法在取悦观众审美的同时为观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关照现实的窗户。电影在一些细节上用荒诞的符号为我们插上了思考的书签,如看到结尾处飞机掠过西安城上空时,每个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变得过于实际而缺乏浪漫梦想的现代人都会对自己枯燥灰色的生活进行一番审视。看到西服革履的城里人在舔尝五富的呕吐物时,观众的反应肯定不仅仅是恶心,应该还有对于作为戴着各种面具的“城里人”在“乡下人”的简单的幸福面前的贫乏和羞愧。电影《高兴》很难说是一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电影,可能不久就会被人们淡忘,但它却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进程的特殊符号而被我们写进文化历史中,甚至会成为梗在我们喉头的一根鱼刺.让我们时刻思考该怎么一吐为快。

[参考文献]

[1]从《风景》到《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再到《高兴》[OL].http://mengzhongde.wudao.blog.163.eom/blog/statie/53343483200872811334740/.

[2]阿甘《高兴》公映在即获贾平凹力挺[OL].http://www.gdtv.corn.en/newpage/entertainment/detail.asp?xrl=/ccore/news/node32/20090203/2686039.xml.

[3]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贾平凹.高兴[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语感启蒙篇7

【关键词】幼儿启蒙;钢琴教学;教学探索

如今,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钢琴这件高雅的乐器已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钢琴,通过学习钢琴提高艺术修养,丰富学习生活培养音乐感,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我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严谨治学、不断探索相关教学规律、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儿童启蒙钢琴教学阶段适用符合教学规律科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启蒙教学中音乐感的培养

学习钢琴最终目的是要用琴声去表达音乐。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所谓音乐感,简单来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及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着眼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见到的是强调“手指、手指、手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往往过多地看弹奏技术上的问题而忽略了音乐表现,有意无意地遏制了孩子音乐感的发展。那种单纯追求手的架子,使劲把掌关节拱起来,手指起来练习,结果只会使整个手都僵化了,根本无法弹奏出动听的声音来。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从学琴开始就要让他们懂得:撑好架子、站好手指是为了弹奏出好听的声音来,而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仍要念念不忘启发孩子主要表现音乐。对于孩子音乐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音色和节奏感两方面。

在教授其他时值音符如,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时,首先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速度变化的概念:如果我们把四分音符一拍比喻为散步时的速度,那么八分音符两个为一拍就可以比喻为走路的速度,十六分音符四个为一拍就可以称为跑步时的速度。这样学生今后在教材中看到各种音符可以很快地联想到运动速度的变化,更加有利于掌握音符在作品中情绪变化,节奏的律动,使演奏更加准确生动。

二、钢琴教学中的形象比喻

音乐是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它的情感、意义及内涵,它是由乐句、节奏、旋律和声音等要素构成。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独特的音乐语言,我在教学中应用了一些恰当、准确、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这不仅可以生动鲜明的说明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1.音乐的脉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生命的产生在于不断重复的跳动。正如生命的状态是由心脏跳动的强度,均匀性和频率来决定的,音乐的节奏是有灵魂的、是鲜活的,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如果拿来一首乐曲我们不看它是什么拍子,那么演奏者就失去了方向,弹奏出的音乐就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每种节拍都有它固定的节奏韵律,也各有其特点。如每当人们听到3/4拍的音乐时应该会联想到优美、欢快的华尔兹舞曲。如果人们听到欢快的2/4拍节奏时,人们同时也会感觉到活泼,欢快的舞曲。同样的一首乐曲,它的音乐完全一样,但节奏不同,那它的风格马上就改变了,可能由一首庄严的叙事曲变成一首欢快的舞曲。所以在学生弹奏一首乐曲时必须先明确乐曲的节奏,使学生在心理产生一种音乐整体轮廓,进入节奏状态再进行弹奏。

2.乐句的弹奏

乐句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的内容、符号的长短、语气都要通过乐句来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音乐的情感、思想,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对乐句的表现,不论长句、短句、每一句都应像说话一样有起有收,有内容、有思想,如学生在弹奏二音连线时可以用语言来比喻,如“好的”、“对的”来强调第一个音的语气和第二个音的连接,更好地弹出落提、起收的感觉。学生在弹奏抒情乐句时,我可以用语言来比喻,“你好吗?”在“吗?”字上将声音轻轻提起,听起来很亲切,如果说成重音,语气就完全改变了。同样,音乐的语言和我们生活中的说话是一样的,不同含义要用不同强弱、长短等语气表现。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处理,通过语言的比喻,启发能够引起学生对乐句、语气的注意,从而培养了学生音乐感觉。

三、重视启蒙教学中家长和教师的作用

学习钢琴是要经过自己不断的练习去掌握和领悟正确方法的过程,这种练习是任何人和任何语言不能代替的,这是技能和技巧学科的特性,这种特性使钢琴学习的练习任务格外重要,同时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发挥着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在练琴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练习方法。首先,要明确练习目的,制定每天的练习计划、步骤,不要以时间为标准,而是要以效果为标准,让良好的习惯与科学的方法逐渐形成。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大声说话、看电视,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战胜困难,不要责备甚至打骂。钢琴教师的启蒙教学在整个钢琴教学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技能、严谨的教学态度,正确的教学方法。学习钢琴犹如建高楼大厦,一定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会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尤其要掌握科学正确的弹奏方法,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触键方法、节奏、音色和相关的乐理知识,都要在启蒙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注重对音乐感觉的培养。以上这些全是依靠学生的钢琴启蒙老师来完成。同时,要依靠家长的长期不懈地监督和督促。

在经过多年钢琴教学实践工作后,使我深深感到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深刻而全面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因此,我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钢琴教师要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把钢琴教学与美育相结合,在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规律中把握教材和教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勃.谈钢琴教学中有关音乐感的培养[J].教育纵横,2005(7).

[2]袁莉.漫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4).

[3]王璐.JL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4]但昭义著.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华乐出版社,2007.

语感启蒙篇8

一、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

2.意义:在幼儿期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途径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出生与生俱来有着八大智慧,第一语言智慧,第二逻辑智慧,第三音乐智慧,第四肢体智慧,第五自然观察智慧,第六视觉空间智慧,第七自我评价智慧,第八人际交往智慧。而在国际社会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只重视人的语言智慧和逻辑智慧,却忽视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并出现一些不良的教育现象。体育启蒙教育却有特殊的教育特征、意义、原则,以其特有的方式,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的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智力、体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基础。

1.以发展体育为目的的启蒙教育途径。如学习体育各专项技术、训练指导提高成绩、发掘人身体潜能等的训练教育。人处在幼儿期,对其进行体育各专项技术的启蒙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牛剑锋、白杨、范晔、张尚武等体育明星就是在特定的一所体育幼儿园里接受体育启蒙教育,最终走上冠军领奖台。

2.以育人为目的的启蒙教育途径。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可运用体育手段启发幼儿智力、思维、想象、创造等智慧,,发展幼儿交往、生存、运动等能力,锻炼健康的体格,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方法

在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如若采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影响幼儿的成长。《纲要》和《指南》明确幼儿在各个时期的关键点,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符合以上要求,且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下面介绍几种教育方法:

1.情境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情境、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设计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再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启发幼儿的语言智慧、自然观察智慧、逻辑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研究表明: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效果显著,有利于幼儿教育,例如:在体育活动《小小旅行家》中,通过场景布置,激发孩子探险的欲望,孩子们模仿探险家们,去探险。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能有效的启发幼儿肢体智慧、视觉空间智慧、人际交往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如:老鹰抓小鸡、数字游戏、抓鱼儿等等。

3.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完成比赛,或新的游戏规则,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启发幼儿语言智慧、肢体智慧、人际交往智慧、逻辑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训练法:即在老师的指导、控制、帮助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生存能力的训练等,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穿龙门等。

 

5.诱导法:即老师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思维、想象等,逐步引导回答解决问题,或者是和幼儿一起活动,在活动中给出一个简单的动作、小游戏等,使其独立思考,想办法完成,或在提示下能快活游戏。如扑蝴蝶游戏:把幼儿带到规定位置,给他已经做好的网,引导他去扑蝴蝶,要求自己想办法扑捉,大人只提供工具,方法自己想,让他自由活动,任意追赶,想法扑到蝴蝶。或是将扑到的蝴蝶装到可视瓶中,大人引导数数,例如1只加一只等于几只?三只减一只等于几只?等等的问题,启发幼儿自然观察智慧、视觉空间智慧、逻辑思维能力。

   6.感召法:即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体育明星成才故事回放讲述、教师的行为及语言魅力、教学中优美的姿态等,用以感染召唤其积极参与互动,学习思考效仿,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在采用此方法时,首先要注意教育者行为表现和教育内容的选取。其次要注意幼儿的行为动向及心理动态,避免向扭曲方向发展,影响幼儿成长,最后这种教育方法是个长期的过程,对教育者素质要求较高,并且具备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幼儿教育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通过调查访问、实践探索提出这关于幼儿的体育启蒙教育,教育的原则、意义、途径和方法,即以发展体育为目的和以育人为目的的启蒙教育途径,以及情境教育法、游戏法、体育比赛法、可控性体育训练法、诱导法、表扬法、感召法等七种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方法,从而启发幼儿语言智慧、逻辑智慧、音乐智慧、肢体智慧、自然观察智慧、视觉空间智慧、自我评价智慧、人际交往智慧。为幼儿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愉悦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健康、活泼、聪颖、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冬天朱自清范文 下一篇:常识题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