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现状和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16 07:49:33

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现状和模式探讨

摘要:对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进行私募股权的现状进行介绍,对私募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点,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健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私募股权融资 企业私募模式 风险控制

1.引言

私募股权行为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正逐渐被众多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所了解,私募行为愈来愈多的被中小企业家尤其是高科技、和新兴行业所追捧。本文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私募股权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和归纳其点。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更多有意愿或即将进行私募股权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实际的指导;同时,私募股权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必要的构成内容正日益受到我国政府、金融家和企业家的关注,研究私募行为也是对微观资本市场行为进行探讨的重要内容,希望研究和探讨的结论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健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2.国内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案例

国内私募行业认为,中国内地非常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PE案例之一,这里对无锡尚德、,聚众传媒和张江高科的融资案例进行回顾,可以对国内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有清晰的人事。

无锡尚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制造和销售。2005年5月,尚德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一轮私募融资,英联、高盛、龙科等投资基金加盟,这些公司用8000万美元现金换得尚德公司7716万股权。私募股权基金使尚德成为第一个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 而在幕后帮助尚德进行操盘的私募方正是本文中投资高德威公司的私募基金。

在2005年的时候,聚众传媒是中国最大的户外平面广告网络运营商。在投入1950万美元之后,凯雷集团拥有其30%股份。鉴于对成本协同效益和增进市场地位的理解,凯雷促成了聚众与它的唯一竞争对手分众媒体的合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私有媒体企业,结果在这个高增长空间迅速创造了中国最强的平台,合并后的分众传媒显著增加了它的商业网络,能够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加细分的受众市场。

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和上海浦东的张江两个高科技园区是目前国内吸引私募资金最多的两个区域,截止2009年6月,落户张江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580家,2004年首家在美国纽约上市的芯片企业中芯国际和2007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展讯通信是张江园区高科技企业上市的典范。目前微创医疗、中微公司也都接受了多家风投和私募的投资,即将进行IPO。2009年8月张江集团与零点公司针对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就有293家之多。

3.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现状

3.1政府积极引导扶持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私募行业的发展,深知它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4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以目前社保基金总资产计,大约超过500亿元。去年,社保基金对鼎辉、弘毅等发起的人民币基金中投资超过2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上海发表演时讲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目前的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并将其纳入到我国要建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体系中去。

3.2国内融资案例日益增多,地区发展失衡

。从2007年开始,国内的人民币私募基金逐渐增多,投资的项目、金额也不断增长。2008 年新设20 支人民币基金,合计募资213.28 亿美元,分别占募资总量的39% 和35%;共发生30 笔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合计投资34.39 亿美元,相比往年,私募股权机构的人民币募资、投资占比比例均有大幅提升。

地区分布上,我国的私募资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目前国内私募金额城市排名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进行私募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多数集中在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内。2009年8月,在首批进入创业板初审的94家中小企业中,曾披露有VC/PE投资的有38家企业,其中广义IT行业企业有13家,占总数的13%。

4.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股权私募融资模式

国内科技企业私募融资分为两种模式:

1.风险投资+私募股权

第一类企业从初创阶段就接受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者对资本市场较为熟悉,了解相关规则和资本行业。企业管理者多数是归国留学人员,曾在国外高科公司就职,在自身的专业领域积累类了不少经验,有的拥有科研成果。他们有着在发达完善的环境中资本市场的工作经历,了解熟知资本工具和其中的规则,所以创业初始就开始运用风险资本,在获得充裕发展资金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以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结构运作企业组织。

2.自主创业+私募股权

第二类企业属于自主创业,在企业创立发展阶段,没有借助于外来资金,完全靠自有资金投入、积累和发展。这种类型的企业家通常没有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对资本市场了解较少,在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希望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跳跃时的发展,加速业务或市场的扩张。该类型的企业由于对私募股权缺乏了解,往往容易导致两种情况出现,对私募盲目追捧且充满热情,或则十分小心谨慎充满戒备,甚至有的企业管理家拒绝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的帮助。

两种模式企业的构成基因和成长经历导致在私募融资阶段关于股权、份额等问题的思维和态度迥然不同。被投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亦是PE所忌讳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私募基金因为对早期投资的技术趋势和管理技能缺乏准备,多把资金投资于Pre-IPO的阶段,对真正的创业中的中小企业反而投资不多。

5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分析

5.1国内中小高科技企业私募融资的内外驱动力

1.外在驱动力

其实私募资本在我国并没有私募概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存在由来已久。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解决他们由于规模所限,无缘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困难,一些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进行了创新和创造。私募就是在此情况下发挥了其他融资方式无法起到的作用。国内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具有上市潜质,主要投资形式是对具有上市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90年代中期以来,私募在我国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私募资本市场的发展:长期形成的民间资金拆借市场随着藏富于民的现象愈发明显而规模越来越大;海外风险投资理念的引入,大量海外投资公司的进入和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很多大型企业集团也纷纷介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它们的经验对众多中小企业的成长帮助更大;国内股票市场的发展也使金融意识深入人心,客观上促进了私募融资的发展。

2.内在驱动力

目前的一个时期内,私募资本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意义非凡。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是我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产业化资金。虽然国家的各类科技扶持性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的出现为高新科技企业的成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所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由于高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成果拥有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就使得高科技成果很难从正式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此时私募就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私募既可以突破正式金融对融资者的信用记录、规模、赢利性、担保等方面的限制,又能够以灵活的条款设计来吸引投资者和补偿投资风险,所以能成为高科技产业化融资的一个好方式。

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还并不长,企业往往以技术研发为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人员以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为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研发能力。为了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势必要和社会各方面机械接触和交流,接受知名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不仅获得充裕的资金,更在迈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从2004年深圳交易所创立中小板以来,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已经进入全球三大中小板之一。截止2009年5月底,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小企业有273家,273家公司总市值达到9730亿元,有205家是科技企业,有135家公司承担了国家级项目。中小板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也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5.2高新技术企业私募融资特点分析

针对我国的法律环境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私募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私募融资建立在广泛协议基础之上。因为在我国,不管是《公司法》,还是《证券法》都没有规范私募融资行为,因此私募关系都通过各个阶段订立相关协议而建立起来的。

2.私募融资信息披露很不规范。私募最重要的特征是发行人可以不必向投资者进行详尽、全面的信息披露,而且对所披露的信息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是私募的一大优势。但是,因为在融资中涉及到公司内部员工和其他外部非机构投资者,他们没有机会和发行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全面的沟通,处于信息劣势,虚假、夸大或者遗漏的信息披露往往导致非机构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3.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无法可依。与公募市场相比,私募市场信息更加不流畅,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严重,出现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情况时,小股东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很多小股东往往在私募融资的过程中就被迫退出企业。

4.科技企业往往需要多次融资。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一次融资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5.私募融资协议中不仅有对赌条款的限制,还存在技术和研发成果的或有转让。被私募方选中的科技企业多数都具有独有的专利或者特殊的研发成果,私募方会要求在企业没有达到预定的收益指标时,形式对专利或衣服成果的预定权力。

结论

私募融资作为资金募集方式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从国际资本市场的情况看,通过私募形式募集到的资金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公募得到的资金量,因此私募作为一种募集资金的重要方式值得理论界和广大的企业家认真研究。私募过程中会涉及到双方的权益、知识产权、税收和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把握其中关键环节,为规范我国的私募股权行为和相关立法提供借鉴,同时也供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琳.浅谈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形势.金融经济,2008,11.

[2] 苏宁,刘虹,私募股权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全国商情,2008,13.

[3] 廖琦,宋可.私募股权基金开辟融资新渠道.现代商业化,2008,12.

[4] 戴军.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研究,今日财富,2008,11.

[5] .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经济研究参考,2008,46.

上一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途径 下一篇:浅析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的冲突及法律救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