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读懂的

时间:2022-09-16 06:30:12

【前言】文章是读懂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课上大胆发言,同时对学生的言论作适时的评价。 新课标指...

文章是读懂的

摘要: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总是只注重由始至终地分析文章,而学生能够真正阅读和理解文章的时间却很少。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该如何上好阅读课,让学生读懂文章,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张:上好阅读课,一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师生角色;二是要以读为主,品读体验情感;三是要指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 角色 诵读 习惯

十年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课程改革实施得不彻底。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一部分顽固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显得有些陈旧,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比如语文阅读课上,有的教师总是以“分析讲解“为中心,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决战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如何搞好阅读教学,本人简要阐述三点,供各位同仁参考,共同学习。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师生角色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课上大胆发言,同时对学生的言论作适时的评价。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永远是学习的真正受众和体验者,课堂上应该是学生主动学,而不是老师要学,更不能满堂灌;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学生自主读,自己理解,而不是光听老师读;是学生要领会文章的意思,而不是老师去体验。总而言之,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得到锻炼。学生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分析归纳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以读为主,品读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告诉了我们一点:文章是读懂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篇好的文章,只有经过反复的诵读和品味,才能知“其中味”,才能领会其深刻的含义。文章的思想内涵不是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分析出来的,教师的引导和分析只能给学生一个大体的轮廓,关键还是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出来的。因此,在一节语文课上,要多给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意义。在我看来,一篇讲读课文,至少要经过以下几次反复地读:

(一)课前预习读文章。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了解文章大意。

课前预习一直是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阶段和方式,这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到真正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轻松很多,对自己的学习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语文学科,学生提前预习文章,有不懂的地方先查看工具书,对文章有个整体的印象,把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交流,这对学生自身的进步和提高大有稗意。

(二)课堂之中读文章。

一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通过前一天的预习,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之中再读,又会加深文章的印象,预习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并得到解答。二是细读课文,创造性地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文意。在对文章有了整体的了解后,就需要细细品读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语言文化。好的诗句文章,除了让人善心悦目外,更能渗透进人的灵魂,对人的优秀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品读重点句段,体验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出及时的点拔评价,在尊重原文的同时,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

(三)课后回顾读文章。将文中精彩有用的句段背诵积累下来。

学生的记忆力很好,但是学得快的同时,也忘得很快。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开展文章回顾,可以定量地将一些精彩片段选为早读,或者是背诵的内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三、指导学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学生读文要有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

其次,加强学生朗读与默读的训练。朗读是默读的基础,默读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第三、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的全过程,要做到每读一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每读一次都要有不同的收获。这样长期训练,养成习惯,阅读教学就不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浅谈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下一篇:再谈“探究水的沸腾”实验