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性学习

时间:2022-09-16 07:22:08

浅谈体验性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去亲身体验,自身感悟。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体验性学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体验性学习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动作体验性学习

动作体验性学习就是学生对文中人物动作描写的体验。只有学生对人物的动作体验好了,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然后再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达到从读到写的目的。动作体验要以阅读作基础,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动作、体验动作。例如,我教学《捉蜻蜓》一课时,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描写弟弟捉蜻蜓的一段文字,但是读不好。我引导学生做捉蜻蜓的动作,一边做一边体会。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弟弟的动作很轻,生怕惊动了蜻蜓。有了这种体验和感受再来读文,就把弟弟捉蜻蜓时蹑手蹑脚的样子读得活灵活现了。

二、知觉体验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通过皮肤、嘴巴、鼻子等有知觉的部位去感受、体验学习对象,以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例如,我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在理解"吮吸"和"贪婪"这两个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盒奶,把吸管插入奶盒中,用嘴吸出。让学生反复体验几次,并告诉学生:"把奶从奶盒中吸出的这一个动作就叫做吮吸",然后让学生大吸几口,一口气把奶吸掉,学生把奶吸干了,这时我问学生:"好喝吗?还想喝吗?"学生说:"想喝"。我又告诉学生,喝了还想喝,喝不够,这就是文中"贪婪"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体验使抽象的词语变得形象了、可感了,课堂鲜活了,学生记忆十分深刻。

三、生活体验性学习

生活体验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虽然这种理解和感悟可能是浅层的,不深刻的。但却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甚至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的能力,促进语文的学习。例如,我教学《春天来了》一课,课文中的春天和我们北方现实中的春天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延缓教学,一些景色的描写也无法与课文一致。因此在教学中,我明确告诉学生我国地大物博,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又很大的差异,课文中描写的是南方的春天。学完课文后,我又联系学生的学习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春天,作者是抓住课文中的景物特点来写的--柳树绿了;桃花开了……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我将学生带到室外找春天,学生兴趣盎然,感受到了北方春天的特点--阳光变得柔和了;积雪融化了;树木刚刚泛绿;人们的衣服减少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春天,学生眼中的春天。通过找春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产生了对生活热爱之情。通过文中春天与现实生活中春天的不同,学生又能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与大自然的神奇。没有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就不会产生这种感受,因此我觉得生活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中。

四、情感体验性学习

情感体验性学习,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教学材料中体验作者的情感,使学习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我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我节选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真实的再现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被凶残的日军一抢而空,并焚之一炬的场面,使学生的情感产生波澜,对日本侵略者产生痛恨之情,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再让学生用最能表达自己痛恨之情的语气去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有的学生声音低沉--表达了对万园之园的毁灭的痛心,有点声音悲壮高昂--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不同的情感体验读出的语气不同,但这是孩子们的真实情感体验,是他们对文本的真实理解,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总之,体验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快乐,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体验性学习还好很多种,如想象体验;情境体验等等,而且这些体验性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将多种体验性学习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去,将会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中走出一条新路,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枯燥。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下一篇:卫生厕所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