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犬\猪\\鬼四词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时间:2022-09-16 08:50:00

从日语「犬\猪\\鬼四词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在中国隋唐时期大量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所使用。到今天,其中一些词的用法和象征意义已经同中文的基本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就用“犬、猪、、鬼”这四个已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的日语汉字来探讨中日文化的差异,加深大家对日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象征意义 文化 心理 差异

日本人的姓里有许多带有“犬、猪、、鬼”这样的汉字。带有“犬”字的如:“犬”、“犬”、“犬伏”等;带有“猪”字的如:“猪熊”、“猪家”、“猪田”、“猪原”等;带“”字的有:“井”、“”、“”、“田”、“”、“谷”、“野”、“山”等;带“鬼”字的有:“鬼”、“鬼丸”、“鬼村”、“鬼”等。中国人看到这些姓,感到不可思议,而且不会留有什么好印象。但孰知,这几个汉字传到日本,变成日语以后,在意义和文化心理上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犬(狗)”是日本人的宠物和朋友,许多人家里都养着狗,他们非常的爱狗。无论清晨还是黄昏,你都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遛狗,与狗嬉闹、逗乐。满街都是狗医院,狗死后还有专门的墓地。当听说中国人吃狗肉时,他们几乎个个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珠子吃惊的都要蹦出来。日本人的“狗道”一是忠实、二是勇敢,这同他们自古以来崇尚武士道精神殊为契合。而且狗又颇通人性,善解人意。因此在日语里,“狗”虽有一部分与汉语相似,比如它也有类似“走狗”、“狗腿子”这样的意思,而且还有“犬に(对牛弹琴)”、“犬死(没有价值的死)”等这样的创造,但无论是数量还是程度,都远远不及汉语。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口语中,诸如中国人那样随时随地以狗调侃、喜笑怒骂的现象是根本见不到的。中国人在酒醉肉饱之余,偶尔也会念叨起狗的好处,诸如聪明、通人性之类,但在大多数场合,狗总是作为人们抨击、咒骂、贬斥和嘲弄的对象而存在。汉语里,咒骂狗的词语多如牛毛,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丧家之犬”、“走狗”、“狗咬狗”、“狗腿子”、“人摸狗样”、“狗屁不通”、“狼心狗肺”、“狗血喷头”等。总之,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小人”、“势利”、“帮凶”、“假冒伪劣”、“十恶不赦”的代名词。与此相反,日本人对狗向来是心怀怜爱,从来没有人把它同人类的恶性和劣根性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头脑里并无贬狗的先入之见。大概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日本人根本无法理解鲁迅先生的“痛打落水狗”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猪”与“豚”这两个字在汉语里是同一意思(古汉语里略有区别,“豚”为小猪),在日语里却有重要区别。“猪”指野猪,业主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深山里仅次于狼的一种既令人生畏又十分强壮、受到尊重的动物,是勇敢奋进的象征,日语里有“猪突猛(不顾前后左右一直前进)”这样的惯用语。而“豚”呢,指的就是一般的肉猪,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猪,象征意同汉语,一是笨,二是懒,三是肥。

“(龟)”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动物之一,是吉祥,长寿的象征,这可能是受中国古代汉语及古代思想影响的缘故。现在在日本的许多商店里都有龟出售,造型小巧、精致、可爱,日本人还常拿它作为礼物送人。日语里有“の甲より年の功(姜是老的辣、人老阅历多)”这样的惯用语。但是现代中国人一想到龟,就有晦气之感,因为“龟”不是一个好字眼。例如,某个人的妻子有外遇,就骂此人是乌龟。凡与龟有关的词语,像“龟儿子”、“龟孙子”等,都是骂人的字眼。

“鬼”在汉语,日语里的字形完全相同,但意思却有同有异。汉语里的“鬼”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烟鬼”、“色鬼”、“吝啬鬼”、“鬼头鬼脑”、“鬼鬼祟祟”、“鬼把戏”、“鬼怪”、“鬼混”、“鬼话”等。日语里也有带贬义的“鬼”,如:“鬼婆(狠毒的老太婆)”、“鬼女(残酷的女人)”、“鬼(讨债鬼)”、“鬼(恶鬼)”、“鬼畜(残酷无情的人、忘恩负义的人)”。但是,日本的“鬼”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鬼”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存在,也没有那么令人憎恶和可恨,他们不太忌讳“鬼”字,有些“鬼”甚至还有褒义的色彩。

在日本的一些民间传统活动中,常常出现由人扮演的涂有红色的“赤鬼”或者“青鬼”,他们的角色是在活动中大闹一番,弄得小孩子大哭大叫,从而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日本佐渡岛的“鬼太鼓”非常有名,夏季在那里还举行世界大鼓汇演。“鬼太鼓”是一种民乐,日语“太鼓”是汉语“大鼓”的意思,“鬼太鼓”就是扮演成“鬼”的演奏者敲打大鼓的意思。“鬼太鼓”鼓声响亮,悦耳动听,敲打的姿势也雄壮可观。因此每年佐渡岛的“鬼太鼓”都吸引着大批游客。“鬼太鼓”中的“鬼”没有不好,不吉祥的意思。

在人世间,怀抱各种特殊才能的人比比皆是,日语里有“天才”、“秀才”、“奇才”、“鬼才”之说,这其中以“鬼才”为最高境界,这与汉语里“鬼才”的说法意思较为相近。日语里用“鬼”来表示“超人”的能力,其用法很多,如:

鬼コチ――很严厉的教练

鬼督――厉害的导演

鬼将――可怕的将军

仕事の鬼――一味埋头工作的人

の鬼――对比赛着迷的人

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从汉语的感觉上看,上述词语都有点凶残的色彩。但是在日语里,即使被人称为“鬼コチ”、“鬼督”、“鬼将”,人们也一点不会生气,因为这里的“鬼”是“严格忠于职守”的意思。另外,下面的几个词语也没有贬义,“鬼ごっこ(捉迷藏)”、“鬼大将(孩子头儿、淘气大王)”、“鬼子母神(爱子女神)”。汉语里的“鬼子”是对侵略我国的外国人的憎称,例如说“日本鬼子”、“洋鬼子”;而日语里的“鬼子”与汉语含义不一样,指“不像父母的孩子”或“生下来就有牙的孩子”。汉语里有“闹鬼”一词,这时日语说“お化けが出た”,而不说“鬼が出た”。“お化け”有“鬼”、“妖精”的意思。顺便提一下,汉语的“妖精”和日语的“妖精”意思不大一样,在高度赞扬某个少女表演精彩时,日语可以用“妖精”一词,一般可以汉译为“仙子”、“仙女”等。

参考文献:

[1]加藤主税.日本七化.中央公新社.

[2]森三三郎.中国文化と日本文化.人文院.

[3]杨得峰.汉语与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以人为本,更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理念 下一篇:军校教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